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登自然保護區國務院1980年批文建立,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境仙,地處中蒙邊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努登自然保護區
- 占地面積:總面積28040公頃
- 位置: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境仙
- 建立時間:1980年
簡介,地理環境,生態環境,植物資源,珍稀動物,
簡介
占地面積
總面積28040公頃
地理環境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後旗境仙,地處中蒙邊境。
生態環境
保護區為剝蝕低山丘陵和一些斷陷盆地形成的平沙地相間分布,戈壁、沙漠、剝蝕山丘均有分布,地型南高北低,靠近國境線最低,海拔多在840~960米之間。保護區受大陸氣流的控制,冬季寒冷乾燥,大風頻繁,夏季日照充分,炎熱少雨。年均溫6.5℃,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無霜期約150天,全年大風日數約60~70天,平均風速5.6米/秒。
植物資源
保護植物資源較為貧乏,植物種類50多種。主要有梭梭、泡泡刺、霸王、紅砂、白刺、綿刺、蒙古扁桃、錦雞兒等。頂極為灌木荒漠,以多年生旱生灌木為主,植被稀疏,結構簡單。
保護區國家保護植物二級有綿刺;三級有梭梭、蒙古扁桃、肉蓯蓉等。
肉蓯蓉:——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列當科,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0~45厘米,全株元葉綠素,黃褐色。葉小,鱗片葉,多數互動成覆瓦狀。老暗紫色,聚生成稠密的穗狀花序,具苞片及小苞片,花萼鐘狀,五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近唇形,頂端五裂。生長在鹽鹼地或乾河溝砂地,寄生在紅沙、鹽爪爪或珍珠等的根上。中醫學上以莖入藥,主治腎虛陽痿、遺精、腰漆痛和便秘等。
梭梭——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藜科,是荒漠區特有的古老植物種類之一,通常呈片狀分布於沉積疏鬆的沙地上,有“荒漠森林”之稱,是亞洲荒漠區中分布廣泛的頂極植物類型,植株高約1~5米,呈小喬木狀,根系粗大,可深入地入4~5米,是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梭梭還是駱駝的良好飼料和當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多年來不合理砍柴和放牧利用,使大面積梭梭荒漠遭到嚴重破壞,出現衰退現象。
珍稀動物
保護區生態環境惡劣,動物種類稀少,只有鵝喉羚、狐狸、北山羊、野兔等少數種類,鳥類主要有一些沙百靈等。
保護區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野驢、北山羊;二級有鵝喉羚、黃羊等。
沙百靈:鳥綱,百靈科,沙百靈屬,為鳴禽,具盾狀鱗,後爪特長。
鵝喉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m,也稱“羚羊”,哺乳綱,偶蹄目,牛科。體長約1米,角黑色,角上絕大部分有波浪狀橫嵴。頸細長,尾短,四肢細長有力。嘴角至眼眶有較深的棕色面放,背部灰黃色,腹部、臀部為白色。隨季節變分,有遷移現象。以艾蒿類及禾本科植物為食,耐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