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松島象龜(加拉帕戈斯象龜平松島亞種)

平松島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平松島亞種一般指本詞條

平松島象龜(學名:Chelonoidis duncanensis):是一種陸龜科、象龜屬爬行動物。雄性體長85.5厘米,雌性體長79.5厘米。它的鞍背甲殼很容易辨認。

是生活在落葉和常綠森林中的晝行陸龜。在清晨和午後活躍。午間移入陰涼處,喜歡在潮濕的土壤和大雨過後的泥濘中打滾。食物包括仙人掌、灌木、樹葉、闊葉植物、附生植物、草、苔蘚、地衣、樹葉凋落物和真菌。成年後的平松島象龜沿既定小徑垂直遷移。雨季過後,會下降到草木覆蓋的低地覓食。分布於南美國家厄瓜多科隆群島平松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平松島象龜
  • 拉丁學名:Chelonoidis duncanensis
  • 別稱:鄧肯島陸龜、鄧肯島巨龜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龜鱉目
  • 亞目曲頸龜亞目
  • 陸龜科
  • 南美象龜屬
  • 亞屬加拉帕戈斯象龜亞屬
  • :平松島象龜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與年代:Pritchard, 1996
  • 同義學名:Chelonoidis nigra ssp. duncanensis Pritchard, 1996
  • 同義學名:Geochelone elephantopus ssp. ephippium Günther, 1875
  • 同義學名:Geochelone nigra ssp. ephippium Günther, 1875
  • 同義學名:Geochelone nigra ssp. duncanensis Pritchard, 1996
  • 同義學名:Testudo elephantopus ssp. ephippium Günther, 1875
  • 同義學名:Testudo ephippium Günther, 1875
  • 英文名稱:Pinzón Giant Tortoise、Duncan Island Giant Tortoise
  • 保護級別:易危(VU)IUCN標準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平松島象龜雄性體長85.5厘米,雌性體長79.5厘米。它的鞍背甲殼很容易辨認。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無臭腺

生活習性

該物種是生活在落葉和常綠森林中的晝行陸龜。在清晨和午後活躍。在炎熱的午間,它們移入陰涼處,在潮濕的土壤中打滾。大雨過後,它們也在泥濘中打滾。平松島象龜取水來自臨時的池塘。其飲食包括仙人掌、灌木、樹葉、闊葉植物、附生植物、草、苔蘚、地衣、樹葉凋落物和真菌。成年後的平松島象龜沿既定小徑垂直遷移。雨季過後,它們下降到草木覆蓋的低地覓食。繁殖期間,雌龜在柔軟的土壤中產2–8枚卵,在85-240天后孵化。雛龜成為鷹捕食的獵物 。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南美厄瓜多科隆群島的很小的平松島上的高原地區。平松島的面積為18平方公里,其中最多9平方公里(50%),最多估計面積為12平方千米,是合適的平松島象龜的棲息地。
平松島象龜分布圖平松島象龜分布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 3.1——易危(VU)。

種群現狀

平松島象龜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從人類接觸前的約850隻下降到1960年代初的約100-200隻(代表下降78-89%)。下降的大部分發生在1788年至1868年的捕鯨期間,數量下降的原因是由於水手(主要是捕鯨者)對食物的過度利用而引起的。科學收藏產生了博物館標本(1905–1906年,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探險隊拍攝了86隻平松島象龜),由於人類給島嶼帶入了黑鼠,這些黑鼠幾乎殺死了所有的龜卵。2012年從平松島消滅了黑鼠,到2012年,大約恢復有800隻平松島象龜。在計畫中,幼小的平松島象龜被人工飼養,隨後放逐到野外。但是,由於其占用面積不超過20平方千米,平松島象龜仍被列為易危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