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荒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經歷,“草根階層”作家,評價,
經歷
1948年,劉荒田出生在台山市水步鎮喬慶鄉瑞龍村。他的叔父是當地文化館館長,在那個文學遺產被查禁的年代裡,叔父經常偷偷送書給他看。在16歲那一年,劉荒田就萌生了要當作家的夢想,那年的生日,他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一部兒童小說。
青少年時候的劉荒田最喜歡魯迅,那時,叔父給他送了一套《魯迅全集》,他高興得愛不釋手,他把這套書反反覆覆地讀了5年,讀得滾瓜爛熟。
高中畢業後,劉荒田在鄉下當知青。1971,村子裡來了一位從廣州回鄉的詩人。這位詩人後來成為了劉荒田走上詩歌創作的啟蒙老師。
1977年,29歲的劉荒田和幼時的夥伴、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前副會長老南合寫了一首詩《僑鄉的山》在《作品》上發表了。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鼓勵,之後,劉荒田就愛上了詩歌,在移民到美國以後,他仍然寫詩,並在10年裡連續出版了4本詩集,獲得4次詩歌獎,最突出是世界華文詩歌“臨工詩歌獎”。
“草根階層”作家
上世紀60至70年代,中國經歷了十年浩劫。那10年,他陷入了痛苦的思想掙扎中。1980年,國門剛剛打開,32歲的浪漫詩人劉荒田就作出一個“浪漫”的決定,他要出國,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於是,劉荒田挑著100多斤的行李,妻子牽著東張西望的兒子,背著呀呀學語的女兒,一家四口踩過深圳的羅湖橋的木板,投入到了移民大潮中。
剛來到美國舊金山的時候,劉荒田發現這個浪漫之旅並非想像中那么容易。“我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養家餬口。”電話那頭的劉荒田說著笑了起來,他說,從中國餐館、西餐館到旅館,他都做過,其中上班的最長記錄,是一天干了22個小時的活。在“浪漫”旅行里,劉荒田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酒店裡的“打工仔”,而且一做就是25年。
這份端盤子的“下等活”,在劉荒田看來其實是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在這個工作里,我接觸到方方面的人,包括各種膚色和各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劉荒田說,這正好給了他一個接觸人和研究人的機會,作為一個熱衷於創作的人,這些正是創作上最需要“糧食”。
就這樣,劉荒田白天在酒店裡打工,晚上埋頭創作,成為了美國的“草根階層”作家。
幽默的“假洋鬼子”
多年後,在美國華文文壇上,人們發現:一位自稱“假洋鬼子”的作家在一家華文報紙上開闢了一個“假洋鬼子”專欄,並以獨特視角,出版了一系列以“假洋鬼子”為標題的幽默作品,如《“假洋鬼子”的悲歡歌哭》、《“假洋鬼子”想入非非》、《“假洋鬼子”東張西望》等,其中,他的散文集《“仿真洋鬼子”的胡思亂想》還擠進了“漢典暢銷書排行榜”。
這個“假洋鬼子”就是劉荒田。這時候的他正悄悄地收起了浪漫的情懷,目光變得敏銳,思想顯得滄桑世故,筆觸也越來越犀利和幽默。憑著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和了解,劉荒田的筆從唐人街的人生百態、新舊移民的悲歡歌哭到美國社會的奇聞逸事,他把這些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引人入勝,後來“假洋鬼子”被人稱為“北美文壇的異數”。
著名的美國華文作家和評論家陳瑞琳對劉荒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認為:劉荒田作為一個“移民情懷”深重的作家,他從“假洋鬼子”新奇的“東張西望”,到肝膽柔腸的“悲歡歌哭”,再到放膽豁朗的“想入非非”,他幾乎是寫盡了一個來自東方的他鄉異客輾轉在西域紅塵間的諸多層面,可說是用散文的形式為海外的中國人刻劃了一幅面目生動的“清明上河圖”,而站在那圖中央的醒目漢子就是他自己。
夢要回到開始的地方
作為美國的“草根階層”作家,劉荒田深深感受到,華文作家在美國基本上都是邊緣人,他們進不了美國的主流社會。哪裡才是自己心靈的歸宿?劉荒田說,他的散文《故鄉俗事》已經告訴了他答案。
在這篇文章里,他在一次回鄉時偶然看了這一幕——“民工們蹲著坐著,一邊談笑一邊狼吞虎咽,吃過包子,便喝稀粥,約齊了似的,呼嚕呼嚕,驚天地泣鬼神。”他看著看著走神了,眼睛裡飽含著淚水,好像是看到至高尚至神聖的東西,引起他翻江倒海般的感動。原來,那是包子的縷縷熱氣牽扯起他心裡深深掩埋的鄉愁,他發現,雖然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但是他的根仍在故土吮吸著大地的營養。
“我是在漢字里安身立命的人,最終還是要回到漢字的國度去,一如落葉歸於泥土。”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從詩人到散文家的成長,讓劉荒田在美國渡過一次非常浪漫的旅行,他告訴我,在結束旅行時,他要讓夢回到開始的地方。
評價
劉荒田文字老練潑辣,既善抒情議論,尤長調侃諧謔,更敢於坦露心靈,自嘲自訟。他引以為自豪的是“始終保住‘真’——敘事的真實,抒情的真誠,議論的率真。”他本是個熱情洋溢的詩人,現在飽經滄桑、多所歷練而世故加深,於是詩情內斂而目光更銳,筆觸更利,以屬於草根階層的旅美華人之眼從方方面面觀看、體察美國,兩種文化的碰撞、衝突、摩擦和滲透交融,實實在在、具體而微地顯現著,遂使許多篇章既富情趣,又發人深省。
——董乃斌(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評論家)
荒田行文,說他運用母語倜儻自如,並不為過。當然,這可能是對一個散文作家的最高評價了。
——邵燕祥(詩人、雜文家)
劉荒田,名劉去病 1930年9月出生,安徽巢湖人。筆名吉人、荒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雕塑系研究生畢業,現為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雕塑研究會會員,浙江省工藝美術學校指導教師。主要成就:參展和發表的作品有雕塑《修鍬》、《漁民》、《勘探隊員》、《齊白石》、《黃賓虹》、《張鐘景》、《陸游》、《楊白勞》、《少女》、《白居易》、《蘇東坡》、《鋼糧雙豐收》、《循著科學的方向前進》、《東周故事牆》浮雕135平方米。參加集體大型雕塑任務有《上海展覽館中蘇友誼群雕》、《克拉瑪依浮雕壁》、《浙江烈士陵園浮雕牆》、《黑龍江鶴崗公園雕塑》、《桐君山雕塑》以及普陀、常熟、福建等地的佛像群等等。八十年代後,作品達500多幅。代表作《森林之路》、《山蔭盛夏》、《春江月夜》、《西湖之春》、《江岸初醒》、《西子湖畔》、《山林友約》、《竹下風》、《霜葉如丹照嫩寒》、《秋月》、《夜》、《雪》、《暗香》、《八月十五》、《夏日山深楓早紅》、《紅葉白菊》、《吾欲寒香沁入肺腑》等。著述,編寫《雕塑基礎教程》10講,及《城市雕塑》10餘萬言。《吉人詩草200首》和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