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王國

勃艮第王國

5世紀初勃艮第人在西羅馬帝國境內高盧東南部建立的日耳曼國家。勃艮第人原住波羅的海南岸波恩荷爾姆島,後移至維斯杜拉河下游。5 世紀初進抵萊茵河,活動中心在沃姆斯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勃艮第王國
  • 第一王國:貢迪奧克
  • 第二王國:也叫阿爾勒王國
  • 第三王國:厄德四世
第一王國,第二王國,第三王國,

第一王國

443 年以西羅馬帝國“同盟者”的身份居住在薩伏依。約 457 年占據羅訥河和索恩河流域,以里昂為首都,建立勃艮第王國。勃艮第國王貢迪奧剋死後,諸子爭位。貢都巴德( 474 ~ 516在位 )殺其弟希爾佩里克而占有王位。500 年,其另一弟戈迪吉塞爾唆使法蘭克國王克洛維攻打貢都巴德 。 烏什河一戰,貢都巴德戰敗,被迫向克洛維納貢。不久貢都巴德恢復實力,停止向法蘭克王國納貢,並殺戈迪吉塞爾,成為勃艮第唯一的國王。
貢都巴德對高盧-羅馬居民採取寬容政策。 他以拉丁文頒布貢都巴德法典,為勃艮第人和羅馬人所通用;又頒布勃艮第羅馬法典,專為羅馬人使用。勃艮第人原信基督教的阿里烏派,但對羅馬教會友好相待。貢都巴德之子西吉斯蒙德在位時(516~524),勃艮第人皈依羅馬教會。523 年法蘭克人進軍勃艮第,西吉斯蒙德戰敗被俘,524年被殺。534年勃艮第王國為法蘭克王國所滅。

第二王國

勃艮第第二王國,普羅旺斯王朝(879~933)滅亡後也叫阿爾勒王國(存在於933年至1378年)。它包括前中法蘭克王國一部。它是由上勃艮第(統治中心在今瑞士西部,也包括今法國和義大利的一部分領土)和下勃艮第(主要在今法國東南部)聯合而成。第二勃艮第王國於1032年,加入當時由康拉德二世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稱阿爾勒王國。它是帝國境內三個王國之一——另兩個是德意志王國和義大利王國。勃艮第王國後來逐漸分裂,於1378年滅亡,餘下領土被法國吞併。

第三王國

勃屬尼德蘭與勃艮第第三王國
勃艮第家族自1032年至1361年統治勃艮第公國,自1330年至1361年統治厄德四世的妻子從她母親繼承的勃艮第伯國。該家族並不統治勃艮第王國。
自1360年至1477年,勃艮第公國和伯國都由瓦盧瓦家族的一個支系統治。15世紀中期之前,這個家族還統治低地國家大部,是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家族之一。瓦盧瓦-勃艮第家族在低地國家的領土從來不是勃艮第的組成部分,而是通過聯合統治的領土,稱為“勃屬尼德蘭”(Burgundian Lands)。但是這些名義上由瓦盧瓦-勃艮第家族統治的土地,要么是法國國王,要么是皇帝的封地。公爵大膽查理希望將他所有的領地統一為勃艮第王國,由他自己擔任完全獨立的君主,甚至說服了皇帝弗里德里克為他在特里爾(Trier)加冕。但這個儀式從未舉行,因為皇帝在當晚(1473年9月)就被公爵的態度嚇跑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