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坡自然村

勐坡自然村

勐坡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永鎮香竹林村,屬於山區。位於勐永鎮西邊,距離村委會8公里,距離勐永鎮31公里,國土面積有5.45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946.2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勐坡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永鎮香竹林村
  • 面積:5.45 km
  • 電話區號:0883
  • 郵政編碼:530926
  • 氣候條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39人
  • 車牌代碼:雲S
  • 海拔:1680 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自然資源

勐坡村所在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位於祖國西南邊陲,跨東經98°48′~99°54′,北緯23°20′~24°02′之間。東與臨滄、雙江兩縣接壤,南與滄源縣毗鄰,北與鎮康、永德縣隔南汀河相望,西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47.35公里。縣城耿馬鎮居縣境中部,東北距雲南省會昆明最大橫距11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6公里,總面積3720.33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約占92.4%,壩區約占7.6%,是雲南通往緬甸的重要門戶和陸上捷徑,國家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雲南民營橡膠主產區,蒸酶茶之鄉,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富集之地。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81畝(其中:地781畝),人均耕地3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4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72畝,其中:茶園面積3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0畝),核桃3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6畝,當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當年新種植161畝,荒山荒地1064畝,其它面積2925畝。
耿馬”傣語直譯為“勐相耿坎”,意為跟隨白馬尋覓到的黃金寶石之地。這裡歷史文化悠久,資源物產豐富,山河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境內文物古蹟甚多,歷來為中外遊客所關注。縣內有金、銀、銅、鐵等礦藏資源,縣內有動物6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孟加拉虎、金錢豹、懶猴、獼猴等,鳥類有340多種。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沒有路燈。有4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47戶通電,有15戶通有線電視,(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40%)。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戶(占總數的19%);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組道路為土路面;組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1公里;全村建有沼氣池2戶,建有小水窖47口。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組經濟總收入28.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8萬元,占總收入的12%;畜牧業收入18.85萬元,占總收入的6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8頭,肉牛6頭);林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5.3萬元,占總收入的19%;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占勞動力的7%),在雲南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內。2006年畜牧業產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6%;該村發展蠶桑、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有鄉村人口239人,其中男性111人,女性128人。其中農業人口238人,勞動力14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9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6人,參合率65%;享受低保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組委會衛生所9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香竹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1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10人;勐坡位於香竹林西南方,山區,以漢族居住為主,該村由居住處有一片紅麻櫟樹,又著大勐坡,故取名"勐坡"。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8.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新農村建設理事會1個,設黨員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團員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