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奇

劉策奇

廣西象縣(今象州)南街人。壯族。出生在一個殷實人家。1917年畢業於柳郡中學堂(柳州中學),後考入南寧國語講習班。1923年至1925年,在象縣縣立第一國小當教員,並開始從事民俗學的研究工作,蒐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間歌謠,對廣西各族方言、民謠和壯謠等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探索,撰寫和發表有關民俗、方言研究的論述文章l 0多篇,歌謠80多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策奇
  • 別名:小珍
  • 民族:壯族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27年12月17日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致力於中國民俗學開倡時代的先導者,致力於馬列主義的傳播,致力於打倒貪官污吏,捨身為黨,英勇就義,相關事跡,歷史影響;策奇是認真研究現實社會的人,對青年的覺醒有催化作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堅定者,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1895年—1927年12月17日)又名小珍,筆名嘯真,革命烈士,象縣最早的共產黨員和青年運動、農民運動的先導者。

人物生平致力於中國民俗學開倡時代的先導者

廣西象縣(今象州縣),是壯、漢、瑤等多民族雜居地,素稱“山歌之鄉”,人們多能開口成歌。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族的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絢麗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歌謠藝術。劉策奇對歌謠有著濃厚的興趣,又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1923年,他在象縣縣立第一國小當教員,就有志於當地民間歌謠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象縣傍鄰的大瑤山,崇山峻岭,山高路險,交通阻塞,是個鮮為人知的神秘之地。為解開大瑤山之謎,劉策奇“發下了一個研究瑤人風俗及歷史的鴻願,欲探一探這幾千年來未經開採的秘窟。”因此,他在教學之餘,專心致志地對當地民族的歌謠、風俗、語言進行蒐集、整理、研究工作。他還極為關注當時國內有關這些方面的研究動態,並與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歌謠研究會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被該會吸收為通訊會員。從1923年9月到1925年4月,他在北京大學的《歌謠周刊》、《國學周刊》發了歌謠80多首,成為民俗學界中頗有名氣的人物,受到當時民俗研究方面的名人周作人顧頡剛鐘敬文等學者的讚賞。鐘敬文在中山大學的《民俗周刊》著文讚揚劉策奇“對於民俗學的工作是特別熱情與努力的人”,稱他是“中國民俗學開倡時代的致力者”。劉策奇還在魯迅先生主編的刊物《莽原》上發表文章。在雜文《一本通書看到老》中,他批評了當時一些“大人物”的守舊言論,這一觀點得到魯迅先生的贊同。魯迅先生曾和他通信,共同探討有關學術方面的問題,並對劉策奇的研究工作予以指導。
劉策奇整理的歌謠,樸實清新,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他在廣西方言及壯語的研究方面,也是一個開拓者,發表有《壯話之我見》、《廣西方言概論》等文。他還嘗試用國際音標和漢語拼音字母來記錄“壯歡”(壯族山歌)。
劉策奇在民俗研究工作中,對時局的發展也逐漸關注起來。他在《瑤俗零簡之二》一文中說,廣西及象縣到處是兵災匪亂,戰禍連綿,雖有志探究瑤史,但無奈“強盜滿途,瑤山作了匪巢”,雖近在咫尺,卻“無從前往調查”,他開始認識到,當時的中國社會是一個黑暗腐敗的“污濁世界”,只有“洗盪這污濁世界”,剷除列強軍閥,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各得其所。因此,劉策奇在從事教學和民俗研究的同時,也開始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之中。他運用歌謠這一通俗形式,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傳。他在“五卅”慘案前後寫的《填恨海》和《工人謠》這兩首歌謠中,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侵吞我大片國土、屠殺我無數同胞、強行簽訂不平等條約、欲滅亡我中國的“虎狼心”;控訴了外國列強借通商之名,行掠奪之實。這兩首歌謠很快在全縣各地傳唱,極大地激發了各界民眾對帝國主義的義憤。

致力於馬列主義的傳播

1925年12月,劉策奇到梧州國民黨廣西省立宣傳員養成所學習。他的思想非常活躍,不僅擔任了所內辦的刊物《火線》的編輯書記,還經常為《梧州民國日報》撰稿,在該報副刊《衝鋒》上發表文章,宣傳革命。他發表文章時常用“劉嘯真”為筆名,用意是為了傳播真理而高歌長嘯。他在這期發表的文章中,有評論《廣西青年的切要問題》和新詩《乾、乾、乾!》在青年中影響較大。在《廣西青年的切要問題》一文中,劉策奇通過對當時社會狀況及青年境況的分析,指出在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和地方土豪劣紳的盤剝下,青年的升學和為地方服務的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只有聯合在國民革命的旗幟下,革帝國主義的命,剷除軍閥,打倒土豪劣紳,掌握地方政權,才是解決青年的切要問題的根本方法。他建議青年學習革命理論,“研究一些救國救民的學識”,“熱心為國民而做事”。劉策奇還極力為北伐戰爭呼籲,他在《乾、乾、乾!》一詩中振臂呼籲:“敵人已向我進攻,還不快上火線去!”號召人們“鼓起勇氣,噴出鮮血,泛為洪水,洗盪此污濁世界”。他為傳播馬列主義真理、喚醒青年民眾,作出了努力。

致力於打倒貪官污吏

劉策奇在象縣與青年教師鄭晴山一起,為宣傳反帝救國主張和發動人民起來同當地封建勢力作鬥爭,他團結進步青年,組織了“象州革命青年社”,並親任主任。
青年社經常在民眾趕圩的日子,通過宣傳演講、組織遊行示威、張貼標語、演活報劇等方式進行革命宣傳。還開設“民眾講堂”、“民眾夜校”等場所,組織民眾學習,號召大家把鬥爭的矛頭對準軍閥政府及其主子帝國主義。青年社還反對尊孔讀經,宣揚破除迷信、解放婦女等新思想,並搗毀神廟,嚴禁拜神問鬼,禁止虐待奴婢,動員婦女剪髮、上夜校學文化。這給當時象縣的社會生活注入了新鮮空氣。
青年社成立不久,還趕走了貪贓枉法的縣長歐柏年,痛打了調戲婦女的縣政府官吏,並在西門城樓門口大書“打倒貪官污吏”的標語,以示青年社同貪官污吏鬥爭的決心。當得知繼任縣長李鏡堂也有貪污行為時,青年社立即發動農民民眾開大會,公布了李鏡堂貪污舞弊、盤剝農民的罪行,鬥爭活動得到了中共柳州支部的指導。劉策奇和青年社的革命活動,深深地觸動了反動勢力的神經。

捨身為黨,英勇就義

1926年夏,劉策奇在梧州宣傳員養成所結業後回到象縣,他的革命才幹和進步表現,引起黨組織的關注。共產黨員張膽由南寧到柳州工作時專程到象縣,劉策奇和青年社接待了他,後隨張膽前往柳州工作。
劉策奇被安排在馬平縣(今柳州市)黨部工作並在省立第四中學兼課。當時,中共柳州工作支部已經建立,支部成員陳岳秀、羅琴譜都在四中任教。劉策奇與他們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在同張膽等共產黨員的接觸中,受到了他們的影響和教育,初步樹立了共產主義的信念。
同年冬,劉策奇負責講授社會問題這一課程,除教學外,他還為《柳州日報》撰稿,宣傳進步思想,評論時政,並通過書信與象縣革命青年社保持聯繫,指導他們的鬥爭活動。由於劉策奇才華突出,思想進步,在民眾鬥爭中威信高,1927年1月,由黨員張膽、陳岳秀介紹,劉策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劉策奇入黨後,在支部領導下秘密進行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並以公開合法的身份帶學員深入郊區農村宣傳,組織發動農民運動。在他的積極影響下,許多青年學員逐步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1927年的中國,是一個充滿白色恐怖的世界。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桂系軍閥在全省各地也進行大規模的“清黨”運動,對共產黨員和革命人民進行大逮捕大屠殺,使廣西黨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就在這年秋天,劉策奇已隨張膽調省農民部工作。由於叛徒出賣,他與張膽先後在南寧被捕,後曾一度獲保出獄。不久再次被捕。在獄中,劉策奇一直堅持鬥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無私無畏、大義凜然的高貴品質。12月17日,劉策奇被殺害於南寧第二監獄。

相關事跡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6月,劉策奇調任國民黨廣西省黨部農民部工作。9月,劉策奇在南寧被捕,經營救保釋。11月再次被捕。12月17日就義於南寧第二監獄刑場。
1928年4月6日,中國知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鐘敬文,在《民俗》第六期發表《紀念早死的民俗學致力者一白啟明先生與劉策奇先生》一文,對劉策奇烈士深表痛惜和懷念。文中寫道:“劉策奇這樣絕早地死去,在中國民俗學的工程上,是一種可惜的損失!”1980年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批准,追認劉策奇為革命烈士。

歷史影響;策奇是認真研究現實社會的人

劉策奇是個優秀的民俗學學者,也是認真研究現實社會的人,同時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分子。他經常深入壯鄉瑤寨訪貧問苦,調查了解人民的疾苦的反動統治階級的暴政,廣泛地收集民間的風俗習慣和山歌民謠,用漢語注音符號和羅馬拼音方法記錄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歌謠。他認真把握時代脈搏,與勞苦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他虛心 從人民那裡學會了民歌民謠,並成為人民的歌手和喉舌,把它當作宣傳革命、傳播真理、教育民眾的武器。
劉策奇在農訓班講課時,看見學員穿得很破爛,個個打赤腳,他靈感一來,含著淚水唱起山歌:“日頭出來紅冬冬,這個世道太不公。財主豪紳穿綢緞,勞苦大眾打赤腳。”“柳江水,慢慢流,爹去南洋不回頭。阿媽吐血睡柴房,大姐換賣當小婆,二姐幫人去看牛,小弟討飯在街頭……”他唱罷就問學員們:“這個世道公平嗎?為什麼富人富得流油,窮人窮得鍋頭髮銹灶生草?”以苦引苦,啟發了學員們的階級覺悟。窮人要想翻身做主人,就得跟國民黨反動政府作鬥爭。

對青年的覺醒有催化作用

劉策奇在進行民俗學研究的實踐中,廣泛地接觸了社會,開闊了視野。他舉目所及,到處是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和軍閥的連年混戰,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愛國心和正義感,驅使他再不能平靜地教書和為學術而學術,為研究而研究,而是要把它與祖國民族的危難緊密地結合起來。
1925年初,他組織30多名進步青年,在象縣成立革命青年社,旨在擁護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國民革命。具體工作是開展青年運動,積極宣傳反帝反封建,支持北伐。並響亮地提出革命口號:“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貪官污吏!”“反對封建迷信!”“打倒土豪劣紳!”等等。
革命青年社在各種紀念日或者其它節日,組織隊伍上街宣傳。有演講、牆報、演戲等。另外在圩日,固定的圩亭演講所向趕圩的民眾宣講革命道理或報導新聞時事。之外,他們敢於針砭時政,不避忌諱,批評壞人壞事,極受民眾歡迎。由於劉策奇領導革命青年無所畏懼,革命鬥爭愈演愈烈,在1927年春,終於迎來了象縣農民革命鬥爭的大好形勢,出現了革命種子到處開花的新格局。

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堅定者

劉策奇在青年時期,生活在中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交替時期,經歷著驚濤駭浪、生死攸關的考驗。1923年至1926年間在廣西省農民部供職時,由他編輯的刊物《火線》,以及在《梧州民國日報》、《柳州日報》上撰寫文章,揭露帝國主義、軍閥罪行,以教育民眾,喚醒民眾,有幾次曾險死於帝國主義的槍彈下。這幾年他工作繁忙、艱苦的狀況是不言而喻的。假如劉策奇在求學和工作期間,以不怕苦、不怕累、努力上進的精神見著的話,那么,在國民黨叛變革命後,他那種忠於黨的事業,不畏強敵,英勇鬥爭的精神就更加感人至深了。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進行的“四·一二”大屠殺,國共分裂,共產黨由合法變為非法,由公開轉入秘密,大批黨員和革命人士到處受到追捕、屠殺,有的屈膝投降,有的叛變退出革命,劉策奇在此驚濤駭浪突變中,卻臨危不懼,鬥志更堅,始終為黨的事業視死如歸,充分顯示了共產主義戰士的英雄氣概,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堅定者。

主要著作

《壯話的我見》、 《瑤人的婚姻》、 《迷信的術語》、 《廣西方言概論》等文章。1918—1919年, 《北京大學日刊》刊載劉策奇收集編訂的《歌謠選》148則。1923一l925年,他在北京大學出版的《歌謠周刊》、 《國學周刊》及《莽原》等報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