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嘴鶥滇西亞種

劍嘴鶥滇西亞種(學名: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 forrest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西北部怒江和龍川江間山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劍嘴鶥滇西亞種
  • 拉丁學名: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 forrest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鶲科
  • 亞科:畫眉亞科
  • :劍嘴鶥屬
  • 劍嘴鶥
  • 亞種:劍嘴鶥滇西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Rothschild,1926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中型鳥類,體長21-22厘米。嘴特別細長而向下彎曲,頭頂和頭側菸灰色具長而窄的白色眉紋,在暗色的頭上極為醒目,其餘上體棕褐色或褐色。頦、喉白色雜有灰色條紋,其餘下體銹紅色。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和頭側菸灰色或藍灰色,眼先黑色,眉紋白色,細長而顯著;其餘上體輝棕褐色,尾暗褐色或黑色,尾羽外翈基部綴有棕色,兩翅暗褐色,外翈橄欖褐色,內側次級飛羽棕褐色。頦、喉白色,具灰色條紋,胸和腹銹紅色,兩脅、肛周和尾下覆羽棕褐色,覆腿羽鉛色。虹膜紅褐色至灰黃色,嘴黑色,尖端較淡,腳暗灰色,角灰色或鉛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25g;體長210-225mm;嘴峰46.8-60mm;翅72-77mm;尾81-90mm;跗蹠30-32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和竹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也見成小群或與鉤嘴鶥混群活動和覓食,頻繁地出入於林下灌木和竹叢間,或在滿生蕨類植物的下木間跳躍穿梭,也沿樹幹上下活動,不時發出單調的叫聲,叫聲多為三音一度或7-8個音節急速連叫。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騰衝)

繁殖方式

繁殖期4月-7月。通常營巢于海拔1200-2400米的山地森林中,巢多置於林下地上。巢呈球形,主要由枯草築成,每窩產卵3-5枚,卵的大小為23.8mm×18.1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