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劍橋干涉儀是由
馬丁·賴爾和
安東尼·休伊什在1950年代早期於劍橋西區(在現在的格蘭奇道足球場與
卡文迪許實驗室之間)建造的
干涉儀電波望遠鏡。這個干涉儀是包含4個固定元件的巡天陣列,它產生了兩份劍橋的無線電原目錄(以81.5MHz編制的2C無線電源表,和以159MHz編制的
3C無線電源表。建築在45MHz-214MHz,使用2個元件的長麥克遜干涉儀),發現一些最有趣且有名的天體。這架望遠鏡由
劍橋大學的電波天文小組操作。
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英語:Radio telescope)是一個專門的
天線和
無線電接收機,在
射電天文學用來接收天空中從天文射電源的
無線電波。射電望遠鏡的外形差別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單一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有能夠全方位轉動的類似衛星接收天線的射電望遠鏡,有射電望遠鏡陣列,還有金屬桿製成的射電望遠鏡。
1931年,
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央斯基用天線陣接收到了來自
銀河系中心的
無線電波。隨後美國人
格羅特·雷伯在自家的後院建造了一架口徑9.5米的天線,並在1939年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並且根據觀測結果繪製了第一張射電天圖。
射電天文學從此誕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線是世界上第一架專門用於天文觀測的射電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的極限
解析度取決於望遠鏡的
口徑和觀測所用的
波長。口徑越大,波長越短,解析度越高。由於無線電波的波長要遠遠大於
可見光的波長,因此射電望遠鏡的分辨本領遠遠低於相同口徑的
光學望遠鏡,而射電望遠鏡的天線又不能無限做大。這在射電天文學誕生的初期嚴重阻礙了射電望遠鏡的發展。
著名射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