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公園特徵,公園歷史,始建國家公園,公園景點,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運輸,
公園特徵
公園山脈海拔從小野牛河流的183米至卡里布山的945米。公園的管理處位於史密斯堡,在艾伯特的奇普懷恩堡配置著衛星辦公室。公園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三角洲和平-亞大巴斯卡三角洲,由和平、阿薩巴斯卡和樺樹河交匯而成。公園還以喀斯特地貌的熔岩洞穴而聞名於世。以流量計算,艾伯塔最大的泉水是坐落在狗魚河上的內翁湖泉。森林野牛也位於亞大巴斯卡河北端。
1983年,因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三角洲和平-亞大巴斯卡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這一地區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地,該區北美野牛數量極大。
2013年6月28日,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指定森林野牛國家公園為加拿大最新和世界最大的黑夜星空保護區。加拿大公園宣告這一指定可以保護夜間生態,如公園內數量眾多的蝙蝠、夜鷹和貓頭鷹,還未參觀者體驗北極光提供機會。2013年8月23-25日,森林野牛國家公園計畫舉辦夜間星空節慶祝這一指定,開展夜鷹、天文展示、天文館展示和夜間星空觀摩等活動。
公園歷史
自從上個冰河世紀末期,人類文明就走進這個地區。這個地區的土著人遵循著北極生活方式的變化,從事打獵、捕魚和採集。亞大巴斯卡、和平和斯拉夫河流三大河流的交匯處的獨木舟線路通常用於交易,這一地區後來成為國家公園和千禧年的旅行地。
歷史記錄中顯示,歷史上稱之為海狸部落的丹麥卡人,奇普懷恩人、南部奴隸和森林克里人都居於此地,時有為土地發生爭端。丹麥卡人、奇普懷恩人和南部奴隸的語言從北部亞大巴斯卡家族而來,這一家族在公園的北部和西部均普遍存在,他們自稱為丹麥人。與此相反,克里族是亞爾岡京人,從西部遷居到此,史冊中記載著時間。
1781年後,兩支部落在和平角通過和平菸斗儀式達成和平協定。這是最初流經此地的和平河名字的由來,這條河成為丹麥卡北部和克里族南部的邊界。
1785年,探險家彼得·龐德被證實穿越過這一地區,是首位穿過該地的歐洲人,亞歷山大·麥肯齊三年後也曾有過此舉。1788年,毛皮交易站點設在奇普懷恩堡,公園邊界的東部,維爾米利昂堡的西部。和平河長期以來,均被第一民族用作交易路線,也作為北美毛皮交易不斷發展的獨木舟水路網路。通過毛皮交易,梅蒂人成為該區另一支主要部落。
1896年,加拿大購入哈德遜灣公司和農業,多數非土著居民遷入者隨之遷移,而加拿大西部地區並未像南部那樣發展起來。進入20世紀,狩獵和誘捕仍是這一地區主要的工業,仍成為多數人賴以生存的手段。1897年,隨著克朗代克地區淘金熱的興起,加拿大政府渴望去除土地的土著頭銜,由此,未來挖掘得來的礦產都可以開發,儘管第一民族強加反對。這也導致了1889年6月21日簽署了協定8,這片領土最後作為“克朗土地”交由聯邦政府管理。
始建國家公園
1922年建立的國家公園,由加拿大和當地第一民族達成的協定8請求以克朗土地作為領土所有。公園附近已完成印度自然保護區如和平角和海恩露營。
1925年至1928年之間,公園引入了6,000頭平原北美野牛,令其與當地森林野牛雜交,由此牛群里出現了牛結核病和普魯氏菌病。自此,公園行政人員嘗試著解除這些疾病對動物造成的系列影像。1951年至1967年,公園內處理了4,000頭野牛,2,000,000磅牛肉被銷售到建立在海恩露營內的一個特殊的屠宰場。這些小型的提出的牛肉並未使疾病就此消失,然而,1990年的一項計畫宣告採集整頭牲畜,從埃爾克島國家公園重新引入未獲病的動物。因忽略了公眾對宣告的反應,這項計畫遭遇擱淺。從此以後,野牛的主要捕食者狼群因控制的下降而數量激增,是牲畜的數量銳減。
公園景點
野牛跳崖處
幾千年來,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謀生的物質來源:牛肉可以充飢,牛皮可以做成帳篷及衣服,牛糞可以生火取暖,牛的腱、骨和角可以製成工具。
史前期,野牛跳崖處是印第安土著居民一個最大的圍獵場。艾伯塔西南的箭獵山中的野牛跳崖處是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護的圍獵場,它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幾個部分。其中,圈牛區面積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這裡後,即被趕下懸崖摔死。屠宰區內有一道約18米高的懸崖。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期,被趕下這道懸崖摔死的野牛不計其數,懸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內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野牛骨骼。加工處理場是人們對野牛進行加工的地方。位於圈牛區附近,人們在這裡加工野牛。這裡遺留的一些土坑是專為貯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圍有用野牛骨壘成的骨牆。 歐洲人到達美洲時,美洲野牛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達6000萬頭,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經濟支柱。後來向西移動的白人以任意屠殺美洲野牛為樂,許多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即由野牛群的減少而引起。自然主義者為如此眾多的野牛之慘死而扼腕。到1900年前後,美洲野牛已趨絕跡。由於加拿大艾伯塔省艾伯塔山的“牛急跳崖處”完整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古蹟以及懸崖下古老的加工遺址,1981年,“牛急跳崖處”(又名野牛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予以保護。1990年,加拿大政府在此建立了“森林野牛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成立後,北美野牛才慢慢恢復,數量開始增多。
野生動物
森林野牛公園還是瀕危物種高鳴鶴唯一的自然巢穴棲居地,稱為“高鳴鶴夏季山脈”,被歸類為拉姆薩爾濕地,由國際生物項目組認定。山脈是綜合型連續水體,主要為湖泊和各類濕地,如沼澤和泥塘,也包含河流和池塘。
2007年,公園運用衛星成像建立起世界最大的海狸水壩,長約850米,位於北緯58°16.3′,西經112°15.1′The dam, located at58°16.3′N112°15.1′W,,距奇普懷恩堡約200米,直到2014年7月運用衛星和固定翼機才能進行觀測。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為現存最大的平原獸群棲息地。園內生活著美洲野牛、美洲熊、狼、加拿大山貓、北極狐、美洲水貂,麝鼠、美洲河狸和加拿大豪豬等動物。公園裡的鳥類多達227種。其中,貓頭鷹、雷鳥、美洲小野鴨等都是珍稀鳥類。最為珍貴的是北美洲白鶴,它們雪白的羽毛、紅色的面龐招人喜愛,現已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