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別龍坡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面積:9.64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5戶,有鄉村人口355人,其中農業人口355人,勞動力2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5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71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00畝(其中:田100畝,地900畝),人均耕地2.83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0,5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43畝,其中:茶園面積34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0畝)橡膠面積110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65畝,主要種植木薯、甘蔗、橡膠等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50畝,當年新種植橡膠350畝),其他面積2,940畝。有鉛、鋅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8戶飲用井水,有8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83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0%和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 51 %和48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3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41%;畜牧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頭,肉牛15頭,肉羊8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 %;林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7%;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714元,農民收入以玉米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 2%),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水稻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薯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5戶,共有鄉村人口355人,其中:男性188人,女性167人。其中農業人口355人,勞動力265人。該村以彝 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00人,彝 族23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1 %;享受低保28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別龍坡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6 人,其中:小學生98人,中學生8人。
該村是漢族、彝族的混居地,人口是1969年從鎮康縣和永德縣遷入定居,傳統節日有“火把節”和“二月八”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2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75畝。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8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尚未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沒有成立新農村理事會,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