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1992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崔瑞德、[英]魯惟一。

基本介紹

  • 書名:劍橋中國秦漢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 作者:[英]崔瑞德、[英]魯惟一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2年2月
  • 頁數:919 頁
  • 定價:9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0409076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
  這部《劍橋中國秦漢史》,原為費正清、崔瑞德共任全書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的第1卷,於1986年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劍橋中國史》不是按卷次先後印行的,在這卷之前,第10、11和3卷業已先後問世,並且已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翻譯出來,以《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國隋唐史》為題出版了。現在歷史所的朋友們又譯成《劍橋中國秦漢史》,要我在書端寫幾句話,我既感欣幸,又頗為惶恐。我在秦漢史方面學力有限,本沒有著筆的資格但承魯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書後即行寄贈,得以成為國內很早讀者之一。細繹全拜精犁卷,曾將一些感想寫作書評寒屑恥乎,發表在《史學情報》上,其中即呼籲趕快把這卷書翻譯出來。現在經過歷史所各位努力,這個願望實現了,寫一篇小序確實是我紋講去的義務。
  《劍橋中國史》規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國史的許多學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全卷16章,原文多達981頁,分別執筆的學者大都對章節論述的範圍有長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國和秦帝國》的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退休教授卜德,30年代即已出版《中國的個統一者》一書;第3章《王莽,漢之中興,後漢》的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畢漢斯,著有《漢朝的中興》;第6章《漢朝的對外關係》的作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時,著有《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第9章《秦漢法律》的作者荷蘭萊頓大學退休教授何四維,著有《秦法律殘簡》、《漢法律殘簡》;第7章《政府的結構與活動》、第12章《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學院魯惟一博士,著有《漢代的行政記錄》、《通往仙境之路》等書,諸如此類,不遑枚舉。還有的學者,如法國法蘭西學院的戴密微、日本東京大學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陣容在西方學術界可稱極一時之選,這部書也可再臘擔謂西方研究中國秦漢史的結晶。
  西方對秦漢史的研究有相當長的歷史。本卷《導論》對此有概括敘述,一直上溯到明清之際來華的傳教士衛匡國的著作。中國的二十四史始於《史記》、《漢書》,讀史者也總是煉煮喇從前四史入手,所以一接觸中國史就是秦漢,同時秦漢在整箇中國史上又有其特殊的重要位置。西方學者研究秦漢史的較多,成績也較豐碩。看本卷所附參考文獻目錄,便可得煮龍到相當的印象。這部《劍橋中國秦漢史》,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加以綜合和提高的。不很熟悉西方研究情況的讀者,通過本卷不難知其涯略。卷中引用日本學者的論著也很多,足供讀者參取。
  這部書有幾個特點,想在這裡介紹一下。
  首先是秦漢史列為《劍橋中國史》的第1卷,這一點恐怕是國內讀者不易理解,而且是會有較大意見的。《劍橋中國史》的總主編序對此曾和店宙凶有說明,他們提到,在籌劃編著這部巨著的時候,本想從中國史的開端寫起,可是我國的考古發現日新月異,70年代以來更有進一步擴大的傾向,把中國史前史以至公元前千紀的歷史面貌幾乎徹底改變了,而現在還沒有能把嶄新的考古材料與傳統的文獻記載融會貫通而成公認的成果,因而全書只好從有大量可靠文獻依據的秦漢開始。這種看法,和晚清以來疑古思潮的見解是有實質差別的。
  《劍橋中國秦漢史》廣泛引用了文獻材料,而且很注意文獻的辨偽和考訂,這是不少西方中國學家一貫堅持的作風。大家可以看到,本卷各章中的引文,大多注意了使用經過整理校訂的版本,包括中國、日本以及西方學者的各種注釋。卷中圖表也儘量做到有足夠的文獻依據。這是作者很重視文獻的一種表現。
  這樣說,並不意味本卷的寫作不重視運用考古材料。相反的,本卷不少作者都徵引了中國考古學的重要成果。例如都城的發掘和一批大墓的發現,在書中好幾個章節得到介紹引用。尤其是有關經濟史和社會生活史的部分,涉及考古材料的地方更多。由於本卷作者有幾位是秦漢簡牘帛書研究的專家,他們寫作的章節引用這方面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論法律時,徵引雲夢睡虎地秦簡;論屯戍時,徵引敦煌、居延等地漢簡,使這些專門的研究匯合到歷史的論述中去。中國的學者研究秦漢史,也是這樣做的,但當前還有人在談考古對歷史研究的貢獻時,總是過多地強調先秦,對秦漢考古重視不夠,應該說這是不很公平的。

作者簡介

  費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9月14日),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

圖書目錄

總編輯序
本卷序言
漢代的度量衡
漢代的帝系
導言
文字史料及它們的問題
考古物證
歷史學研究
秦漢兩個早期帝國的特有的發展
第一章 秦國和秦帝國
政治和社會背景
秦國:最初的幾個世紀,公元前897?——前361年
實行變運河,公元前361-前338年
軍事的壯大,公元前338-前250年
最後的征服與勝利,公元前250——前221年
勝利的原因
秦帝國:改革,成就和暴政,公元前221——前210年
帝國時期的思想潮流
秦的崩潰,公元前210-前206年
崩潰的原因
附錄一 史料和現代研究
附錄二 《史記》中的竄改增添部分
附錄三 《史記》及其他史料的統計數字
第二章 前漢
政治史的模式
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10-前195年
漢帝國的鞏固,公元前195-前141年
時新派政策的充分發揮,公元前141-前87年
過渡時期,公元前87-前49年
改造和衰落,公元前49-公元6年
第三章 王莽,漢之中興,後漢
王莽的崛起
王莽的統治,公元9-23年
漢代的中興
後漢
第四章 政府的管理與存亡攸關的問題,公元57-167年
明帝與章帝統治時期,公元57-88年
和帝、殤帝與安帝統治時期,公元88-125年
順帝統治時期,公元126-144年
……
第五章 漢代的滅亡
第六章 漢朝的對外關係
第七章 政府的機構與活動
第八章 後漢的制度
第九章 秦漢法律
第十章 前漢的社會經濟史
第十一章 後漢的經濟和社會史
第十二章 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
第十三章 主權的概念
第十四章 儒家各派的發展
第十五章 後漢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
第十六章 漢代至隋代之間的哲學與宗教
參考書目
後記
  這樣說,並不意味本卷的寫作不重視運用考古材料。相反的,本卷不少作者都徵引了中國考古學的重要成果。例如都城的發掘和一批大墓的發現,在書中好幾個章節得到介紹引用。尤其是有關經濟史和社會生活史的部分,涉及考古材料的地方更多。由於本卷作者有幾位是秦漢簡牘帛書研究的專家,他們寫作的章節引用這方面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論法律時,徵引雲夢睡虎地秦簡;論屯戍時,徵引敦煌、居延等地漢簡,使這些專門的研究匯合到歷史的論述中去。中國的學者研究秦漢史,也是這樣做的,但當前還有人在談考古對歷史研究的貢獻時,總是過多地強調先秦,對秦漢考古重視不夠,應該說這是不很公平的。

作者簡介

  費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9月14日),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美國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家、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

圖書目錄

總編輯序
本卷序言
漢代的度量衡
漢代的帝系
導言
文字史料及它們的問題
考古物證
歷史學研究
秦漢兩個早期帝國的特有的發展
第一章 秦國和秦帝國
政治和社會背景
秦國:最初的幾個世紀,公元前897?——前361年
實行變運河,公元前361-前338年
軍事的壯大,公元前338-前250年
最後的征服與勝利,公元前250——前221年
勝利的原因
秦帝國:改革,成就和暴政,公元前221——前210年
帝國時期的思想潮流
秦的崩潰,公元前210-前206年
崩潰的原因
附錄一 史料和現代研究
附錄二 《史記》中的竄改增添部分
附錄三 《史記》及其他史料的統計數字
第二章 前漢
政治史的模式
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10-前195年
漢帝國的鞏固,公元前195-前141年
時新派政策的充分發揮,公元前141-前87年
過渡時期,公元前87-前49年
改造和衰落,公元前49-公元6年
第三章 王莽,漢之中興,後漢
王莽的崛起
王莽的統治,公元9-23年
漢代的中興
後漢
第四章 政府的管理與存亡攸關的問題,公元57-167年
明帝與章帝統治時期,公元57-88年
和帝、殤帝與安帝統治時期,公元88-125年
順帝統治時期,公元126-144年
……
第五章 漢代的滅亡
第六章 漢朝的對外關係
第七章 政府的機構與活動
第八章 後漢的制度
第九章 秦漢法律
第十章 前漢的社會經濟史
第十一章 後漢的經濟和社會史
第十二章 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
第十三章 主權的概念
第十四章 儒家各派的發展
第十五章 後漢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
第十六章 漢代至隋代之間的哲學與宗教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