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功臣寺遺址(含婆留井), 功臣寺遺址是在臨安市功臣山南麓發現的一處大型廊院式建築遺址,在對該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先後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築的基址、局部的圍牆基礎、磚(石)制的排水溝、磚砌路、天井鋪地及一些磚瓦、吻獸和陶瓷器等歷史文化遺存,經與文獻史料相比對,可斷定其為吳越國國王錢鏐“舍宅為寺”而建的功臣寺遺址。該遺址呈較為明顯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強調秩序和中軸對稱。遺址由前殿、天井、鐘樓類建築物、大殿、天井、過廊、後殿及兩側廂房等建築組成,著名的婆留井就座落在遺址的東南角。
婆留井井圈石質,八角形,高0.47米,直徑1.29米,井深5米。井壁圓形,青磚砌成,直徑1.5米。志載:錢鏐出生時有異象,其父欲棄井中,婆奮留之,故曰“婆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