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藏武器,挖掘背景,調查結果,彈藥轉移,發現意義,
墓藏武器
挖掘背景
村民掃墓發現“彈藥墓”
2014年4月3日訊清明節即將到來,到處是準備祭奠祖先的日子,日前,地處大別山深入的新縣周河鄉農民在清掃墓園時,意外發現一處填滿武器彈藥的墳墓,有日式92重機槍子彈、迫擊炮炮彈、機關槍、擲彈筒等,橫七豎八地塞滿了大半年墓室,嚇得村民趕緊報告了公安機關。
來到位於新縣周河鄉的這個普通小山村,這處廢舊的墳墓就位於村民房屋後面的不遠處,縣公安局已經拉起了警戒線,信陽市公安局、縣文物局的負責人已經在現場了解情況,清查武器數量,新縣巨力民爆公司的炸藥專家正在了解彈藥的安全情況,商量解決方案。
彈藥墓墓室比較狹小,內部長不過1.5米,室內沒有墳墓常見的石灰、棺木等,據猜測可能是個假墳墓,只是為了存放武器彈藥而臨時設定的,原本想著很快就能重返這裡取回彈藥再上戰場,但是誰知天長日久卻留在這裡成了歷史文物。
調查結果
初步推測,是劉鄧大軍留下的
新縣文物局長韓光生告訴記者:新縣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河南唯一的將軍縣,堅持了26年紅旗不倒,走出了近百位開國將軍和省部級領導幹部,在紅四方面軍長征時,紅軍曾將一部分武器就地掩埋,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就這樣永遠留在了大別山中。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施戰略展開時,曾在當地游擊隊的幫助下,就地掩埋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後來這些武器為大別山的全面解放,做出的巨大的貢獻。這批武器彈藥的被發現,再次印證了新縣在大革命時期的歷史地位,生動再現了當前的革命故事,為後人研究大別山區革命史提供了寶貴的文物資料。
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當地也和國民黨軍隊發生過激烈戰鬥。有關部門推測,這批隱藏的武器彈藥是劉鄧大軍為了輕裝前進戰略轉移所遺留下的。
這批彈藥雖然年代久遠,但仍具有殺傷力和破壞性。
由於沒有拆彈和排爆人員,新縣特請我省著名排爆專家王百姓前來拆彈排爆。
彈藥轉移
大量炮彈已經被順利轉移
2014年4月3日,以排爆專家王百姓為主,文物、公安部門配合,對古墓進行發掘。經過約5個小時的發掘整理,古墓內的武器彈藥全部出土,有60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炮彈57枚,82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炮彈27枚,機槍和步槍子彈6475發。這批武器彈藥整理後放置於新縣公安局武器彈藥庫暫存,待手續完備後,移交新縣文物局。
發現意義
新縣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長期的革命鬥爭,給新縣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遺產。這批武器彈藥的出土,再次印證新縣是革命老區的紅色歷史地位,對研究新縣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