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戲曲表演藝術家)

劉玉玲(戲曲表演藝術家)

劉玉玲是建國後成長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和戲曲聲樂家,京派河北梆子(俗稱京梆子)當今代表人物,國家一級演員。榮獲國務院突出成就首批特殊津貼以及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兼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兼表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戲曲聲樂研究會會員、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玉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7-1-3
  • 性別:女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

人物生平

1947年1月3日生於北京,在國小即為文藝積極分子。11歲時入北京河北梆子劇團前身新中華梆子劇團學員班學習京梆子,工青衣閨門旦,開蒙老師李雲卿。後師事京梆子創始人之一李桂雲,成為李最為得意的弟子和傳人。
13歲即為中國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大登殿》,從此成為北京河北梆子劇團的主要演員和領銜主演。34年來主演傳統和現代劇目數十齣,其中19年的代表劇目有《王寶釧》、《王春娥》、《揀柴》、《孟姜女》、《忠保國》、《牧羊圈》、《社長的女兒》、《豐收之後》、《杜鵑山》、《沙家浜》等。在後15年中成績尤其卓越,由她主演的《竇娥冤》、《蝴蝶杯》、狀元打更》《一夜皇后》《孫尚香》以及《櫃中緣》等都成為有質量有影響的優秀劇目,中央電視台、電台都有錄像錄音。
1984年是劉玉玲藝術上的豐收年和里程碑。這年,她首創舉辦河北梆子折子戲專場,一人一晚主演四折不同人物不同風格的折子戲,轟動首都舞台,使折子戲專場形式成為各地各劇種優秀演員展現才能和爭奪梅花獎的重要手段。同年,她被評為梅花獎首屆(1983年度)獲得者。在這年舉辦的北京市中青年演員調演中又獲特別獎(最高獎)。劉玉玲從此走向成熟。在隨後幾年裡連續獲河北梆子鳴鳳獎、北京市新劇目調演優秀主演獎和優秀唱腔設計獎等獎。
劉玉玲還繼承李桂雲“京梆兩下鍋”的傳統兼演京劇。1987年,她舉辦“京梆兩下鍋”折子戲專場,一人一晚主演兩折梆子、兩折京劇,再次轟動首都舞台。
她還兼演新歌劇和獨唱民歌。1977年,她被借調到中國歌劇院同郭蘭英等一起輪流主演剛恢復上演的新歌劇《白毛女》,被郭蘭英稱為舞台上的第三代喜兒。從此,她同郭蘭英確立了新歌劇的師生關係和情誼。1978年又參加首屆全國民族民間唱法調演,並隨北京新建的歌舞團出訪羅馬尼亞,獨唱民歌。1979年又訪問日本。
從60年代始,劉玉玲即同聲樂界有聯繫。當時,不少著名歌唱家學唱河北梆子,十三、四歲的劉玉玲隨老師充當小先生,作示範演唱,從而結識不少歌唱家。從此在聲樂界求師訪友尋求更自覺的科學發生方法。她這種虛心求教的活動從未間斷過,成為戲曲界向聲樂界學習和借鑑的一個典型。

成就及榮譽

劉玉玲的嗓音寬亮圓潤甜美,音域寬廣高低自如,扮相端莊秀麗,做派雍容瀟灑,尤善於唱心演情,塑造人物。在聲樂上,她博取眾長,為己所用,已形成自己的獨特演唱風格,發展了戲曲聲樂藝術,使她不僅成為一名有影響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也成為一名有影響的戲曲聲樂家。
全國性報刊,如《人民日報》(包括海外版)、《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戲劇報》、《中國日報》(英文版)等,海外報刊,如香港《大公報》、《星島晚報》等曾紛紛刊登專文介紹劉玉玲的藝術,其中包括許多文藝名家的評語:賀敬之贊她高亢激越的唱“氣吞山河,能表現中國民族的氣概”,馬少波贊她是一個“全才性格演員”。她的演唱“裂帛金聲善寫真”,李凌贊她的唱是在“唱心”,劉厚生讚嘆她是個“唱不死的劉玉玲”,許姬傳稱她唱的梅派有梅大師“中年時的風貌”,李萬春贊她的折子戲專長為“梨園創舉”。李硯秀則贊她為“大青衣劉玉玲”。
劉玉玲70年代開始即帶學生,前後正式收徒三人,其中高德敏連續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優秀演員,白振絮(改名白小玲)連續在河北得獎,李艷茹已成為一名獨唱演員。
“事業為重,壯心不已,互促互勉,此生不虛”。這是劉玉玲丈夫外交學院教授黃金祺10年前書寫以資共勉的條幅。1994年正是建國45周年,是劉玉玲獲梅花獎和舉辦折子戲專場十周年,是她的本命年(屬狗),也將是她藝術生涯中的又一豐收年和里程碑:獲優秀專家稱號,中央電視台為她直播梆子戲專場,她將參加紀念梅蘭芳誕辰100周年和慶祝郭蘭英藝術生涯60周年的演出;特別是,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推動和支持下,她將同指揮家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推出一台河北梆子、京劇、中、外歌劇“四下鍋”的獨唱會,並由馬少波老新編《竇娥冤》,梅葆玖姜鳳山指導梅派唱腔,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教授黃揆春指導美聲唱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