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累御龍故事先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古時候有人畜龍,故有豢龍氏,有御龍氏之國。昔日有個飂國,其君名叔安,有個後代叫董父,實甚好龍,能根據龍的嗜好和習性來餵養它,龍多歸他飼養,他馴服了龍,並以此服事帝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累飼龍
- 出處:《左傳》
- 詞性:中性
- 故事時期:夏
傳說夏朝孔甲登臨帝位,他喜好祭祀鬼神,從事淫亂的活動。夏後氏的威德開始衰弱了,諸侯都背叛它。天上降下兩條龍,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飼養它們,也沒有找到具有養龍技術的人。陶唐氏已經衰落了,它們的後代有個叫劉累的,從豢龍氏部落學到了養龍的技術,去侍奉孔甲。孔甲賜給他姓叫做御龍氏,並讓他接受豕韋氏的封地。一條龍突然死了,劉累暗中把它做成了肉醬並獻給孔甲。孔甲吃了以後又派人向劉累索要肉醬,劉累因為懼怕就遷徙出去了。這個故事被記載在了《史記·夏本紀》中:“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攏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後。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在漢畫像石中也刻畫了這個故事。山東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第五石”的上格,圖中間一條龍盤於豆上,其左一人手下垂;右一人手平伸。二人後方各立二侍者。說明:豆,乃古代食器,龍盤在豆上,是刻畫飼養龍,及另一條龍已經死去並做成肉醬送給了孔甲帝,目前只有一條龍在進食的情景。豆右邊一人手臂上舉,他就是孔甲派來要肉醬的使者。使者的地位尊貴,態度傲慢,所以就用舉手的動作表現;劉累地位卑微,當聽到使者再次要肉醬,而現在已經沒有肉醬,所以驚慌失措,嚇得手臂不由自主下垂。藝匠通過不同身份人物手臂的變化,來表達人物心理變化,說明漢代已經掌握了以形傳神的要領。
而在最下格表現的是劉邦為神龍轉世的故事。上方的鯢、鯰魚象徵河流,蜻蜓象徵天空,這是漢代經常運用的象徵性手法之一。下面一婦人躺在地上,身上盤繞一龍,其左右有雷公、雷母揮椎作打雷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