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成化境是唐君毅先生《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所述九境中之第三境,於其中觀因果界、目的手段界。唐先生說:“此為由觀一物之依類成化,進而觀其對他物必有其因果。人用物為手段,以達目的,亦由因致果之事。於此,即見一功效、功能之次序運行之世界,或因果關係、目的手段關係之世界。故此境稱功能序運境。一切世間以事物之因果關係為中心,而不以種類為中心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知識,如物理學,生理學、純粹之社會科學之理論;與人之如何達其生存於自然社會之目的之套用科學之知識,及人之備因致果、以手段達目的之行為,與功名事業心,皆根在此境。一切專論因果之知識論,唯依因果觀念而建立之形上學,與一切功利主義之人生哲學,皆當判歸此境。”
功能序運境所說的是,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利用,人可見其發揮功能效用,自成一個運行序列。實物的功能也表現於它對周圍事物產生作用,讓人見有某種恆常的規律,此境就要探究事物之因果關係序列。
此境可被稱為“觀因果界”,由於在此境,人之觀物,其焦點在於將物作為一具有功能者而觀。一物之功能表現於它對於他物的改變有影響力,一物之作用於他物而改變他物者稱為因,物之受了影響而產生改變的稱為果,故在此境中,人所觀者是一物對他物的效用,與他物形成之因果關係,故稱為觀因果界。
此境又可被稱為觀目的手段界,事物之因果關係與人的活動關係關聯密切,人之所以觀得此物對彼物有因果關係,根源是人強烈的感覺到,只要此物備則彼物即生,便在生活上規劃設計,以具備此物來使彼物生,故事物之因果關係便轉化為手段目的關係,以因為手段,以果為目的,以備此物作為生彼物的手段。西方功利主義倫理學其根即在此。
人之知識的成立過程中,以觀類知類為最基本,進而以觀世間事物之功能序運中之因果關係為中心,形成的就是以探求自然因果律為主的自然科學,以探究社會變化之因果律為主的社會科學。
只要人在生活上相信備因致果,他就會觀得當前世界的事物無不具功能效應,且都依序運行,其中無非因果關係,它可讓人化成依手段以達目的的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