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鼠
- 二名法:Rattus ratt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齧齒目
- 科:Muridae鼠科
- IUCN保護級別:LC 無危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生活習性,延伸,亞種,
形態特徵
黑鼠體型大小介於小家鼠和黃毛鼠之間,鼠體形細長,尾長大於體長,耳大而薄,向前拉可達眼的中央。前足拇指退化,只殘留1個結節,掌墊5。後足細而長,一般在30-35毫米,蹠墊6。尾部鱗環明顯,生有極細而稀的小毛。乳頭5對,胸部2對,鼠蹊部3對。黑鼠有兩個主要色型,即黑色型與棕褐色型。黑色型背毛黑色,帶光澤,毛基灰白色,毛尖黑色;腹毛鉛灰色;尾暗黑色,背、腹面色澤均勻。
黑鼠

屋頂鼠第一上臼齒前脊與中脊均具有3齒突,後脊無內側齒突。第二上臼齒前脊缺外側與中間的齒突,中脊正常,後脊內側齒突不顯著。第三上臼齒的前脊僅有內側齒突,中、後脊在外側癒合,形成一個橫置的馬蹄鐵狀。
種群分布
分布在中國的江西、西藏、貴州、雲南、海南、四川、江蘇、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湖北等地,不過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散布到西亞,6世紀進入歐洲。主要生活於較溫暖的地帶。其相近物種褐鼠(Rattus norvegicus)則生活於較冷的區域。
生活習性
晝伏夜出,尤以晨昏活動頻繁,可家野流竄,隨食物而遷移,可以游泳,但與其他老鼠相比,並不喜歡接觸水。善於攀登,每夜活動兩次,上、下半夜各一次,常以鬍鬚觸壁而行動,喜走舊路,嗅覺靈敏。
洞穴多分布在向陽、乾燥、便於覓食的地方。洞分前洞和後洞,共2-3個,洞口直徑5-7厘米,洞長一般150-200厘米,最長達450厘米。窩巢很大,多為樹葉、乾草、棉花等築成。
屋頂鼠雜食性,喜食稻穀、玉米、豆類、水果等。食物缺乏時,也吃嫩草、樹根、芒果、梨等。在夏季和秋季,很多屋頂鼠和其他鼠類一樣,會離開它在農民的穀倉、雞窩的藏身處,來到林地和田地中取食不同的野菜、種子和植物。它非常喜歡糖分和油脂多的植物。
與黃胸鼠相似,性較狡猾,喜攀登,行動敏捷。多棲居於建築物的上層,如屋頂、天花板、椽瓦間隙、門框和窗框上端等處。夾牆、牆縫、地面雜物堆中和地板下也有棲息。巢穴構造較簡單,洞內帶有破布、碎紙、草屑、穀粒、穀殼、花生殼等。夾牆中的鼠洞構造一較複雜,洞穴多,上通天花板,下達地板,前後左右相連貫。
特點
1、夜出晝伏:憑嗅覺就知道哪裡有什麼食物,吃飽後三三兩兩打鬧、追逐,餓了或發現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結伴聚餐。
黑鼠

2、智商高:非常靈活且狡猾,怕人,活動鬼鬼祟祟,出洞時兩隻前爪在洞邊一爬,左瞧右看,確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歡在窩—食物—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以避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