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根性,是指長期養成的、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性。劣根性是一種心理反應,因某些劣根性是人潛意識的判斷。劣根性是不好的,所以我們要修復它。
可以這樣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劣根性。只不過或大或小、或顯或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劣根性
- 解釋:人類固有的不良品質
- 性質:社會學
- 類別:心理學
舉例,分類,一、旁觀心理,二、過客心理,三、官位心理,四、狗苟心理,五、從眾心理,六、例外心理,七、奴性心理,八、勢利心理,九、美言心理,十、懷舊心理,
舉例
誠然,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大家應該去糟取精——去除傳統文化中的那一小部分糟粕,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美德。
劣根性是一種心理反應,因某些劣根性是人潛意識的判斷。但是通過人自身素養、素質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相對減少了劣根的存在。
分類
很多時候直接由劣根心理所控制,從而表現到行動上,最終完成人類劣根性的整個造型。最具類型化的劣根性心理大致有十種。
一、旁觀心理
人類大都是"看戲的不怕台高。"世上許多事,不論事好事壞,好像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自己只管袖手旁觀,像看戲一樣。如果事情好了,自己自然要有一份,事情要是不好了,自己也只不過是個旁觀者,與自己也沒有多大關係。最多,也就是再換個地方過活就是了。因此,看熱鬧的多,真正能站出來仗義執言的少。就算有人出來仗義執言,也往往得不到幫助。
為什麼?因為人們只不過是來看戲的,是旁觀者,戲中人的悲歡自然是與看戲的沒有什麼關係的。
相反,如果一個旁觀者一定要去關心戲中人的生死,那便是看戲人入戲了,倒是要被別人笑話的。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這樣,一個人要是看熱鬧看得看不下去,要站出來干預劇情的發展,最後不僅深陷劇情中不能自拔,還會被看戲的人們所笑。
二、過客心理
人們到一個地方,仿佛都沒有打算長久住下去,只是一個過客而己。正是因為這種心理,往往就不關心所居住地方的興衰。
既然不是自己的地方,自己便也無須為這個地方作什麼貢獻,要做的只是這個地方有什麼東西可以索取、可以利用便趕緊索取了利用了去。於是,許多不可思議的吃子孫飯的事情也便見慣不怪。其實這也好理解,雖然吃的是子孫飯,但既然沒有打算長住下去,吃的也便是別人的子孫飯,不乾我的子孫飯事。有個人說過,"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是啊,那時我的子孫早己不在這裡生活,這裡洪水滔天有什麼關係。現在許多當官的,一當官就拚命刮地皮,颳得寸草不生。為什麼那么狠呢?因為他的子孫是不會在這裡長住的。他們不是己到大城市安居,就是己安排到國外留學,到時候憑著刮的地皮錢,自然是地球哪個地方好過就到哪裡,在一個地方刮地皮颳得再厲害有什麼關係?
三、官位心理
"官大一級壓死人"。官位主宰了人類的一切,經過幾千年的沉澱,反映到人們的心理上,就是唯官位馬首是瞻的官位心理。
判斷一個人的言行是否正確,不是到實踐中去檢驗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而是看其言行官方認可的程度如何。只要是官員,哪怕是不入流的樓道長呢,也常常能斷是非。當然,官員的話其"正確"程度要看其官位大小而定。在科長面前,處長的話就是真理。在處長面前,廳長的話就是真理。但廳長的話再正確,遇到了省部長,廳長的話也只能算放屁。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省長的秘書,他的級別肯定低於副省長吧,但他的話常常又比副省長正確。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了省長。這時,由於他的話可能就是省長的意思,副省長哪怕官位比他高,但說的話也只好暫時算做放屁了。
四、狗苟心理
狗的生命力何其強,強到一般人打不死。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狗是以活著為最高目的的,為了活著而活著。只要能活著,狗們不怕付出任何代價,也可以不要活著的質量,只要活著,怎么樣都行。因此,狗有一個最怕嗜好,那就是吃屎。屎雖然臭,卻能讓狗活著,雖然這活得實在低賤,實在不值,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活著,即使是一隻喪家狗吧,也總有闊起來的可能的。雖然在口頭上,人們對狗的生活態度很不屑,甚至把很多沒有質量的活著不屑一顧地貶斥為"蠅營狗苟",但很多人,卻是很熟練地掌握著狗苟的技巧,一有機會,就狗苟起來。
比如說,有的人被人撞了,撞人者逃跑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被送到了醫院。按理說,這個人該好好感謝一下這位好心人了。但撞人者跑了,不僅感謝好心人的費用無法落實,就是這醫療費也沒著落了。怎么辦呢?抓不到撞人者,救人者不在這裡嗎?那就讓救人者救人救到底吧,指責救人者就是撞人者,要他負擔一切。憑著人類的聰明,理由是好找的:不是你撞的,你幹嘛救我啊?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人啊?雖然良心是沒有了,但到底解決了醫療費用,也算運氣不壞。類似這樣的事多哪!只要對自己有利,能讓自己過得好,管他什麼道德啊、良心啊,可勁地造吧。
五、從眾心理
人類很聰明,老想著吃水不用挖井的好事。凡事不出頭,等別人造出規模來,跟著別人跑就是。為什麼呢?因為走在前面總是有風險的。不是"槍打出頭鳥"嘛,不是"出頭的椽子先爛"嗎?為了不被槍打,不先爛掉,便都爭著做縮頭烏龜。對於出頭的人他們有兩種態度。如果出頭失敗了,被抓起來了,甚至要砍頭了,這縮頭烏龜們便得意起來:你看,我說吧,沒有好結果吧?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先見之明。得到砍頭的時候,還可以去瞧瞧熱鬧,不僅得到了一場免費的娛樂,還多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要是出頭的成功了,這縮頭烏龜又會爭著去表忠心了,並準備好了斥責別人當縮頭烏龜的說詞,以此表明自己其實也具有出頭的勇氣與智慧。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大家都爭著獻媚,自己去獻一獻大約也不會錯的。再說了,即使錯了,大家都錯,我錯了也不吃虧。要是我不從眾,要是大家都對了,我一個錯了,豈不是虧大了。仿佛這錯與對,因為人數的多寡,倒顯得錯與對也不是原來的錯與對了。。國家的治理,有時候還真得照顧這種從眾心理。不是說法不責眾嗎?馬德買官案發後,由於當地行賄買官的人太多,當地便只好出台了一個政策,只要限期交待清楚,就可以免予追究,這買來的官就可以照做。
六、例外心理
在人們心目中,所謂法律呀、道德呀、規矩呀,仿佛都是為別人設定的,自己總是一個例外。有了什麼好事,自己可以例外得到,有了什麼壞事,自己又可以逃避懲罰。為了證明例外的合理性,這些希望享受例外的國人總會找出種種理由,雖然這些理由未免牽強甚至荒唐,但也足以支持這些國人坦然地享受著這些例外。劉邦只不過是一個無賴,一旦奪得天下,便要尋找自己理當作皇帝的理由。因為皇帝與普通人總是不一樣的。
過去刑不上大夫,作為皇帝,自然可以有很多例外之處。那么有什麼例外的理由呢?後來終於發現,劉邦乃上天之子,是斬白蛇的赤帝。於是老百姓便恍然大悟。劉邦這天下便坐得安穩。在一般國人心中,對這種例外似乎也很認可。承認例外存在的合理性,便也給自己以後的例外留下了方便。雖然不能例外地做皇帝,但例外地開開後門總是可以。即使犯了法,只要有人罩著,便可來個其罪當誅,其情可免了。在這種心理下,例外便滲透在國人的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不管什麼規矩、法律、道德,總會有人在約束之外。再大的罪,總也可以法外開恩。不存在開不開得了,就看你是否具有足夠例外的資格與關係。
七、奴性心理
人類有一種做奴隸的慣性心理。雖然現在講民主,但在國民心底深處,從來就不認為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他們看來,取得尊嚴的方法不是爭取民主,而是怎樣從較低的等級走到較高的等級。因此,一旦取得了一點地位,見到自認為比自己低等的人,他總會不由得擺出一幅主子的姿態,仿佛別人的生死,就全靠他的賞賜。然而,一旦遇到了他自認為高貴的人們,他的膝蓋便陡然失去了支撐的力量,要不由自主地彎下去,那臉上便也陡然集聚了花一般的笑容。當然這笑容的多少,要看主子的地位高低。只是這張臉對人的記憶,更多地是依靠腦子對地位的判斷,對主子的面孔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同一個主子,一旦他從台上到了台下,那笑臉便也會陡然減少至沒有。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歷史經驗的積累。
八、勢利心理
人們從來就是"打得贏的是哥哥"。看一個人是高是低,與他的品德沒有什麼關係。
品德這些人性中最重要的東西,至多只是勝利者的花環上的裝飾品,決定不了人的褒貶的。正因為只看重結果,不看重過程,對一個人過早下結論便很難。那么,等到什麼時候可以下結論呢?那只有等到他死了,一切都會有個結果。所以要蓋棺論定。也就是說,即使死掉,棺材還沒蓋蓋,就還不能下結論,他就有還要死灰復燃的可能。既然結果如何決定了世人的評價,為了打得贏,便可以不擇手段。大約,一個男人像婦人一樣仁義,便是最沒出息了。
九、美言心理
雖然古人也有人指出,"其言者甘,其心必苦"。但人們心裡,仍然樂於聽好話,說好話。就像魯迅說的,小孩子周歲吧,賀喜的人都要說什麼長命百歲、富貴吉祥,雖然明知道是沒有根據的胡說,但也是說的人喜歡,聽的人高興。要是有人說"這小孩將來要死的 ",雖然這是一句大實話,但所有的人都不會願意聽,說話的人便要吃別人的冷臉。
人在從猿變化的過程中,之所以要講話,是因為心裡要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人類進化得太快,說話就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還要表達別人的意願,甚至就是一部演奏的機器,只為博得對方的好感。表達自己的意思得說實話,人類這種功能己逐漸褪化,常常只在私下裡說,有時甚至一個人生下來,就可以不說一句實話的也有。而說好話,倒是隨處可見。這些話,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提煉,己是約定俗成,系統成套,己完全偏離了這些語言原來表情達意的功能。就好比天亮前公雞要叫,晚上來人狗要吠一樣,己經完全脫離了其語言系統的功能。不諳中國文化的人要是對這些話認起真來,肯定會貽笑大方的。
十、懷舊心理
懷舊,如果僅僅只是限於對老朋友、老同學的情感,倒也充滿溫馨。但是人類的懷舊可不僅僅是這些,而是將懷舊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對一切新的東西的排斥。這種懷舊,從經濟意義角度來講,也有一定的道理在。
不管什麼東西,儘管其舊,但因為運行己久,便也少了諸多風險,對於其運行的管理,也是駕輕就熟,比弄一個新的系統確實也省事得多。從另外一個層面講,一套舊的系統,一旦運行久了,便也有諸多的利益階層附著這舊的系統生存,要拋棄舊的,勢必也牽一髮而動全身,令許多既得利益者不快,也是費事過甚。在這一種懷舊心理下,新的東西要出來,總會面臨著無情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