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歷史沿革,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24畝(其中:田1020畝,地2404畝),人均耕地1.67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42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甘蔗、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荒山荒地26804畝,其他面積349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189戶通自來水,有22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6.1%、53.9%)。有37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2%、6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3戶(分別占總數的32.4%和32.4%)。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路面均為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10輛,機車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81.45畝,有效灌溉率為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3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擁有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2.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5.59萬元,占總收入的73%;畜牧業收入79.97萬元,占總收入的15.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33頭,肉牛79頭,肉羊26隻);漁業收入0.06萬元,占總收入的0.01%;林業收入8.11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三產業收入27.35萬元,占總收入的5.4%;工資性收入12.45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177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占勞動力的0.87%),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茶葉、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鎮康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8.0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4.03%。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茶葉、膏桐等經濟作物。
人口衛生
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該村有農戶410戶,共有鄉村人口2056人,其中男性1138人,女性918 人。其中農業人口 1940人,勞動力1262人。該村以漢為主(是漢、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89人,苗族10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享受低保28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距離鎮中學12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2人,其中小學生126人,中學生26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根據“雲南數字鄉村網”資料,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0人,少數民族黨14人,其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4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鎮康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7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6人。
歷史沿革
1950年8月解放軍進駐忙丙,在岔溝的田窪村建立鄉人民政府,取名為“艷田鄉”。1951年12月“艷田鄉”分為三個鄉,即:岔溝、酸格林、忙丙,歸彭木山區為邊境十三鄉,忙丙鄉政府設在大平子。1956年開始發展黨員成立支部,共有黨員9名。1960年忙丙、岔溝、酸格林三鄉權劃歸勐捧區。1965年,三塊石劃歸彭木山竹瓦鄉,桃子寨劃歸岔溝大隊,新寨壩、茅草山、包包寨、小明山、大竹棚劃歸包包寨大隊,剩餘的大寨、小寨、大山、大平子、硝塘、四楞壩、電塘為忙丙大隊。1956年9月開辦學校。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需完善和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善灌溉條件;2、改善農田耕地機耕道路建設;3、加大坡改梯力度,增加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注意合理的規劃宅基地用地;5、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單產。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鞏固甘蔗產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單產;2、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發展茶葉、膏桐、核桃、蠶桑等經濟林果;3、加在扶持養殖示範戶的力度、發展養殖小區,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