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養臟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十二。具有清熱燥濕,行氣和血之功效。主治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
基本介紹
- 名稱:加減養臟湯
- 出處:《古今醫鑒》卷十二
- 功用:清熱燥濕,行氣和血
- 主治: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
組成,用法用量,製法,功用,主治,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木香、黃連、厚朴、甘草、歸尾、赤芍、川芎、艾葉、蒲黃。
用法用量
溫服。
製法
水煎,去滓。
功用
清熱燥濕,行氣和血。
主治
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
加減化裁
七日後,去蒲黃、歸梢,加茯苓、歸身、枳殼;如久痢脫肛,加肉豆蔻、地榆、人參、阿膠、白朮;噤口不食,加山藥、石蓮肉、陳倉米;胃寒嘔噦,腹痛甚者,去黃連,加乾薑。
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醫鑒》:“加減養臟湯,治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木香黃連厚朴甘草歸尾 赤芍川芎艾葉蒲黃。七日後,去蒲黃、歸梢,加茯苓、歸身、枳殼。如久痢脫肛,加肉豆蔻、地榆、人參、阿膠、白朮。噤口不食,加山藥、石蓮肉、陳倉米。胃寒嘔噦,腹痛甚者,去黃連,加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