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聖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五。具有溫經化痰,益氣和營之功效。主治陰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減聖神湯
- 出處:《洞天奧旨》卷五
- 功用:溫經化痰,益氣和營
- 主治:陰疽
加減聖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五。具有溫經化痰,益氣和營之功效。主治陰疽。
加減聖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五。具有溫經化痰,益氣和營之功效。主治陰疽。組成人參一兩(30g),生黃芪一兩(30g),當歸五錢(15g),金銀花二兩(60g),白芥子三錢(9g),附子一錢(3g)。用法用量...
加減聖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五。具有溫經化痰,益氣和營之功效。主治陰疽。組成 人參一兩(30g),生黃芪一兩(30g),當歸五錢(15g),金銀花二兩(60g),白芥子三錢(9g),附子一錢(3g)。用法 水煎服。功用 溫經化痰,益氣和營。主治 陰疽。附註 附方 聖神湯 組成 人參一兩(30g...
聖神湯 聖神湯是以人參、生黃耆等為主料的藥劑。組成 人參1兩,生黃耆1兩,當歸1兩,金銀花2兩,白芥子3錢,肉桂1錢,白朮(炒)1兩。主治 陰症對口,或生於偏旁,無數小瘡,先癢後痛,隨至潰爛,腫不甚高突,色必黑暗,身體沉重,睏倦欲臥,呻吟無力。
以助祛邪諸藥齊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效。加減化裁 若癰瘍已潰,可加白芷、皂刺、穿山甲排膿消腫。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簡明方劑辭典》:“七味聖神湯。引岐天師治騎馬癰,陰囊之旁,大腿內側,癰腫疼痛方。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當歸、甘草各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一加減正氣散是由“三焦濕郁,升降失司,脘連腹脹,大便不爽”而設:藿香梗9g,厚朴9g,杏仁9g,茯苓皮9g,廣皮6g,神曲9g,麥芽9g,綿茵陳9g,大腹皮6g。中焦濕溫,無須解表。故去紫蘇、白芷;病在中焦無須上提故去桔梗、甘草;病為濕溫去術之溫燥;藿香用梗,取其走中不走外;加杏仁利肺與大腸之氣;...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茯苓、懷山、蓮子和芡實(或薏仁),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於是乾隆皇帝命...
加減壽星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七引吳都堂方。主治癇症。組成 南星(膽制)四兩,半夏二兩,防風一兩,荊芥七錢,天麻一兩,皂莢一兩,香附一兩,青皮一兩,豬苓一兩,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白茯神一兩,白朮一兩,細辛七錢,麥門冬一兩。用法用量 上銼。每劑一兩,加生薑,水煎服。主治 ...
加減駐景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簡易方》。主治肝腎氣虛,視物骯骯,血少氣多,兩目漸暗。組成 車前子(略炒)三兩,熟地黃(洗),當歸(去尾)各五兩,楮實子(無翳膜則勿用),川椒(炒,出火毒)各一兩,五味子,枸杞子各二兩,菟絲子(酒煮軟漉壯,焙九分乾)半斤。用法...
用法水煎服。連服二至四劑。功用補血止血。【組成】當歸30克(酒洗) 黃耆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葉14片 【用法】水煎服。連服二至四劑。【功用】補血止血。【主治】婦人年老血崩。【禁忌】須斷欲。【方論】夫補血湯乃氣血兩補之神荊,三七根乃止血之聖藥,加入桑葉者,所以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
加減養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門八法》卷三。主治便血。組成 當歸身(生)五錢、醋白芍三錢、大生地五錢、大烏梅(用肉)五個、乾麥冬(去心)五錢、酸棗仁(炒)五錢、辰砂(為衣)五分。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烏梅四物湯熬膏為丸,如芥子大。每服二錢,開水送下。主治 便血。附方 名稱:養心丸 組成...
加減珠粉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綱目》卷二十九。主治白濁。組成 蛤粉、青黛、樗皮末、滑石、黃柏、乾薑(炒褐色,鹽制)。用法用量 上為末,炒神曲為丸服。主治 白濁。附方 名稱:二苓清利飲 組成:生地、麥冬、茯苓、牡蠣、澤瀉、甘草、豬苓、黃芩、黃柏、車前子 主治:男子白濁,莖中大痛,便赤口渴,...
補血湯乃氣血兩補之神劑,三七根為止血之聖藥,加桑葉,既可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加減化裁 孀婦年老血崩,系氣沖血室,加杭芍炭三錢、貫眾炭三錢。使用注意 宜斷色慾。附註 老婦陰精既虧,用此方以止暫時之漏,實有奇功,而不可責其永遠之績者,以補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劑後,再增入白朮五錢、...
1.腹瀉靈 2.止瀉湯 3.兒茶液 十一 十二指腸炎方 1.清熱理脾湯 2溫中解毒湯 3加減六味煎 十二 十二指腸壅積症方 1溫降承氣湯 2化飲和胃湯 3四逆瀉心湯 4.丁柿平胃湯 5升降活血湯 十三、腸道易激綜合徵方 (一)內服方 1.健脾疏肝湯 2扶脾溫腎湯 3.四君抑激湯 4.加味奔豚湯 5.香砂六君湯 ...
神術湯六氣加減例 論霧露飲冷同為濁邪 論陰證躁不躁死生二脈 舉古人論陰證辨 論元陽中脫有內外 論宜灸不宜灸並湯沐四肢法 論譫言妄語有陰陽 論下血如豚肝 論陰陽二絡 論自汗分陰陽 論手足自汗 論四肢振搖 論陰證始終形狀雜舉例 傷寒發厥有陰陽 論陰證發渴 論陰證咳(一作吃)逆 論陰證發熱 論陰...
加減化裁 腎虛中風的舌強不語,可用本方去羌活、防風加熟地、何首烏、甘菊花、天門冬等滋腎陰而平內風,石菖蒲開心竅,火麻仁潤腸滋陰。附方 名稱:地黃飲子 組成:乾地黃、石斛、麥冬、白茯苓、巴戟肉、山茱萸、遠志、肉蓯蓉、肉桂、炮附子、石菖蒲、薄荷、生薑、大棗各等分 主治:脊髓癆、脊髓炎、腰肌勞損 出...
18.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病機:素體陰虛,復感風熱。脈症: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咽乾,痰稠難吐,無汗或少汗,心煩口渴,舌紅,脈數。治法:滋陰清熱,發汗解表。處方:玉竹9g 生蔥白6g 桔梗6g 白薇6g 淡豆豉9g 薄荷6g 炙甘草3g 大棗2枚 套用:用於流行性感冒,素體陰虛者。19.清咽梔豉湯(《...
加減化裁 若惡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可減去破瘀的桃仁;若瘀滯較甚,腹痛較劇者,可加蒲黃、五靈脂、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溫經散寒;若氣滯明顯者,加木香、香附、烏藥等以理氣止痛。禁忌 若產後血熱而有瘀滯者不宜使用;若惡露過多、出血不止,甚則汗出氣短神疲者,當屬...
恙有痰熱內蘊,肝陽上亢,心陰不足,神不守舍之象。投以“昏厥復省湯”7劑後,昏厥頭暈未作。後隨證加減治療近兩月而停藥,隨訪年余未發。文獻摘要 《千家妙方》:“中醫辨證:陰虛陽亢,心肝失養,熱鬱血分,氣火挾痰。上蒙清竅。治法:首擬平肝泄熱、鎮心定驚。佐以豁痰啟竅:繼用益氣調脾清營泄...
加減化裁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膠;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禁忌 本方辛甘溫熱之性較強,素體陰虛者慎用,寒凝氣滯者亦不宜套用。附註 附方 黃芪建中湯 組成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黃芪。用量 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功用 溫...
加減化裁 兼血虛者,加龍眼肉、熟地。兼陰虛者,加生地、麥冬、五味子。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自汗者,加防風、白朮。夏季使用本方,應減少半夏、肉桂用量。使用注意 本方用藥偏溫,故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本方宜於秋冬季使用,可配製成丸劑,長期小劑量服用。用藥期間忌食寒涼食物。附註 附方1 補心湯 組...
加減化裁 若見血虛,可加當歸;若見氣虛,可見黃芪、黨參;若見心神不安等,可加茯神、龍齒;若見心陽虛,可加肉桂、附子、桂枝、甘草;若腹脹,可見香附、鬱金;若見腎虛甚者,可加牛膝,鎖陽;若見脾虛便溏者,可加乾薑,桂枝。使用注意 陰虛潮熱者,非本方所宜。附註 附方1 白石英湯 組成:白石英一分7....
驚悸之證,土濕胃逆,相火不藏,套用茯苓去濕,半夏降胃,桂枝達肝,芍藥斂膽,龍骨、牡蠣藏精聚神,以蟄陽根。陽降根深,則魂謐神安,驚悸不作矣。加減化裁 其上熱者,倍芍藥以清膽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溫腎水;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結少腹,氣塊堅硬澌寒。此陰邪已盛,緩用附子,當燥土去濕,調其...
心煩,不得眠,梔子豉湯。誤下太早,遂成結胸、虛痞,涼膈加枳殼、桔梗。剛柔二,譫語發狂,逾垣赴井,皆陽熱極盛者,承氣合解毒。下之。汗下後,煩渴飲水,則涼膈減桂、五苓、桂苓甘露飲、益元,選而用之。小便不通,五苓泄之。大便閉結,承氣下之。更有外證,加減防風通聖散方內隨證用藥。婦人證...
2.加減變化 後世對本方的運用有所發展,不論何處的瘀血證,只要具備瘀熱互結這一基本病機,均可加減使用。對於婦人血瘀經閉、痛經以及惡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湯同用;如兼氣滯者,酌加香附、烏藥、枳實、青皮、木香等以理氣止痛。對跌打損傷,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當歸尾、紅花、蘇木、三七等以活血...
誤甚矣。按:原意說明加味生化湯治血暈,其病因有三,非惡血搶心,須識別之。故不用五靈脂、蒲黃、失笑散、四聖散、黑神散等方藥。本方用生化湯加荊芥炭行氣祛風,能止血,且防大脫血而氣滅絕。紅棗起扶脾統血之功以助之。加減法:如形色脫,或汗出而脫,皆急服一帖,即加人參三四錢(一加肉桂四分)...
加減化裁 如覺噁心嘔吐,加丁香、生薑,煎服。使用注意 方中烏藥,《校注婦人良方》作烏梅。(人參2.5g,甘草1.5g,白朮3g,橘紅3.5g,烏梅3個,香附3g。)附註 附方1 保生湯 組成:蛇蛻皮一分,牛黃(研)一錢。主治:小兒急慢性驚風,手足搐弱,日數十發,搖頭弄舌,百治不效,垂困。出處:《旅舍》...
本方以妊娠末期常感頭暈頭痛、胸悶嘔惡、心悸氣短、肢面浮腫、猝然顛仆、抽搐項強、口吐白沫,舌紅、脈弦數為用方要點。臨床可用於妊娠子癇、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有報導,用本方加減治療梅尼埃綜合徵療效較好。加減化裁 若見胎動不安,加菟絲子、川續斷;顏面潮紅、心悸煩躁等陰虛火旺者,加生地黃、白芍、羚羊角...
目疾,白珠俱青症。郁邪蒸逼,走入珠中,膏汁游出,入於氣輪、致白睛色忽變青藍,瞳神必有大小。加減化裁 傷寒瘧後,白珠青者,加柴胡、麥門冬(去心)、黃芩、天花粉;毒氣所攻,白珠青者,加黃芩,牛蒡子(炒,研)、連翹、黃連。附方 名稱:天麻湯 組成:天麻、橘紅、南星、白茯苓、甘草、防風、木通...
加減化裁 如無海參,可重用生地;如腹脹滿較甚者,加厚朴、萊菔子以行氣消脹;如正虛重者,去芒硝,減緩瀉下之力。使用注意 本方寒涼滋潤,若屬冷積便秘,則易慎用。附方 名稱:增液承氣湯 組成:玄參、麥冬、細生、芒硝、三地、大黃 用法:水八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