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閣圖(明代仇英創作絹本設色畫)

劍閣圖(明代仇英創作絹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劍閣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圖畫的是四川省劍閣縣以北大小劍山的棧道。畫面色彩濃艷,光彩奪目,是仇英青山綠水畫的代表作之一,此圖筆法全學李唐。整幅作品峰巒疊嶂,連綿起伏,遠處為白皚雪崖,近處是濃墨重彩的山巒,絕壁陡峭如刀削、棧道崎嶇、樹木成萌、殘雪覆蓋。棧道上的人馬很多,但每個人的神態、動作卻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為了豐富壯麗的場面、突出棧道行走的艱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劍閣圖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仇英
  • 幅式:立軸
  • 規格:縱295厘米,橫101.9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該圖用山體中心的棧道將整幅畫面分為上下兩個場景,上半部分繪險山沖向雲霄,棧道盤旋在山體上若隱若現,險絕連山,陡峭的絕壁仿佛像刀削過一樣,氣勢雄偉,行人與馬騎沿著山腰而行,下半部分描繪的是山水溪石,或有人騎馬、站立,或有人回頭望顧盼,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人,或有人把手放在嘴邊呵凍。每個細節的描繪都形象逼真,撼人心魄。正值冬季的劍閣被積雪覆蓋,行人頭戴竺帽身披斗篷,整幅作品山巒重疊,遠處殘雪覆蓋的雪崖直入雲天,近處是重彩描繪的山巒驚心動魄,崎嶇的棧道旁長滿留有殘雪的樹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場景。
劍閣圖

創作背景

“劍閣”指的是現今四川劍閣縣北大、小劍山間的棧道,也被叫做是劍門關。棧道是三國時期擔任蜀國丞相的諸葛亮所修建的,這是一條由四川通向漢中的主要道路。“劍閣”是蜀道中的一處天險,有著“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比喻。《劍閣圖》描繪了劍門棧道的奇美雪景與獨異風情。作品以李白《蜀道難》為母本進行創作。從畫風上看,為仇英前期的畫跡。幅上有作者自題:“劍閣圖。吳郡仇英實父為……繪。”可以看出這是一幅為訂戶繪製的作品。

藝術鑑賞

構圖

此圖畫家以特有的寫實手法,有效地把多姿山巒、潺潺的溪水、挺拔的蒼松、盤曲的棧道融為一體,巧妙地構成“S”形視覺構圖。

技法

作者在用筆上,嚴謹細膩,剛挺游潤,工整而富於表現,造型準確而生動,行人和馬匹雖比例不大,但刻畫極為認真,形象逼真,神情不一,曲盡其態,人物以白色為主調,揉入紅、藍小色塊,形成一條蛇形亮色帶,極為鮮明醒目。山石樹木,用水墨淡彩皴染,人物設重彩。
墨色的運用,不單單滿足於豐富的變化,且注意到了物體本身的形體變化和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明暗烘托效應。此圖雖屬“青綠”畫法,但幾乎未設青綠色,整個畫面呈淺色調,而以藍、黃、紅、白等明快色彩點於行人衫服之上,使畫面顯得格外清新爽朗。
畫中的人物雖多,但刻畫精美,不僅比例結構十分準確,而姿態衷情亦十分傳神。總之,全圖能真實地再現了冬日蜀國山水的優美景致,亦生動地傳達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神韻,突出此畫主題,是仇英精心得意之作。
全圖場面複雜宏大,布局精巧,氣勢雄偉,匠心獨具,令人尋味,繪畫得細密精巧,描繪的人物形態生動各異,繼承了李唐與劉松年的繪畫傳統,從山石到樹木都呈現出一副嚴謹縝密的風格,跳出了北派雪景以險峻渾厚的山水取勝的畫風,將從容行旅與俊秀山勢巧妙結合,展現了雪景山水的創新之美。

名家點評

原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崔錦:這幅作品色彩濃艷,光彩奪目,是仇英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

重要展覽

2015年11月10日至12月20日,蘇州博物館舉辦“十洲高會之仇英特展”展覽,《劍閣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仇英(約1498—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居吳縣(今蘇州)。明代畫家。與沈周文徵明唐寅齊名,為畫史上“明四家”之一。存世畫跡有《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赤壁圖》《玉洞仙源圖》《桃村草堂圖》《劍閣圖》《松溪論畫圖》《桃花源圖》《仙山樓閣圖》《蓮溪漁隱圖》《桐陰清話軸》《秋江待渡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