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尼王國

加薩尼王國

加薩尼王國(الغساسنة‎ al-Ghasāsinah,Ghassanid Kingdom,Ghassān Kingdom,或譯為伽珊王國、加薩尼德王國、加撒王國)是由阿拉伯人於公元三世紀建立的基督教王國,是拜占庭帝國的重要藩屬國。王國位於今天的黎凡特地區(今敘利亞、約旦、以色列一帶),以商業著稱。同時也是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王國。於公元636年被阿拉伯帝國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加薩尼王國
  • 英文名稱:Ghassanid Kingdom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查比葉(Jabiyah)
  • 主要城市:帕爾米拉,布斯拉
  • 官方語言:阿拉馬語,阿拉伯語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 主要宗教:東正教雅各派(一性派)
歷史,政治局面,王國世系,外交,文化,建築,文學,宗教信仰,

歷史

從葉門來到黎凡特
加薩尼人自稱是古代南部阿拉伯的後裔,居住在希木葉爾(今葉門)一帶,因馬里卜水壩的崩潰,田園荒廢,於是從葉門遷徙至黎凡特地區。他們在一個名叫“加薩尼”的湖邊紮下帳篷,安家落戶,因而自稱加薩尼人。加薩尼人遷徙到黎凡特的時間尚不清楚,但加薩尼人認為是在公元3世紀後分兩撥到達的。當時他們的族長是穆宰伊基雅,他的兒子哲弗奈(Jafnah)是公認的加薩尼王國的奠基人和第一代國王,被稱為哲弗奈一世(Jafnah I ibn `Amr)。一般認為他在公元220年左右建國。
這個部族逐漸在大馬士革以南的豪蘭(Hauran,今敘利亞南部)建立政權,並逐漸被本地的希臘化的敘利亞人同化,皈依了基督教,並且開始使用阿拉馬語。
一開始加薩尼人像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不設固定的首都,牙帳在豪蘭活動。後來,大概固定在戈蘭高地上的查比葉地區(Jabiyah,位於今敘利亞德拉省內)的昭蘭(有一個時期在吉里格)。
競爭中的拜占庭帝國薩珊帝國都在試圖將阿拉伯人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充當給予對手以沉重打擊的敢死隊,至少也要讓這些部落置身事外,不要成為自己的敵人。出於這種目的,兩帝國都對自己邊境附近的阿拉伯人部落重視起來。可是由於地理的原因,他們都沒有辦法完全征服在沙漠中遊牧的貝都因人,因而只能滿足於對靠近他們領土的半島邊緣地區的羈縻統治,開始支持邊境地區的阿拉伯人部落建立臣屬於自己的小國,以之作為向對方發起進攻的橋頭堡,也將之作為兩大帝國間的緩衝地帶,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它們來對付不時從沙漠中向兩大帝國發起突然襲擊的貝都因人。
在加薩尼人之前,在東羅馬帝國在黎凡特地區的代理人為撒里哈人。加薩尼人生活在撒里哈人的管轄區內,因而必須向他們繳貢。2世紀末,隨著加薩尼人的強盛,雙方發生了戰事,加薩尼人打敗了撒里哈人,擺脫了他們的控制。哲弗奈追殺了數名撒里哈的首領,最終成為黎凡特地區未得到拜占庭皇帝認可的實際統治者。
關於加薩尼人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公元五世紀末葉。根據拜占庭人的記載,公元473年,加薩尼人的族長Amorkesos 和拜占庭帝國簽訂了協定,成為拜占庭帝國的藩屬國(foederatus),作為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半島遊牧民之間的緩衝國,阻擋貝都因人劫掠。到了哈里斯二世時期,加薩尼國王更是被封為帝國貴族。
加薩尼人在保衛香料商道安全、監視萊赫米人(Lakhmids)、為拜占庭提供部隊支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加薩尼王國通過聯合當地的部落,逐漸控制了黎凡特東部大部分,其南部邊界甚至曾經延伸至漢志北部的紅海岸邊,並逐漸成為拜占庭帝國最重要的藩屬國。
鼎盛時期
加薩尼王國,象在希拉地方(Hillah/ Hira)的與它競爭而且有親戚關係的萊赫米王朝(Lakhmid Kingdom)一樣,在第六世紀時達到了鼎盛。
加薩尼的哈里斯二世(約當 529—569 年)在第六世紀時與希拉的萊赫米國王孟迪爾三世(554 年卒)成為這個時期阿拉伯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這個哈里斯(al-Harith,阿拉伯編年史家給他取了一個諢名,叫al-A‘raj,意為跛腳)是第一個可信的名字,而且是加薩尼編年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跛腳的哈里斯曾打敗了他的勁敵——萊赫米的國王孟迪爾三世。此前,萊赫米人曾多次代表薩珊波斯侵擾拜占庭邊境。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為了獎賞他的功勞,也為了對抗波斯皇帝 Chosroes Anushirvan,於 529 年任命他為敘利亞各阿拉伯部族的首領,並且封他為“貴族”(patricius,拜占庭爵位)和“藩王” (phylarch ,藩屏地區的部族首領),這是最高的品位,僅次於皇帝本人。這是貴族頭銜在拜占庭歷史上被第一次授予一位外族人。在阿拉伯語裡,這個頭銜只簡單的譯成malik(王)。  哈里斯在位的時期很長,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消耗於戰爭,而那些戰爭,都是為拜占廷的利益服務的。544年前後,孟迪爾三世和他打仗,把他的兒子俘虜去,當作犧牲獻給烏扎女神(Al-Uzza,或譯歐扎,阿拉伯古時重要女神,酷似古希臘的愛神阿芙洛狄特)。但在十年之後的554年,哈里斯就替兒子報了仇,在肯奈斯林地區的一次戰役中殺死了孟迪爾二世,並在與萊赫米人延綿不斷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戰役,大概就是阿拉伯傳說中的哈麗梅之役(Battle of Halima) ,哈麗梅是哈里斯的女兒,她親手給加薩尼的百名敢死隊員撒香水,並且給他們穿上鎧甲,加上白麻布的壽衣。
563年11月,哈里斯到君士坦丁堡覲見查士丁尼一世。這個貝都因族長的儀表,在東羅馬皇帝的近侍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里斯在這次覲見中討論了自己的繼承人問題。
國王哈里斯在帳篷里接見阿布·扎伊德國王哈里斯在帳篷里接見阿布·扎伊德
與拜占庭的關係惡化
哈里斯二世信奉基督教一性派。然而,此前一性派已被拜占庭帝國官方裁定為異端。這為後來拜占庭和加薩尼人之間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哈里斯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孟迪爾(al-Mundhir,約569-582年),即拜占廷歷史上的阿拉孟達洛斯。萊赫米人見哈里斯去世,便頻頻舉兵襲擾加薩尼王國。570年,新國君出兵迎戰,打敗了萊赫米軍隊。然而,孟迪爾象他父親一樣是一性派的熱心的保護者,這使得拜占庭皇帝對新國君極為不滿,拒絕按常規撥款給加薩尼人,此外還委派米爾基亞努斯酋長取代孟迪爾,並要他在適當的時候除掉孟迪爾。對此,孟迪爾立即舉旗起義,反抗拜占庭人的統治。他的反抗活動持續了三年,萊赫米人見狀乘虛而入,占據了大批敘利亞的土地。拜占庭人被迫重新起用孟迪爾。
孟迪爾在成功地抵禦了入侵者,穩住了敘利亞的局勢後,來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受到了拜占庭人的歡迎,被稱作“東方人的國王”。
加薩尼王國軍隊加薩尼王國軍隊
580年,他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去游君士坦丁堡,備受提比略二世的熱烈歡迎。提比略二世把他頭上寶貴的冠冕脫了,替他換上一頂更寶貴的王冠。
同年,他襲擊並焚毀他的萊赫米敵人的首都希拉城,獲得了重大的成功。但由於他的父親曾有反叛皇室的嫌疑,他此次雖建立奇功,仍不足以消除皇室的猜疑。在大馬士革帕爾米拉之間的侯瓦林城,城裡有一座新建的教堂,當他正在那座教堂里舉行奉獻典禮的時候,被逮捕了,而且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去,後來,被拘禁於西西里島。拜占庭當局把自己同波斯人的戰事失利全部歸罪於他,指控他勾結外敵。拜占庭人不僅罷免了孟迪爾,而且還終止了加薩尼王室的年俸。
他的兒子努爾曼(Nu'man)繼承他的王位,帶領著他的兄弟多次侵擾拜占廷的邊疆。對此,拜占庭皇帝派大軍討伐,逮捕了努爾曼,並將他押到了君士坦丁堡。努爾曼的兒子們試圖營救,但是都被挫敗了。
伊斯蘭的征服
在孟迪爾和努爾曼之後直到到614年,加薩尼王國叛亂四起,陷入了無政府狀態。敘利亞沙漠裡的各部族,各選擇其族長。儘管大多數的首領都是加薩尼王室的成員,但加薩尼王國的統治實際上已經消亡。薩珊帝國的皇帝胡斯羅·伯爾威茲於613—614年奪取了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使加薩尼王朝遭受最後的打擊。
席哈克略於629年收復敘利亞時,究竟恢復敘利亞阿拉伯人的族長職位與否,已不可考了。阿拉伯編年史家認為哲伯萊·伊本·艾伊海木(Jabalah ibn-al-Aiham,約632-638年)是加薩尼王國最後的國王。在636年的雅穆克戰役(Battle of Yarmouk)中,這個國王是站在拜占廷的一邊對阿拉伯人作戰的,但他後來信奉了伊斯蘭教。相傳,他第一次朝覲天房的時候,正當他巡禮天房之際,一個貝都因人無意中踏了他的斗篷一下,這個退位的國王一掌打在那個貝杜因人的臉上,把他的鼻樑打斷了。哈里發歐麥爾下令說,哲伯萊必須讓那個貝都因人打一個耳光,或交付一筆贖金。哲伯萊不堪受辱,就率領家人500餘名,偷偷地逃到君士坦丁堡,重新信奉了基督教。
之後,哲伯萊在拜占庭帝國內復國。其後,加薩尼王國又苟延殘喘了數個世紀,但一般來說已經不被認為是原來的加薩尼王國了。

政治局面

加薩尼王國的政局極為動盪。如果和萊赫米王國作比較,那加薩尼王國絕無穩定可言。歷任君主更迭頻繁,忽上忽下,執政期很短。加薩尼王國的存在只是適應了拜占庭帝國抵禦波斯人和阿拉伯貝都因人侵襲的需要,保護從阿拉伯半島到拜占庭帝國的香料貿易通道。
加薩尼王國的組織形式相當於部落聯盟。各部落都處於遊牧狀態之中。除了查比葉的駐地之外,並沒有固定下來的都城。這使得加薩尼王國沒能留下足夠的歷史文獻。

王國世系

加薩尼王國共有幾代,傳說不一。據艾卜勒·斐達說(Abu al-Fida),共歷三十一代;據伊斯法哈尼(Hamzah al-Isfahāni)說,共歷三十二代;據10世紀的歷史學家麥斯歐迪(Murūj Al-Mas‘ūdi)和伊本·古太白(Al-Ma‘ārif Ibn-Qutaybah)說,只有十一代。由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對於阿拉伯編年史家來說,加薩尼王朝的歷史是多么的模糊。現代歷史學家主要根據散見於各地的基督教文獻來研究這段歷史。
以下是加薩尼王朝的38位國王:
  1. 哲弗奈一世 Jafnah I ibn `Amr (220-265)
  2. `Amr I ibn Jafnah (265-270)
  3. Tha'labah ibn Amr (270-287)
  4. al-Harith I ibn Th`alabah (287-307)
  5. Jabalah I ibn al-Harith I (307-317)
  6. 哈里斯二世 al-Harith II ibn Jabalah "ibn Maria" (317-327)
  7. 孟迪爾一世 al-Mundhir I Senior ibn al-Harith II (327-330) with
  8. al-Aiham ibn al-Harith II (327-330) and
  9. al-Mundhir II Junior ibn al-Harith II (327-340) and
  10. al-Nu'man I ibn al-Harith II (327-342) and
  11. `Amr II ibn al-Harith II (330-356) and
  12. Jabalah II ibn al-Harith II (327-361)
  13. Jafnah II ibn al-Mundhir I (361-391) with
  14. al-Nu'man II ibn al-Mundhir I (361-362)
  15. al-Nu'man III ibn 'Amr ibn al-Mundhir I (391-418)
  16. Jabalah III ibn al-Nu'man (418-434)
  17. al-Nu'man IV ibn al-Aiham (434-455) with
  18. al-Harith III ibn al-Aiham (434-456) and
  19. al-Nu'man V ibn al-Harith (434-453)
  20. al-Mundhir II ibn al-Nu'man (453-472) with
  21. `Amr III ibn al-Nu'man (453-486) and
  22. Hijr ibn al-Nu'man (453-465)
  23. al-Harith IV ibn Hijr (486-512)
  24. Jabalah IV ibn al-Harith (512-529)
  25. al- Amr IV ibn Machi (Mah’shee) (529)
  26. al-Harith V ibn Jabalah (529-569)
  27. al-Mundhir III ibn al-Harith (569-581) with
  28. Abu Kirab al-Nu'man ibn al-Harith (570-582)
  29. al-Nu'man VI ibn al-Mundhir (581-583)
  30. al-Harith VI ibn al-Harith (583)
  31. al-Nu'man VII ibn al-Harith Abu Kirab (583-?)
  32. al-Aiham ibn Jabalah (? -614)
  33. al-Mundhir IV ibn Jabalah (614-?)
  34. Sharahil ibn Jabalah (61 -618)
  35. Amr IV ibn Jabalah (628)
  36. Jabalah V ibn al-Harith (628-632)
  37. 哲伯萊六世 Jabalah VI ibn al-Aiham (632-638)
  38. Ghassan Al-Hourani (638-712)

外交

拜占庭帝國的屬國。儘管兩國因為宗教問題有摩擦,但加薩尼王國一直到伊斯蘭興起,都在為拜占庭皇帝鎮守黎凡特。拜占庭皇帝曾答應,如加薩尼人向阿拉伯貝都因人作戰,他就提供3~4萬軍隊,如向波斯人開戰,就再加2萬人馬。同時,加薩尼王國從拜占庭帝國處得到了大量武器裝備。
與幼發拉底河沿岸希拉一帶的萊赫米王國(薩珊帝國的屬國)之間屬於競爭關係。
薩珊帝國為敵。公元308年下半年,霍爾米茲德向加薩尼人索要貢金,遭到拒絕後親率大軍橫渡敘利亞沙漠西征。看到勢頭不妙,哈里斯急忙向伽勒里烏斯皇帝求援,可是還沒等羅馬人決定是否支援他們,哈里斯就被薩珊大軍擊斬。頗有些得意忘形的霍爾米茲德並未急於凱旋,而是在敘利亞沙漠中展開大規模狩獵活動。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流散在沙漠中的加薩尼人的突襲,成為第一位死於非命的薩珊皇帝。

文化

加薩尼人與拜占廷人為鄰居,他們所達到的文明的高度,無疑會比他們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勁敵——萊赫米人——所達到的還要高些。

建築

由於處在商道上,加薩尼王國經濟繁榮,並大肆新建宗教建築和公共建築(如浴室和劇院)。其宮廷建築體現出其藝術的特徵:阿拉伯、羅馬、波斯文明的混合體。王室贊助藝術的發展,並在王宮裡聚集了很多阿拉伯詩人。在他們的統治下和在羅馬統治的初期,仿佛有一種由阿拉伯的、敘利亞的和希臘的要素混合而成的特殊文化,沿敘利亞整個的東方邊界發展起來。用玄武岩建築起來的房屋、宮殿、凱旋門、公共澡堂、水道、劇院和禮拜堂,現在只有些荒廢的古蹟存在了。豪蘭的東坡和南坡,本來保存了三百多個城市和鄉村的遺址,但很少保留下來。

文學

加薩尼人重視文學,詩人們紛至沓來,讚頌國王、描寫其戰爭,頌揚其慷慨品德。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前,阿拉比亞的幾位著名詩人都曾在加薩尼的族長中獲得過慷慨的獎勵。著名的《懸詩集》(Mu‘allaqāt)是阿拉伯七位大詩人創作的,其中三人與加薩尼王國有聯繫。三人中以萊比德(Labid ibn Rabi'a)為最年輕,他曾參與到哈麗梅戰役中。納比蓋(Nabighah adh-Dhubyani)與萊赫米的國王不和的時候,曾流亡於哈里斯諸子的宮廷中。
麥地那的詩人哈薩尼·伊本·撒比特(Hassan ibn Thabit,約生於 563 年)自稱與加薩尼家族有瓜葛之親。在變成先知穆罕默德的桂冠詩人之前,青年時期的哈薩尼曾訪問過他們的宮廷, 並且在詩集中屢次提及他們。他在一首詩里曾以生氣勃勃的文辭描寫哲伯萊的宮廷是怎樣的富麗堂皇,那個宮廷里有選自麥加巴比倫希臘三地的男女歌唱家和演奏家;在那個宮廷里,飲酒是漫無限制的。
然而,因為前伊斯蘭時期的阿拉伯文學作品大都是口口相傳、直至8~10世紀才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因此當時的很多詩歌對於加薩尼王國的描述可能在流傳的過程中遭到了改動、歪曲、誇張。此外,由於詩歌屬於藝術作品,其中的描寫也不總是能作為合適的歷史研究材料。

宗教信仰

據《使徒行傳》記載,十二位使徒選出了七名執事,分別是司提反(Stephen)、腓利(Philip)、伯羅哥羅(Prochorus)、尼迦挪(Nicholas)、提門(Timon)、巴米拿(Parmenas)、尼哥拉(Nicanor)。相傳,是聖提門將基督教傳入了加薩尼王國。
哈里斯二世在拜占庭的東正教會的壓力下,依然堅持信奉一性論基督教(Monophysite),不但復興了黎凡特地區的一性論教會,還在國內大力推廣。公元 542 或 543 年,哈里斯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的期間經查士丁尼的同意,任命一性派的主教敖德薩人雅各·伯拉德伊斯(Jacob Baradaeus,即葉兒孤卜·白爾德儀 Ya'qub Bar-Addai)為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阿拉伯人的主教,因此後來加薩尼王國的教會又被稱為敘利亞-雅各教會(Syrian-Jacobite church)。與拜占庭在教派上的衝突,對於後來兩國的不信任感的產生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一性派基督教也為伊斯蘭教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