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雲(革命烈士)

劉青雲,1892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35年11月在西武功山與敵作戰中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青雲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35年11月
  • 性 別::男
湖南茶陵人,生平事跡,

湖南茶陵人

幼年曾讀過兩年私塾。後拜師學縫紉,成為當地有名的縫紉工。1926年7月,參加茶陵縣縫紉工會和縣工人糾察隊。1927年春,先後任茶陵縣請水鄉農民協會委員長、清潞區農民協會委員長,積極組織發動當地貧苦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廢除苛捐雜稅、鎮壓土豪劣紳等鬥爭。同年“馬日事變”後,轉移到湘贛邊山區堅持鬥爭。1927年底,隨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1928年2月,奉調回茶陵從事武裝鬥爭,曾隨縣游擊隊第三大隊轉戰於本縣請水、潞水一帶打擊反動地主武裝。同年上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先後任中共茶陵縣廟市支部副書記、請水白區工作部部長。經常以做縫紉為名,深入白區籌集物資、收集情報。1930年10月,任中共茶陵縣第四區區委書記。領導組建一支80餘人的區游擊隊,並率隊四處打擊敵人。1934年8月,湘贛主力紅軍突圍西征後,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率隊在湘贛邊界堅持鬥爭。1935年11月,在西武功山與敵作戰犧牲。

生平事跡

又名劉龍昌。海南澄邁縣瑞溪鄉三多村人。少年在鄉下國小念書。1920年赴穗求學,在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廣雅中學)就讀。1924年冬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3期,受共產黨人的影響,信仰馬列主義,1925年被中共黃埔支部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6年初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受黨組織的派遣,隨同國民革命軍回瓊,以廣東省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到臨高縣組織農民運動。是年農曆五月參加創建中共臨高縣支部。在臨高黨支部領導下,劉青雲深入鄉村,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
1927年4月23日,臨高國民黨當局發動反革命事變,中共臨高縣黨支部轉移到新盈港,馮平在“文昌閣”召開緊急會議,指派支部成員立即奔赴各區,繼續宣傳發動,組織農民武裝隊伍,並決定劉青雲、王超等留在新盈港,作為聯絡指揮中心,同各區農會聯繫。7月,任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二路軍(澄邁縣)連長。8月初,按照馮平的指示,組建臨高縣農民討逆軍,並籌集槍枝彈藥,準備攻打臨高縣城。8月10日(一說7月13日),出席在澄邁縣太平鄉塘北村育英國小(今塘北國小)召開的澄、臨、儋三縣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澄邁縣委(一說中共瓊西縣委),不久,當選為澄邁縣委委員。9月8日(農曆八月十三),馮平、劉青雲等率領討逆革命軍攻克臨高縣城。因敵人反撲,革命軍撤出縣城,向澄邁下嶺村轉移。11月任瓊崖西路工農革命軍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二連連長,率領部隊轉戰於澄、臨、儋三縣。1928年2月任瓊崖西路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兼副營長。率領紅軍戰士活動在澄邁縣四統鄉的橫灘、孔水;北雁鄉的長嶺、坡尾等地,同敵人周旋,尋機殲敵。是年冬,馮白駒出任澄邁縣委書記,革命形勢好轉,紅軍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各區鄉也重新組織赤衛隊。此時,劉青雲率領紅軍轉戰澄邁、瓊山、定安等地,襲擊敵人。
1929年11月,當選為澄邁縣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率領紅軍和赤衛隊,先後攻打福山、花場、橋頭等地民團據點。此後,又率領部隊轉戰瓊山、定安等縣。同年冬,在定安縣第七區山芳村,與敵人作戰犧牲,愛人呂中堅及孩子同時遇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