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曾任北京交響樂團團長。
2015年6月,任第八屆中國音協副主席。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人物報導
音樂歷程
譚利華,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譚利華指揮演出了大量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風格多樣的交響樂作品,這其中就包括百餘部中國作曲家作品的世界首演,及
德沃夏克《第七交響曲》、雷斯庇基《羅馬的松樹》交響詩、
普羅科菲耶夫《
第五交響曲》等外國重要作品的北京首演。他對每部作品的表現都可謂入木三分、遊刃有餘。由他指揮錄製的唱片達上百張,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
巴托克的《樂隊協奏曲》、穆索爾斯基-拉威爾的《圖畫展覽會》、
斯特拉文斯基的
《火鳥》組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西貝柳斯《第五交響曲》、
鮑元愷的《京劇》交響曲、
唐建平的打擊樂協奏曲《聖火-2008》、
郭文景的打擊樂協奏曲《山之祭》及
方可傑的《熱巴舞曲》等。
作為一名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指揮家,譚利華的藝術足跡遍及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
捷克、法國、
比利時、義大利、加拿大、
瑞士、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阿根廷、墨西哥、
哥倫比亞、
委內瑞拉、巴拿馬等國的知名樂團,其中包括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
倫敦愛樂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
以色列愛樂樂團等國外一流樂團。特別是2000——2001年音樂季,他還擔任了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此外,他還經常擔任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中國主要樂團的音樂會指揮。
作為中國樂壇最活躍和最具影響力的指揮家之一,譚利華一直致力於交響樂的普及。自1997年,他就開策劃、籌備自己所倡導的北京新年音樂會。這一音樂盛事已經成為人們歡度新年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動,而譚利華本人也是唯一一位擔任了全部新年音樂會音樂顧問和指揮的音樂家。除了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數十場音樂會外,他每年都要率樂團去許多大、中學校為學生演出學生專場音樂會,並定期舉辦學生免費音樂會。這些音樂會曲目全部為通俗易懂的交響樂和管弦樂名曲。
譚利華自擔任北京交響樂團團長伊始就把繁榮祖國的文化事業、支持社會公益活動為己任秉承下來。2008年7月,北京交響樂團榮幸地接受了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委託,為第29屆北京奧運會錄製新版國(會)歌,共212首作品。錄製工作最終圓滿完成,錄音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及其各成員國與地區的一致認可。這批錄音資料已作為奧林匹克文化遺產被保留。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譚利華帶領全團歷時數月組織、演出了多場《我和我的祖國——系列交響音樂會》,為祖國的華誕獻上了首都音樂界的一份禮物。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北京交響樂團在團長譚利華的領導下取得了飛速發展,藝術水準越來越多的得到了世界交響樂壇的認可。2007年,譚利華代表北京交響樂團與有百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唱片公司EMI(百代)簽約,開始陸續在全球發行由他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的唱片,已發行了6張專輯。這是EMI首次與中國的指揮家和交響樂團合作,無論對北京交響樂團還是對中國的交響樂事業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享譽國外
2001年至2009年,譚利華先後四度率領北京交響樂團赴歐洲巡迴演出,並取得巨大成功,一時間譚利華的名字在歐洲各地引起不小的轟動。奧地利媒體報導稱:“在著名的林茨布魯克納音樂廳,譚利華在演出中突出表現了技巧的純熟和對西方音樂準確的理解,……其對樂隊恰當地引導,讓林茨的觀眾刮目相看”。德國
羅森海姆的報評上寫著:“首席指揮譚利華的風格令人肅然起敬,他具有東方式的
義大利風格和出色的技巧,沁人心脾。”德國《奧格斯堡日報》報導稱:“譚利華用他的準確手勢,讓人聽到每一個細節的內涵。”
《玻布林根郵報》指出:“人們在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交響曲》中,看到了指揮家譚利華流暢而又準確的動作,優雅細膩、強勁有力,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作品。”《沃爾夫斯堡時報》評論道:“譚利華以新的表現手法勾勒出
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他把這一作品解讀成一部五幕劇,細膩地展現了人物的興奮與煩惱以及對愛情的嚮往、猜忌、憎恨和嘲諷。”德國《黑森州信使報》認為:“陣容龐大的北京交響樂團無論在人員素質、演出狀態、指揮與演奏員的配合,還是音樂表現手法的變換以及藝術造詣方面都表現出一流的專業水準,他們不愧為亞洲最棒的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譚利華在此功不可沒。他的指揮動作雖然簡約低調,卻能產生出豐富而生動的表現力。”譚利華還被美國評論界譽為“來自中國北京令人尊敬的指揮大師”,並稱“譚的指揮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任免信息
2015年6月18日,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被選舉為第八屆中國音協副主席。
2015年12月,譚利華不再擔任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