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村(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大梅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梅村位於浙西南的龍泉市小梅鎮東南,是大窯龍泉窯遺址必經之路。大梅村東望琉華山,南面高驛山,西接大梅村,北靠琉華余脈,大梅溪從村中央自東向西經大梅口匯入甌江。全村現有有耕地面積766畝,山林2611畝,毛竹林1201畝;5個村民小組,204戶,人口716人,其中外出人口228人,村民主要收入為糧食種植和外出經商為主。現支委成員3名,村委成員4名,村民代表15名,其中黨員4名,女性2名。

大梅村歷史悠久,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村西側的瑞相寺(又稱大梅寺)建於唐大曆二年(767年),是龍泉有記載最早建成的兩座寺廟之一。近年來村南側發現的大規模古村落、古窯遺址和散落的五代至明代青瓷殘片,證明這裡曾經是重要的青瓷生產地。是浙閩間驛道的重要通道,設有大梅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梅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浙江省龍泉市
  • 電話區號:0578
  • 郵政區碼:323702
  • 人口:716
  • 方言:南部吳語麗水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三王社殿  高驛山
  • 車牌代碼:浙K
村情簡介,建制沿革,地理環境,地圖信息,

村情簡介

大梅村處於小梅鎮所在地東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約2.5公里,兩面環山,村中央橫亘著至大窯古窯址通景公路,將該村隔為兩半。全村現有人口730人,5個村民小組,203戶,其中外出人口317人,有耕地面積766畝,山林2611畝,毛竹林1201畝。村民主要收入為糧食種植和食用菌生產。大梅村著眼於長遠規劃發展,對全村村莊建設進行藍圖構想。以村金牆(地名)為界,分金牆內、金牆外。利用大窯遺址必經之路,規劃發展健身娛樂休閒場所,內建涼亭和古瓷小道,提升村文化氛圍。借勢省級、市級危舊房改造,規劃發展成片大梅村居民小區,統一樣板,統一裝修。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大梅的明天無限美好,現建立了一個500多畝的吊瓜生產基地,生態墓地也已建成,大梅的各項事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建制沿革

北宋太平興國(976--984)屬龍泉縣延慶鄉一都,革化里。
民國二十二年一月(1933年1月)屬小梅區大官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三區梅溪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小梅區小梅鎮第七保,下轄大梅、大坑兩自然村。
1949年7月30日廢除保甲制,大梅村屬查田區小梅鄉。
1951年土地改革劃小鄉,從小梅鄉分出琉梅鄉,大梅村屬琉梅鄉。
1956年3月4日撤琉梅鄉,歸查田區小梅鄉管轄。
1958年11月實行社政合一,大梅屬梅嶺公社小梅管理區。
1985年6月撤銷小梅鄉,設小梅鎮,大梅村屬小梅鎮管轄。
2019年5月行政村規模調整,大梅村與上梅村合併成立新的大梅村,屬小梅鎮管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大梅村,位於浙西南山區的浙閩邊界,距龍泉市區約35公里。地理坐標27°49'47.44‘’~27°50'05.71‘’,東經118°58'51.61‘’~119°00'21.76‘’。
地形地貌
為中低山區,地形起伏較大,南側為高驛山海拔約760米,北側則是向西延伸的琉華山余脈,中間是大梅溪沖刷出來的山間小盆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
地層岩性
大梅村出露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坡洪積層,侏羅繫上統南園組熔結凝灰岩、凝灰岩,上元古龍泉群萬山組角閃岩、雲英片岩、加里東期華山侵入岩脈。
氣候特徵
龍泉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春季回暖早,春末夏初多梅雨和暴雨,盛夏晴熱乾旱,秋季降溫遲,冬季霜期短,全年作物生長期長。年平均溫度17.6℃,7月平均氣溫27.9℃,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高氣溫達40.7℃,極端最低氣溫-8.5℃,全年日平均氣溫≥35℃的日數為29.4天。全年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為5572.6℃,年日照時數為1849.8小時,年降水量為1699.4毫米,年相對濕度為79%,無霜期為263天。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龍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