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登文

劉登文(1909——1975)山東省壽張縣劉廟出生。曾給地主放過豬、扛過活、賣過菜,給磚窯主出過苦力。1948年2月土改運動結束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全縣第一批農民黨員。發揚優良精神,犧牲小家為大家,為了集體,進城找帳,妻子不幸流產去世,劉登文沒有抱怨過一句。1952年,劉登文光榮地出席了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大會。1975年舊曆12月1日,劉登文因病醫治無效病逝於東遼縣人民醫院,終年67歲。

基本介紹

  • 本名:劉登文
  • 別稱:Liu Dengwen
  • 所處時代:近代
  • 出生地:山東省壽張縣劉廟
  • 出生時間:清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十九日
  • 去世時間:1975年舊曆12月1日
劉登文(1909——1975),清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十九日生於山東省壽張縣劉廟。1923年隨全家逃荒來到東豐縣居住,曾給地主放過豬、扛過活、賣過菜,給磚窯主出過苦力。1938年攜全家來到西安縣鐘道村泉眼屯(現東遼縣安恕鎮泉眼村)定居,靠給地主扛活、租種土地維持生活。
1947年,在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和解放區大生產運動中,劉登文敢於和地主做鬥爭,分田地講公平。1948年2月土改運動結束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全縣第一批農民黨員。
1948年春,劉登文為了解決左右鄰居缺牲畜、少農具、人力不足的問題,組織了6戶農民、10個半勞動力組成了“拉幫組”,又叫“插犋組”,聯合起來共同進行了春耕生產。這個組被下鄉檢查指導工作的縣委領導發現,引起極大重視。縣委領導把這個組命名為劉登文互助組,西安縣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就這樣誕生了。
劉登文為了辦好這個組,處處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先人後己,公而忘私。春耕、夏鋤到秋收,都是先種別人的地,先鏟別人的壠,先收別人的莊稼,把自己地里的活排在最後,而且還領導各戶搞密植,多施肥、勤鏟趟。秋後,這個組的土地比上一年多打2100斤黃豆、3250斤水稻、5250斤高粱和250斤線麻,每個勞動力除自己打的糧食外,還分了21尺布,1150斤糧食。
1949年春,劉登文互助組由6戶增加到13戶,在劉登文和劉登文互助組的帶動下,泉眼村197戶農民有161戶組織了23個互助組。在生活中,劉登文發現李德明、寇振祥、王玉昌、陳正福沒糧吃了,就主動地把自己家的糧食借給他們,青黃不接的時候,自己家卻攪苞米醬湖充飢;發現寇振祥等人到了春天因沒錢買布,還脫不下棉衣,就把自己家還沒成齡的豬賣了,給他們買來布,叫他們做衣服……。因此,劉登文多次被西安縣、遼東省政府請去,在有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介紹經驗。《遼東日報》也曾幾次刊發劉登文的事跡。1949年底,劉登文先後被西安縣政府、遼東省政府授予“一級等勞動模範”稱號,劉登文互助組也被縣、省政府命名為“一等模範互助組”。省政府獎給劉登文一頭黃牛,獎給劉登文互助組一批新式農具(鏟機、鋤草機、脫粒機等),劉登文都無私地奉獻給了互助組。組員們勸劉登文說:“這頭牛,你留下,就算我們送你的不行嗎?”劉登文卻說:“我是黨員,不能那樣做!”另外,那些農具,劉登文還主動地借給別的組用。
1950年冬,組員關寶山進縣城(現遼源市)賣豆子,差400斤份量,求劉登文去給找帳,可劉登文的老婆正要臨產。劉登文為了關寶山,為了集體,馬上進城幫助找帳。因為劉登文不在家,沒人挑水,他老婆上井台打水,被冰滑倒,第二天因流產死去了。大家都說:“不叫進城找帳,老婆怎么能死!”但劉登文從未抱怨過,一面照顧三個幼小的孩子,一面毫不鬆勁地領導他那個組。
1951年12月,劉登文曾隨西安縣民工隊開赴臨江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受到縣政府和民工大隊的表彰。
1952年,劉登文光榮地出席了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這次大會上,劉登文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玉米豐產模範”稱號,而且獲得國務院獎給的一匹大紅馬。劉登文將這匹馬又交給了集體——劉登文互助組。
1954年後,劉登文被黨組織調往李趟農業合用社任黨支部書記;1956年又調回泉眼農業生產合作社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主動申請回到泉眼大隊第三生產隊任隊長,直到病逝。1975年舊曆11月,劉登文積勞成疾,住進了東遼縣人民醫院,遼源市和東遼縣的黨政領導曾多次前往看望。1975年舊曆12月1日,劉登文因病醫治無效病逝於東遼縣人民醫院,終年6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