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勃利密塞
- 地理位置:位於勃利縣城區西北約三公里處的叢山密林之中
- 面積:47.4平方公里
- 建造時間:1940年左右
簡介,現狀,
簡介
密塞修有洞庫14個,每個洞庫長約80米,寬8米左右,其中配有電線、排水溝、通風設備。這些洞庫四周建有一圈被稱為“野庫”的水泥平房,隱蔽性極強,還修了縱橫交錯的盤陀路(俗稱:迷糊路)。在密塞的四周架設著一圈電網,在電網的里外各有一圈鐵絲網,四周是崗樓和探照燈,密塞所在的群山草木保持原始狀,炮彈坑、炮彈、炮彈皮及子彈等隨處可見。 勃利密塞作為歷史的見證,在默默地告訴世人,日本侵略者要把勃利建成侵略擴張的後方基地,任何否認侵略的狡辯和抵賴都是徒勞的。勃利密塞做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可以讓來此參觀的人們回憶起那段屈辱的歷史,激發起我們的愛國之情。
現狀
勃利密塞位於兩條相交呈“<”形的山溝之間的大山上,而山頂恰恰又有一個山坳,靠一條小小的山溝與外界溝通。密塞便隱藏在這山坳中3座大山的陰影里。
無論你站在山外還是山頂向里望去。都看不出任何人為跡象。可當我們順著小山溝中通向山坳的山道走進去,首先是路邊一條廢棄的鐵路基相伴著向前延伸,接著,不遠處,在道路左側的山腳下,兩個被炸塌的山洞像兩隻殘疾的眼睛突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向上走了段,公路的右側鐵路基上,一架水泥橋被炸塌下來……
再向上,路基的盡頭與公路交匯,形成了一個寬寬的土站台,在站台右面的山腳下則是有著大鐵門的完好的山洞。我們屏住呼吸,怕自己的興奮驚醒了這裡的寧靜。
當我們圍著山坳中3座山峰轉了幾圈之後,大家驚奇地發現:在山峰的急坡處,環繞著這3座山峰的山洞竟有11個之多,其中有8個是完好的。此外據說還有1個至今未被發現。
在當地住戶呂致富的幫助下,我們走進其中一個山洞:沿口處由石頭水泥築成倒梯形,兩側各一道防水牆,中間是兩扇大鐵門。打開門,黑暗中一股冷氣撲面而來。摸索著走過30米長左右、一人高、一米多寬的引洞,裡面豁然開朗,一個寬8米、長50餘米、高數米的大洞呈現眼前。
整個山洞均為水泥抹面,洞頂為穹形,上有電線;在水泥地面與牆的交匯處是窄窄的排水溝;而山洞的一角,是銹跡斑斑的引風機殘骸,此外別無他物。據嚮導說,洞內冬夏零上6度。
為了從整體上把握勃利密塞,圍繞著這3座山,我們全體人員擴大範圍進行了拉網式搜尋,結果令我們大吃一驚——在這3座山外圍的山坡上,茂密的山林與青草之間,到處是殘磚斷瓦,到處是被炸毀的鋼筋水泥房屋,上面已荒草萋萋。它們有的只剩下水泥地面,有的只剩下一堆殘渣,有的還保存著“半壁江山”,一副慘不忍睹的景象… …
搜尋中,意外發現一座完好的黃磚空屋(即“野庫”)。它座落在一個土坡前,是在土坡上清理出一個平面後修建的。房後有排水溝,兩側有防水牆,房前一塊平地。最奇的是房頂,水泥板上鋪了厚厚的一層土,上面不但長了蒿草和樹木,還被種上了莊稼,有著極強的隱藏性,站在上面,你幾乎感覺不出這是一座房子。
如今這座唯一的日式房屋卻被當做了羊圈。
在發現這些圍繞山洞而建的房舍的同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倒圓錐形的炸彈坑,裡面除了淤泥便是積水,其中一個大的竟成了養魚池。
至於炮彈皮、子彈頭、彈夾等帶銹的軍用品更是滿山皆是,我們甚至不費力氣便找到了4枚大炮彈。
在山坳中,到處是迷宮路,路與路網狀相連,一不小心便會找不到你走進去的來路。
這便是神秘地沉睡著的日偽時期的勃利密塞。它占地7.4平方公里,據說是黑龍江省至今發現的最大的日本空 軍秘密軍火儲藏庫群。
據當地的老人講,在密塞的四周,當時是一圈電網,電網內外各有一道“刺鬼兒”,最外圍又分別是鐵線圍成的“牆”,四周是崗樓和探照燈,可謂戒備森嚴,想像起來令人毛骨悚然。
在山的頂上,至今還殘存著崗樓四四方方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