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劉龍泉同志,是江西省天河煤礦一名礦工。因幼年失父,家境清貧所至,77年他含淚輟學從農村蓮花頂替進了礦山。那年學校少了一年學習優良的學生,礦山卻多了一名青年礦工。
進礦20年來,他從未誤過一次班,20年工作之餘,從未中斷走自學成才之路。一直在書法篆刻園地里苦苦耕耘著、探索著、拼搏著,碩果纍纍。
書法作品在國家級展出5次,獲獎2次;篆刻作品在國家報刊發表、展出8次,書法篆刻在省級報刊發表、展出9次,美術作品入選省美展一次。
其書法對聯、行書先後在《國際現代書法大賽》 《全國中醫杯書法大賽》獲獎,入選《國際佛教書法賽》、《全國甲骨文書法大賽》、《中國·北京職工書法展》等國家級展出;在省級展出有《江西四屆書法展》、《全煤四屆書法篆刻展》、《江西企業首屆美術展》等。
他的篆刻藝術作品也先後在《中國書法》雜誌、《書法之友》雜誌、《中國煤礦工人》雜誌、《文匯報》、《書法報》、《中國媒發報》、《江西日報》等國家和省級損刊發表。他的傳錄編入《中國青年書法家辭典》(新華出版社)、《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作博覽》(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印學年鑑》。他自學書法篆刻的事跡《井岡山報》作過專題介紹。
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中國煤炭書法研究會會員。
劉龍泉,77年進礦山,因歲數小,體力單薄,不能下井挖煤,礦領導照顧他,做了一名勤雜工。年青的他沒有沉淪,乾好本職工作之餘,依然追求在學校就喜愛的寫寫畫畫。
在80年代初,企業時興寫“三老四嚴”,“五講四美”的鏡框匾牌,他給本礦機關科室寫了不少,掛在牆上,大家都覺得不錯,一位主管礦山測量的工程師看中,因測量圖紙上常要寫毛筆字和圖簽,就破例調他到生產技術科測量組工作。井下測量是一門技術性及強的工作,他一邊努力工作,學好技術,一邊繼續對書法篆刻默默追求著,20年如一日。
詩、書、畫、印歷來是文人雅士的專利,對一個礦山年青人來說,談何容易。困難可想而知,可他知難而進,克服自身文化起點低,工作艱苦、學習環境差等等實際困難,拜書為師,先後購置和借來《古典文學》、《大學語文》、《中國文學史》、《中國通史》、《中國書法史》等書籍,他一頁一頁地學,一節一節地啃。札筆記、寫體會,購書、借書、讀書,通過自學,他的文化素養,綜合藝術鑑賞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知識結構藝術創作能力也得到拓寬。
80年代初,他有幸得到書畫家蔡正雅、程新坤等名家的鼓勵和悉心指點,入門既正,立意心高,他知昨非而今是,深知藝術創作要達到運用自如,融會貫通的圓熟境界,首先離不開筆墨技巧和傳統功力,而楷書作為行草的基礎,這種理論深深滲透在他有心靈之中。於是他從顏真卿的《麻姑碑》入手,以擷其沉雄渾穆之氣,後又上潮東漢《張遷》、《禮器》、《鐵山摩崖頌》和近代出土的西北諸《漢簡》,從諸碑中旁通古拙厚重的筆意,“尋源不疑”,沉酬此道。近年來他的漢簡隸書,灑脫古樸,古逸靈秀,雋雅飛動,情趣怡然。
“萬事陰晴雨後虹”,十多年的默默耕耘,陰晴的探索,終於見到了天邊的彩虹,贏來了回報,他的書法作品和個人傳錄數十次在各種國家級展出、發表、編入《辭書》。
對篆刻藝術,劉龍泉也是情有獨愛,當寫寫畫畫發生了質的變化時,礦山每年的書畫展覽,同行的一件件有較高水平的書畫掛在展廳,美中不足的是每件作品總覺得少了一片紅印押陣。我國自古書、畫、印是不分家的,為了展覽和書畫作品完,他立志要學到這老祖宗創造遺留下來的藝術魂寶。 身邊沒有人從事篆刻,更沒有刻印材料“青田石”“壽山石”購買。計從心來,他利用星期天上山尋找“便石”和“路基石”,回到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 宿舍變成了石頭印章加工廠、人磨石、石磨人,刻了磨,磨了刻。幾年下來連他自己也不知磨了、鋸了多少石頭。他最好的伴侶莫於一支筆、一張紙、一塊石、一把刀,刻刀上未曾活過半點銹斑。每次刻印,要“收盡奇峰打草稿”,有時大刀闊斧,有時精雕細刻,有時一枚印,要反覆數十次才能刻就,手皮在鐫刻中長出,三九大寒,炎暑酷熱,他從未有過懈怠,藝術創作水平與日見長,周邊縣市的書友紛紛踏來,找他刻印,沒有“青田石”不在乎,能得到他一塊“路基石”印章也不亦樂乎,為此地區書法展覽會上,大多數作者的紅印章,都出自劉龍泉之手。
因無師承和地域、資料所限,他學印在齊白石、鄧散木“門下”,走了數年的彎路,84年初,他投書向南京馬士達、福建石開名家求教得到了馬、石二位先生的嚴格指教;“學印,要取法乎上,印必宗秦漢。”一語千金,打那以後,他心追手摹,全面地、系統地摹寫臨刻了上千枚秦漢印,還參加上海篆刻函授班,為上一個級梯,不惜千金購買《秦漢古璽》、《漢印彙編》、《篆刻學》、《古璽印概論》、《古代肖形印》和各種名家印譜,認真研讀,不斷充電,不斷求教。
王羲之《論書》雲:“若作一紙書,須字字意到, 勿使相同”他說篆刻亦同,近段時間,他刻印的時間少了,但印章的刀法、章法、風格、個性等問題的思索多了,“一印三年得”,每刻一印,要追求筆筆求變化,刀刀求異同,他說,書有一筆而生意,印有一刀而生趣的境界,最近他更傾心對金文、甲骨文的耕耘,與殷商古人對話,為的是避開“出左入右見古人”的大眾面孔,他刻有“避熱尋冷”一印為的是力爭脫俗求雅,要探索就會有風險,成敗無悔,他祈求的是提高“合道”與“生意”之間的創作原則,祈求的是藝術風格的升華。
近期他的作品章法更合法度,布局奇峻而古拙,刀法凝鍊而又流暢,這些得到當今書法篆刻界的好評,由於成績頗佳,吉安地區行政公署、文化局、文聯先後授予他文藝創作一等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
不能忽略的是,他的山水、花鳥亦具有一定功力,也曾參加江西省美展,他自己說是閒門一筆,不是雅趣、玩玩而己。
當然,劉龍泉的自學之路還很漫長,他說:“過去所取得的一點成績和榮譽只能代表昔日,今後還須百倍地努力乾本職工作。還須繼續在藝術道路上攀登求索,以此來感謝關心他的礦山領導、老師和同行,要用自己的一筆一刀更好地為礦山,為礦工服務”。
個人活動
劉龍泉書法篆刻發表展出主要有:
1983年1月1日,恭賀新年,發表《江西日報》;
1983年10月1日,祖國長青,發表《文匯報》;
1988年10月,獲全國《中醫杯》書畫大賽優秀獎;
1989年3月14日,入展《中國職工畫廊展》;
1991年第四期,大匠不鑿、素心,刊登於《中國書法》雜誌封四;
1992年5月19日,獲吉安地區文藝創作一等獎;
1992年9月,獲《國際現代書法大賽》優秀獎;
1993年1月20日,雞 (肖形印)發表《書法報》;
1993年9月,入展《國際佛教書法展》作品入選專集;
1993年10月,名錄收入《中國西泠印社印學年鑑》;
1994年2月23,畫山畫水失全真,發表《書法報》;
1994年10月23日,入選《全國煤礦職工第四屆美術書法攝影展》;
1995年9月,獲吉安地區92一94年度文藝創作二等獎;
1996年1月26日,《晚秋圖》(國畫)入選江西省企業文學藝術首屆迎春書畫展;
1996年1月26日,隸書入選江西省企業文學藝術首屆迎春書畫展;
1996年6月28日,入選《江西省第四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2001年6月,入選全國煤礦職工《晉煤杯》慶祝建黨80周年書畫賽;
2001年7月,入選《首屆交警杯全國書法大賽》獲優秀獎;
2001年12月,《書法賞評》雜誌作專題介紹;
2002年7月,入選《塑造江西人新形象》書畫展;
2002年8月,獲《濟生杯》江西省企業文聯第四屆書法美術大賽三等獎;
2002年9月,獲《全國煤礦安全書法大賽》二等獎;
2002年9月,獲《全國慶祝建軍75周年書畫賽》優秀獎;
2004年6月,入選《江西省首屆楹聯展》;
2004年6月,入選《江西省第三屆篆刻展》;
2005年10月,獲《江西省第七屆書法篆刻藝術》優秀獎。
個人作品
劉龍泉的篆刻⬇️⬇️⬇️
劉龍泉的書法⬇️⬇️⬇️
獲獎記錄
書作先後多次參加國際、海內外、全國、地區性及特邀書畫大展賽,並多次獲佳作獎、優秀獎、榮譽獎、二等獎、一等獎。作品曾被日本、台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友人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收藏。書作先後被鄭州
黃河碑林、
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廣寧萬竹園碑林、江油李太白碑林刻石成碑。多次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文匯報》等報刊發表。1992年獲全地區1988~1992年文藝創作一等獎。《書法賞評》2001年6期以《劉龍泉的書法篆刻藝術》為題介紹他的成就。作品收入《中醫杯獲獎作品集》、《國際現代書法集》、《中國甲骨文書法篆刻作品大觀》、《萬鵝書畫大觀》等。辭條輯入《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印學年鑑》、《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