村情概況
轄火山、上排等14 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610戶,有鄉村人口2228人,其中農業人口 2223人,勞動力 13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94人。
全村國土面積21.2平方公里,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 16 ℃,年降水量1750毫米,適合種植蠶桑、核桃、茶葉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496 畝,人均耕地1.02畝,林府祖滲欠地11950.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645 元。該村屬於絕凝項戒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96 畝(其中:田480畝,地 2016 畝),人均耕地 1.02 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 11950.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05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 .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6397.5畝,其他面積954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2.96萬元,占
農村經濟總收入36.1%。該村遙想戶目前正在發展 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烤菸、蠶桑產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蜜雅祝主有526戶通自來水,有18戶飲用井水,有4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72%)。有610 戶通電,沒有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39.3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7戶(分別占總數的42.79%和42.13%)。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 輛,農用運輸車18輛,機車110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戶;建有小水窖 4口。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沒有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和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199.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16.01萬元,占總收入的58.25%;畜牧業收入44.93萬元,占總收入的22.5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7頭,肉牛76頭,肉羊205頭);漁業收入0萬元;林業收入21.4萬元,占總收入的10.75%;第二、三產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8.44%;
工資性收入 2.02萬元,占總收入的1.01%。農民人均純收入64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8人(占勞動力的3.58%),在省內務工4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22.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23.5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 方付拳乎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1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 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4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610戶,共鄉村人口2228人,其中男性1336人,女性892人。其中農業人口欠射海2223人,勞動力1342人。該村以拉祜族和漢族為主(是拉祜族和漢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012人,其他民族1216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0.12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41人,參合率87.12%;享受低保28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良希室面積為80平方米,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1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443戶,占農戶總數的69.7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854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小學生88人,有中學生32人,距離鄉中學41公里。
人文地理
村內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魅力無窮的原始森林,杜鵑滿山坡的哀牢山主峰大雪鍋山;古木崢嶸,登高望遠,暗影浮香,可以領略秀麗的哀牢山梯田,迷人的高山雲霧奇觀,原始的拉祜山寨、充滿神奇色彩的山神廟;還可以體驗拉祜族的風俗民情,傾聽拉祜族對山歌和
洞經音樂等苦聰文化等。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從中央到地方共投入412萬元資金,開展了本村良子、上下勐真、文宮、上下扎表、上下扎果和大勐真9個村民小組的整村推進項目,幫助每家每戶扎瓦、打地板、改造豬圈和廁所等,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整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本村地處山區,交通、信息閉塞,少數民族雜居,民眾意識普遍低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方式陳舊,對產業的發展認識不足,支持力度不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把全村的14個組,分成4組發展烤菸,3組發展茶葉,其餘7組發展蠶桑,同時不放鬆其它產業的發展,加大培訓,加大投入,同時維修好公路。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22.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23.5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1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 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4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610戶,共鄉村人口2228人,其中男性1336人,女性892人。其中農業人口2223人,勞動力1342人。該村以拉祜族和漢族為主(是拉祜族和漢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012人,其他民族1216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0.12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41人,參合率87.12%;享受低保28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80平方米,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41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443戶,占農戶總數的69.7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854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小學生88人,有中學生32人,距離鄉中學41公里。
人文地理
村內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魅力無窮的原始森林,杜鵑滿山坡的哀牢山主峰大雪鍋山;古木崢嶸,登高望遠,暗影浮香,可以領略秀麗的哀牢山梯田,迷人的高山雲霧奇觀,原始的拉祜山寨、充滿神奇色彩的山神廟;還可以體驗拉祜族的風俗民情,傾聽拉祜族對山歌和
洞經音樂等苦聰文化等。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從中央到地方共投入412萬元資金,開展了本村良子、上下勐真、文宮、上下扎表、上下扎果和大勐真9個村民小組的整村推進項目,幫助每家每戶扎瓦、打地板、改造豬圈和廁所等,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整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本村地處山區,交通、信息閉塞,少數民族雜居,民眾意識普遍低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方式陳舊,對產業的發展認識不足,支持力度不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把全村的14個組,分成4組發展烤菸,3組發展茶葉,其餘7組發展蠶桑,同時不放鬆其它產業的發展,加大培訓,加大投入,同時維修好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