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文藝復興”是發生在公元8世紀前後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 查理大帝的貢獻除了武功,還有文治。他要通過對基督教思想的提倡和宗教教育的發展來統一民心,使基督教的傳統與日耳曼民族的活力融為一體,使帝國同拜占庭、阿拉伯、印度、中國等文明古國一樣比肩而立。因此,他出台了一系列嶄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主要措施是以基督教思想的一統地位為核心,在基督教思想權威的統協下,大力興辦教育,倡導學術研究,鼓勵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舊有的拉丁文字。他的目標正如阿爾古因所描繪的那樣,他要在法蘭克建立一個新雅典。這個新雅典要比舊的時代的希臘的雅典更加迷人,更加輝煌。在查理大帝看來,這個新的雅典的文化核心必須是基督教學說。因為蓬勃發展的基督教的思想將超過古代希臘羅馬學院派的智慧,能夠給新的中世紀的“雅典”帶來宗教的輝煌。
查理大帝在崇尚基督教一統地位的前提下,對基督教文化的規範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和宗教文化範本的定型工作。他在位期間,制訂了《加洛林書》,規定了羅馬教義和宗教的基本儀式,從而使各處自發的對教義的解釋和凌亂的宗教儀式得以定型。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利用王權的力量,指派阿爾昆組織人員在797—800年對當時收集到的各種《聖經》文本進行了校勘,統一了《聖經》文本並將其譯成了拉丁文,從而成為後來天主教通用的定本。同時還授權阿爾昆對基督教的文獻典籍(包括《本尼狄克院規》等)進行大規模的抄寫和修訂。還有些抄本主要是
福音書、插圖和繪畫幾乎都是表現基督及其使徒的形象。不僅如此,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還模仿當時的拜占庭風格,建築和修繕了很多精美的宮殿與教堂,因此,加洛林王朝的教堂大多是以拜占庭建築為樣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築。這些建築,充分地體現和發展了羅馬式的建築藝術風格,開創了建築史上羅馬式藝術風格的時代。應該說,查理大帝是從維護封建統治的角度來做這些工作的,然而,也恰恰是他的這些努力,在中世紀歐洲這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里,為中世紀新的文化形態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查理還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基督教教育的發展。因此在8世紀出現了粗糙的專門教育機構——宗教學校和收集人類已有知識和文獻的機構——圖書館。787年,查理寫給佛倫西亞地區的主教與修道院院長的諭令中,就要求每一座教堂和每一所修道 院都要設立學校和建立圖書館。查理大帝建立學校目的是用拉丁文傳授“七藝”,“以培養教士與俗人的讀書、寫作能力”。在哲學、文學和藝術等方面造就適宜封建統治所需要的人才。他不僅讓教會學校召集依附人的子弟和自由民的子弟學習,而且要求鄉村牧師免費教授窮孩子們學習。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查理從有學問、有知識的神職人員中選任教師,甚至從義大利和英格蘭請來一些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如在他自己親自下令創辦的宮廷學院中,就網羅了很多學者前來任教。其中比較著名的學者有學識淵博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教士、諾森伯里亞的學者阿爾昆;義大利比薩的副主教、語法學家、文學家佩特魯斯和阿奎勒斯的保羅伊努斯;倫巴德的歷史編纂學家保羅努斯和迪雅克努斯;西班牙主教、古典派學者西奧達爾;烏爾吉爾主教菲利克斯等以及後來撰寫查理大帝傳的艾因哈特等等。
阿爾昆對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思想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不僅協助查理大帝制訂了適應西歐封建社會發展的基督教文化政策,而且還把對古代文化肯定的態度嫁接到基督教文化之中。因此後人認為正是他較為系統表現出了基督教人文主義精神。原因在於,他把目光越過了羅馬而盯住了希臘,並把希臘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精髓與基督教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中世紀的基督教真正具有了西方的文化形態。例如,他推崇的“七藝”,即算術、幾何、音樂、天文、文法、修辭和邏輯,就是希臘文化的結晶。但是,阿爾昆又不是古典文化的弘揚者,而是要將其進行改造後,使之成為為基督教服務的東西。具體來說,在阿爾昆的眼中,文法指的是拉丁文法;修辭專指宗教教義闡釋和講經布道的辯才;邏輯則指供神學論證和駁斥異端邪說的形式推理方法;算術用來解釋《聖經》中的數字;幾何成為根據《聖經》的思想來解釋大地的工具;天文學用來推算宗教節日和按教會傳統來構築宇宙圖式的手段;音樂更成為了以禮拜聖詩為內容藝術形式,樂曲被用於宗教儀式。這樣,希臘的“七藝”經過阿爾昆的改造,成為了中世紀宗教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如果說阿爾昆是加洛林文藝復興早期的偉大宗教文化學者,那么,約翰•斯克特•埃里金納(約810—880年)就是加洛林文藝復興最後的集大成式的代表人物。埃里金納是愛爾蘭人,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精通希臘文。845年,查理大帝的孫子,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請他出任宮廷學校校長。877年禿頭查理死後,他回到英格蘭。他的主要著作有851年寫作的《論神的預定》和在865年前後寫成的《自然的區分》等。但是,真正建立他作為偉大集大成式學者聲譽的,則是他對《狄奧尼修書》的翻譯。《狄奧尼修書》原是希臘文,埃里金納在858年奉禿頭查理之命翻譯這部著作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論述了現實世界與天國神意的神秘聯繫,即和諧永恆的神意天國原型藉世俗的形象彰顯自身,世界因此極似一種天國本體的隱喻和象徵。把這個思想運用到藝術上,那么,在埃里金納看來,它意味藝術作品雖然是物質客體,然而其本原在上帝。藝術觀念的原型是上帝這個“邏各斯”,“邏各斯”下達到藝術家的靈魂,再由靈魂下達到物質。因此,在埃里金納眼中,藝術同自然一樣,其美在於神聖秩序的彰顯。這樣,在埃里金納的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典藝術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融合。
===========================
加洛林文藝復興是中世紀早期的一次文化改革運動,他的發生得益於加洛林朝特殊的政治和宗教背景。這次文藝復興從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中發掘和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化遺產,為中世紀和其後的文化發展與進步奠定了基礎,也為歐洲文化的成型和初創打下了輪廓。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督教文化的復興
加洛林文藝復興首先是基督教文化的復興。可以說加洛林時期在古典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各方面的復興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重構之上的,而這種文化的重構當然又是依託於教會組織實體的重建和其影響力的恢復。這種恢復首先得益於查理曼的政教一體化政策。查理曼通過與教皇利奧三世(Leo III)的結盟,將基督教勢力和他的皇權勢力緊緊聯繫在一起,以恢復基督教在地方文化上的影響力來達到其從精神層面上鞏固帝國統治的目的。公元800年的加冕禮便是教會復興運動開始的信號。這種復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會各項法規的恢復,其二是對《聖經》的注釋和修訂。
二、古典文化的傳承
加洛林時期文化復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於古典文化的傳承。6世紀以前,歐洲古典文化的各個方面都隨著羅馬的衰敗而瀕於消亡,因為這套文化體系對於日爾曼人這批新統治者來說過於陌生和複雜,因而缺少存在的必要。但是法蘭克人在確立了在西歐的統治之後,發現至少在接受羅馬的政治遺產和使其國民基督教化這兩個方面,重新學習和繼承古典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實際上國民的基督教化也是出於查理曼的基督教統治政策。不過當時古典文化的留存狀況已經岌岌可危,因此加洛林朝的學者們花費了很大的努力,致力於把即將完全丟失的古典文化方面重新恢復。以至於有學者講:“那些流傳下來的古代拉丁文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通過加洛林時代的一些手抄本獲得的。我們所了解的古代文化便是加洛林時代的教師們為我們選擇的那種文化。” 其中大量的海外學者,如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甚至西班牙人都起了較重要的作用。在這項龐大的古典文化恢復工程中,拉丁語的標準化的和古典著作的保留是兩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三、教育和學術的創舉
雖然加洛林文藝復興的最初目的在於文化繼承與重塑,但是對於後世來說,其在教育和學術上的創舉也是相當重要的。它所導致的教育復興、七藝學科的重拾以及文字書寫方面的重要發展都對中世紀盛期以致現今的文化成就起到了極明顯的作用。這些方面體現了加洛林時代強烈的創造性。也是其並非簡單的文化復古的佐證。在三藝方面,最突出的創建是邏輯學上的一位重要學者約翰•斯各特•埃里傑納(John Scottus Eriugena),他是禿頭查理朝的宮廷學者,由於精通希臘語,得以大量接觸和翻譯了來自希臘的古典作品。他的試圖運用邏輯的方法論證天國和現世的內在聯繫,精闢的融合了希臘哲學和神學的觀點,《論自然界的劃分》是其這方面的代表作。同時他對《聖經》也多有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