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劉雲軍,男,197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副院長。
對口支援青海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國大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2016年,北京市決定對玉樹州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2016年7月,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副院長劉雲軍主動請纓,以援青醫療隊隊長、玉樹州衛計委副主任、州人民醫院院長的身份,帶領北京醫療專家組成第三批北京對口幫扶青海醫療隊,正式踏上玉樹這片熱土,並取得了驕人的援建成績。
援青1年填平1324.23萬元虧損實現盈利,援青2年職工績效收入提高9.1倍,援青3年醫院新增科室23個、職工人數增加143人。與此同時,填補玉樹州診療技術的多項空白,住院0—1歲嬰兒死亡率從13.6%下降到2.3%,並創造高海拔地區早產3胞胎存活的奇蹟。劉雲軍完成援疆任務後繼續援青,3年堅守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樹州,缺氧不缺精神,銳意改革創新,用擔當和實幹標註了新時代援青精神的鮮明特色。
69份辭職報告“逼”出來的“醫改”
2016年8月4日,已有20年一線臨床工作經驗的劉雲軍從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副院長的崗位上來到玉樹州任衛計委副主任、州人民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8月已是最好的季節,但玉樹州晝夜溫差達到25攝氏度,忽而大雨冰雹,忽而烈日炎炎。剛下飛機的劉雲軍喘著粗氣來到辦公室,還來不及平復缺氧帶來的劇烈心跳,就被放在桌上的厚厚一摞辭職報告給驚住了。
接下來連續緊鑼密鼓的科室調研,比69份辭職報告更嚴重的“冰山”一座座浮出水面:本應是全州最好的醫院,但最多時一個月轉出病人2000人次,甚至出現產婦剖宮產轉到同級醫院,闌尾炎手術轉到下級縣醫院的“怪象”;擁有280多人的大醫院2016年已虧損1323.24萬元,全部流水不到6000萬元,一年醫療收入僅2000多萬元。
劉雲軍得出醫院“一體多病”的結論:制度不健全,機制難保障,政治生態受影響,業務運行低水平,醫務人員沒有獲得感,職工缺乏榮譽感,人才留不住,患者不滿意……先“醫”醫院,再醫病人成為當務之急。
現任醫院骨科主任的鄭叢華一直記得劉雲軍在小飯館請他和妻子吃飯的那一天。“我當時所在的大外科工作任務重、風險大,考核卻重懲罰少獎勵,每月績效最多300多元。妻子拉毛在皮膚科,人手少,常加班,每月績效才200多元。劉院長耐心聽我們發牢騷、說難處,提出將骨科分離出大外科給我平台來牽頭,最重要的是承諾一個月內推行績效改革,不再讓技術骨幹吃‘大鍋飯’。”鄭叢華是臨床醫生中唯一的正高職稱,拉毛也是科室骨幹,那一晚,看出來院長是真心惜才,原本想簽字的辭職報告在他們手裡纂出汗也沒拿出來。
初上玉樹,劉雲軍因為高原反應睡不著,一直頭疼,接連多天走路都頭重腳輕。好多幹部對援青幹部有偏見,認為鍍鍍金就走了,他提出改革績效分配方案的意見得不到回響,開了3次會都沒通過。有人勸他,不要較真,多回內地組織幾場專家會診,採購幾台設備,不用長期待在這兒受罪。劉雲軍的回答卻滿是改革者攻堅克難的堅決:“組織派我來是信任,遇到困難就退縮,還要我來做什麼。”
到任20天后,劉雲軍強力推行新績效分配方案,拿出230萬元醫改資金作為獎金,將原來每個季度30萬元的工資績效提升到每月50萬元,並將院領導班子績效工資降低40%,向臨床一線和重點科室傾斜,激發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第二個月,住院病人增加34人,第三個月達到100人,賬面結餘突破40萬元。頂住各種壓力,州醫院打響“醫改”第一槍。
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幹部領隊王都偉說,多年來,無論北京還是玉樹,劉雲軍總是主動擔當,找準問題善於啃“硬骨頭”,有他在,無難事。
他是職工和患者的恩人
與此同時,學科建設和科室重組工作配套啟動,骨關節診療中心成為首批建成的科室之一。“院長說話算數,還聯繫北京和省城的專家手把手教我們,近兩年完成140多例疑難手術,去年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在玉樹醫療史上是首例。”鄭叢華一掃當初“試試看”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和妻子一年的收入達到近30萬元。
越是在幽暗痛苦的環境中煎熬過的人,越懂得幹事創業的好環境可貴。現任外二科主任班久也曾有和鄭從華一樣的想法:“我把‘下家’都找好了,觀望一個月,這個院長不簡單,必須留下。”科室重組後缺人手,班久3個月沒回家,在辦公室支起一張床,值班、查房、寫病歷、做手術連軸轉,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劉院長從庫房搬出了我們期待好久都摸不到的腹腔鏡設備,還請北京援青專家帶教,我和另一名主任不到一年就完成手術146台,一聽到周邊藏區患者紛紛點名來找,特別自豪。”
以前病人往外推,現在來了病人搶著接,醫院上下都是正能量,連臨聘人員都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劉雲軍坦言,為甩掉“包袱”深化改革,他曾有大幅裁減後勤人員的想法。“一例疑似鼠疫的患者入院,全員緊急隔離,不巧的是電線短路著火,幾名保全跟著我穿過封鎖區衝到變壓器設備間,敲碎玻璃趴在窗戶上用乾粉滅火器往裡噴。”劉雲軍說,搶救及時,未造成事故,更重要的,保全不要命都要保護公共財產的場景讓他動容,事後他做出臨聘後勤人員轉崗不下崗的決定,並將他們的收入由一年不到4萬元提高到10萬元以上。
“雖把功勞歸於我們幹得好,其實是院長真心對我們好。”護理人員卓瑪說,大家都感恩享受到的改革紅利。曾聽到保全私底下說,半夜巡查看到院長辦公室亮著的燈,只想堅守崗位陪著他。還有同事以前收入低難餬口差點離了婚,現在在家在醫院都挺起了腰桿,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
“他是我們家的恩人。”生命被挽救的牧區百姓這樣說。三胞胎外孫剛滿2周歲的藏族老人格加每見一次劉雲軍都雙手合十,老淚縱橫。2017年3月,他的女兒早產生下了3胞胎男嬰,因極低體重,臟器發育不完善、窒息等症狀並發,生命危在旦夕。一家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轉院,適逢州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建成投入使用。劉雲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搶救三天三夜,隨後又調度專業力量進行一個多月的救治護理,使3胞胎各項體徵趨於正常。
“孩子脫離危險的訊息一確定,我看到三天沒合眼的院長嘴角抽動了幾下。”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任索南巴久說,劉雲軍是個雷厲風行、遇事不慌、很少流露感情的人,但這次和此後幾次帶隊“家訪”,他臉上總藏不住慈悲。“考慮到3胞胎家庭困難,醫院減免了費用,回訪了解到沒有放牧之外的收入來源,院長將孩子父親聘入醫院,這也是他在任期間唯一招聘的後勤人員。”
怕他走,怕他不走
近三年來,醫院先後組建了新生兒救治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眼科中心、消化窺鏡中心等14個新學科,相繼開展了168項新技術、新業務。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完善,玉樹地震後捐贈的閒置大型醫療設備得到充分利用。醫院年收入超過1.4億元,年醫療收入翻了3倍多,年績效發放超過2000萬元,翻了9.1倍。
一邊是呈幾何倍數增長的業務量和成績,另一邊卻是劉雲軍數不清的白髮和因超負荷跳動而日益虛弱的心臟。副院長尼瑪旦周說,援青三年的期限馬上就到,怕他走,醫院需要這樣一個乾起活來像野氂牛一樣往前沖的帶頭人,又怕他不走,這么好的人萬一耗乾心血倒下了,菩薩都要流眼淚。
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說,作為從發達地區來的幹部,劉雲軍放棄優越條件紮根玉樹,在高海拔地區乾出了高質量業績,他改革創新的點點滴滴都將被巴塘草原永遠銘記。
“劉雲軍從未唱過高調,卻用踏實、苦幹和擔當詮釋了一個黨員的忠誠。”第三批援青幹部總領隊、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伍鴻亮說。
劉雲軍早在2012年就作為援疆幹部在和田地區工作一年。同樣身為醫生的妻子常宇娟雖對他的工作多有理解,但一個人解決家庭瑣事,照料女兒上學,還要兼顧工作,身體扛不住常發燒的時候也會埋怨:“這世上,老劉誰都對得起,他孝敬父母,幫助兄弟姐妹,盡心盡力工作,可最虧待的就是我,女兒成長最關鍵時期,家裡最困難的幾年他都不在身邊。”
是2017年夏天的一次探親讓常宇娟絕口不再埋怨,也在劉雲軍心裡種下了深深的愧疚。明知初上高原不能劇烈運動,但跟在急性子的劉雲軍後面,常宇娟還是不自覺加快了腳步。意外突如其來,已經走出10米外的劉雲軍說話沒人應,一回頭才看見妻子已經暈倒在地。
緊急搶救後查明,這是急性缺氧引起的腦缺血症狀。劉雲軍說,千難萬阻都沒怕過,但妻子失去意識後那張慘白的臉,讓他心如刀割一樣疼。常宇娟說,不能再給他壓力了,這么艱苦的環境,再因家裡的事兒讓他不痛快,那就太對不起他了。
夫妻倆去年春節團聚的時候,曾因女兒成人禮時藏在抽屜里一封寫給爸媽的信而淚流滿面:“從非典時期你們把我送回老家,六年級時爸爸援疆,再到如今三年援藏,你們愛小家更愛大家的精神傳承是我一生的財富。……以後我也要成為和你們一樣的人,把健康還給更多更多的人。”
所獲榮譽
2019年7月,入選“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9年7月月度人物。
2019年11月28日,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