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與起因
簡介
1756年,
孟加拉國王
道拉為驅趕
英國殖民者,攻占了
加爾各答,並俘虜了一批英國人。在道拉的軍隊占領加爾各答後的翌日凌晨,英國殖民軍官克萊武和沃爾森就率領一支3000人的隊伍從
馬德拉斯出發,重新攻占了加爾各答。當他們打開那間關押著英國俘虜那只有一扇小窗、潮濕陰暗的房門時,發現被俘的146 名英國人中有 123人因窒息死亡。訊息很快傳到英國,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征服者的“野蠻”與“殘忍”引起了國民強烈的憤怒。
那件關押英國俘虜的小牢房被稱為加爾各答黑洞。因為此事件,黑洞成為牢房的代名詞。不過根據
史學家後來研究,該事件死亡人數數目仍有爭議。
事件發展
1756年年4月8日,
印度莫臥兒帝國
孟加拉省納瓦布 (太守)
阿拉爾瓦迪汗年邁病逝,死後無子。由其外孫西拉傑·烏德·道拉繼任納瓦布之職。道拉是個年僅20來歲的青年人,血氣方剛。他對
英國東印度公司商人在孟加拉境內濫發許可證,勾結貪官污吏和擅自在公司的總部加爾各答的
威廉堡修築工事、架設炮台等種種違法行徑, 深感不滿。為維護其尊嚴和權力,打擊周圍的親英勢力,他決定先發制人,把一批英國商人驅逐出境。不僅如此,他還勒令英國人拆除設在加爾各答城內的防禦工事,並交出受他們庇護的一些貪官污吏。6月4日,他親自率兵,占領科辛
巴薩的英國商館。翌日, 又進軍加爾各答。6月20日,兵臨城下。加爾各答東印度公司負責人
德雷克和威廉堡守軍長官霍威爾稍作反抗後,即棄城投降。這樣,道拉毫不費力地占領了加爾各答。
一批英國生意人倉惶出逃,沒來得及逃生的守軍和英國人當了俘虜。當時道拉曾下令,在黎明到來之前,不得隨意處置任何一個俘虜。然而,道拉手下懷有強烈民族感的印度士兵, 將俘獲的歐洲人,大部分是英國人,總共146人,一股腦兒地關進一間黑房子裡 (只有一個小小的窗戶),待到翌晨6點鐘房門被打開時,發現123人已窒息而死,僅23倖免。
這就是一些英國資產階級史學家在他們撰寫的
印度史中大肆渲染的所謂加爾各答“黑洞悲劇”的簡況。
可是,也有些英國學者持不同看法。例如, 英國著名的史學家珀西瓦·斯皮爾,在其所著《牛津印度現代史 (1740—1975) 》一書中,就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黑洞”事件未必可信,更不應將此事的責任歸咎於納瓦布道拉一人。因為全部事實的經過,只是根據當人霍威爾一人之說。同樣, 許多印度史學家對這一傳說也提出質疑。他們承認當時
加爾各答的局勢是非常複雜的,一些英國人在混亂中被打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這一批人到底是怎樣死掉的,誰也說不清楚,於是,後來就流傳了‘他們被殺死在黑洞裡’的說法。
質疑
在以後的歲月里,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論述。
英國著名的
印度史專家
斯皮爾在他所著的《牛津印度近代史》中,認為“加爾各答黑洞事件”,所謂“黑洞悲劇”未必可信,因為在事件中有許多被不少人認定的“事實”其實只出自當事人一人之口。同樣,在R. C.馬宗達、H.C.賴
喬杜里和
卡利金卡爾·卡塔合著的《高級印度史》中也認為“黑洞悲劇”的真實性值得懷疑。而在
巴基斯坦學者
拉希姆所著的《巴基斯坦簡史》中則指出,根據當時的另一位當事人——加爾各答
東印度公司負責人
德雷克的說法,被俘的英國人只有39 人,其中有 16 人在那天晚上死亡。很顯然,“黑洞事件”只是
英國入侵孟加拉的一個藉口,他們以此作為幌子,對
南亞次大陸無所顧忌地大行侵略。當時的殖民軍軍官
克萊武甚至公開在
英國議會下院炫耀自己的強盜行為。 英國歷史學家一般的看法是, 死於‘黑洞悲劇’的總人數是123人。這一說法,主要依據霍威爾的口述,並無確鑿證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些史家,在他們的史學著述中, 都表示不同意這種說法。例如,50年代出版的,由辛哈和
班納吉兩人合著的《印度通史》一書中說,‘一般認為‘黑洞’的說法有它錯綜複雜的地方,很難和事實一致。’他倆的看法是,事發的那天晚上不可能有多到146個歐洲人留在加爾各答。‘真正的人數大概只有60人’。後來之所以誇大到死了123人,很可能是出自那位‘愛好虛榮的霍威爾’想以此來表現自己。
巴基斯坦學者
拉希姆等人寫的《巴基斯坦簡史》中在提及這一事件時說: ‘按照德雷克的說法, 總數為39人’,‘其中16人在夜間死去’。不管是60人也罷,16人也罷,他們究竟是如何死去的實在難以斷定。由於當時加爾各答局勢混亂,沒有確鑿可信的證據來說明究竟有多少英國人被俘和死掉。人所共知, 其時適逢英法七年戰爭爆發之際。一方面,英國人耀武揚威,蠢蠢欲動,準備與
法國殖民者爭奪南印度霸權;另一方面,
孟加拉人對‘生意人’的橫行霸道和巧取豪奪, 深惡痛絕、所以當納瓦布道拉率軍攻打加爾各答城內威廉堡時,英國人肯定是孤立無援的、在混戰中,死掉一些人, 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霍威爾繪聲繪色地誇大其詞, 只不過是想唆使英國人反對納瓦布政府、後來這一傳說就為英國一些史家所沿用, 至於霍威爾本人卻‘因禍得福’,在死裡逃生後,一度擢升為孟加拉省督。
黑洞事件中另一矛盾的地方是; 這間,黑牢 (一度曾用作過軍事監牢) 到底有多大,致使一夜之間在146人中竟有123人窒息而死。較多的說法是,這146人被關在一間20平方英尺的房間內,四周漆黑,只有一扇小窗供通氣、所以到第二天一早悶死這么多人、根據印度學者巴哈塔查利亞著的《印度歷史詞典》中關於‘黑洞事件’條目的釋文,這間黑洞長18英尺,,寬14英尺1英寸。
然而。據印度文獻目錄學家
夏爾馬所編《印度爭取自由鬥爭百科詞典》的有關黑洞條目的論述, 它僅僅18平方英尺大。如果真是如此,那是絕不可能容納下這么多人的。由此可見,霍威爾的口述言過其實,令人難以置信。很顯然, 霍威爾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英國人果真採取了報復手段,一度重新奪回加爾各答。大約離黑洞事件發生後一年時間, 也就是在1757年6 月23 日, 在孟加拉發生了著名的
普拉西戰役。當時英國殖民者克萊武率領3000名英印士兵,與納瓦布5萬大軍在離加爾各答83公里的普拉西地方,兩軍對峙, 雙方決戰結果,克萊武竟然
以少勝多,一舉打敗了納瓦布的大軍。其實這並非出自克萊武的軍事天賦,而是納瓦布道拉的陸軍總司令被英人收買, 他在戰場上按兵不動,倒戈所致。普拉西戰役是印度淪為
英國殖民地的開端。此戰之後,
不列顛人帶給印度的災難是遠非黑洞悲劇中英國人所遭受的生命損失能相提並論的。它是屬於另一種性質的,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至於黑洞事件中究竟死了多少英國人,當代也還是一個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