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霞

劉清霞

劉青霞(1877~1923),辛亥女志士。河南安陽縣蔣村人。原姓馬,18歲時嫁與尉氏縣富戶劉耀德,故稱劉青霞。25歲時夫亡,因無兄弟子嗣,劉氏族人為爭財產而與青霞訴訟。1907年隨兄馬吉樟東渡日本,遊歷考察,並加入同盟會。她與友人在東京創辦《中國新女界》月刊,宣傳婦女解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清霞
  • 出生地:河南安陽縣蔣村
  • 出生日期:1877
  • 逝世日期:1922
任務生平,個人生活,故居,

任務生平

捐款2萬元,使留日豫籍學生和同盟會員所辦的《河南》雜誌得以出版。回國後,又捐巨款資助同盟會河南支部在開封開設的“大河書社”,作為開展革命活動的經費。同盟會員張鐘端由日本返國,策動起義,她設法予以掩護。民國初年舉辦愛國捐獻活動,被推舉為河南國民捐獻事務所總理。積極參加京津地區婦女要求參政的運動,並被選為北京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1908年在尉氏縣創辦“華英女校”,後又捐地2公頃,興辦蠶桑學校。以巨款先後資助過河南和北京的許多學校。她還修建橋樑,開辦“孤貧院”、“平民工廠”。曾晉見孫中山,欲捐獻家產作為修築鐵路之用,後因故擱置。1922年,馮玉祥任河南督軍,她毅然將財產全部交公。是年,回到故鄉安陽。不久,因病去世。
青霞故居 無人知曉
原以為在開封提起劉青霞故居,老百姓會耳熟能詳,然而記者的遭遇卻大相逕庭。記者一下火車,掏出隨身攜帶的開封地圖,搜遍每個角落卻絲毫不見故居蹤影。不得已記者只好求助附近賣地圖的老人,令人詫異的是,一直在這裡生活了近70年的她竟然沒有聽說過記者要找的地方……
“去哪兒呢妹子?坐我的車吧。我給你送過去。”一個中年人響亮的聲音給了記者新的希望。然而當記者告訴拉車師傅要去劉青霞故居時,那位師傅像沒聽明白似的又問了一遍,得到記者的肯定答覆後,師傅著急地說:“我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而且又拉了十幾年的車,從沒聽說過開封有個劉青霞,所以開封也不會有你說的劉青霞故居。劉青霞是乾什麼的呀?姑娘你是不是記錯了?……”
這些遭遇讓記者迷惑而又不知所措。想到故居是在劉家胡同,記者便問了一個開計程車的師傅。師傅說:“開封有個劉家胡同,在劉少奇紀念館附近,但那裡早成了紅旗幼稚園了,現在紅旗幼稚園還在裡面呢,那裡面有好多古代建築,前幾年有個叫什麼的名導演還在那裡拍過電影,我還跑過去看了呢……”“在劉少奇紀念館附近?那劉青霞是劉少奇的女兒吧?”旁邊的一位看起來30歲左右的計程車司機問道。他的問話著實令記者大吃一驚……
費盡周折,記者終於在劉家胡同里找到了“劉家大院”。當記者問起現今與劉家大院一牆之隔的一位老人是否知道劉青霞時,老人反問到:“誰是劉青霞呀?是做什麼的?是男的還是女的?”當記者又問老人是否知道劉家大院的主人是誰,是做什麼的時候,老人告訴記者:“聽別人講這裡是劉小五的家,但不知道具體是做什麼的,只聽說他們的祖輩是大戶人家,生意從開封做到北京。現在有人說劉小五不是在香港就是在美國。”
故居現狀 不倫不類
終於在繪滿五顏六色圖畫的牆壁上,看到了掛著“紅旗幼稚園”牌子的大門,疑惑也隨之而來,這就是記者要找的劉家大院嗎?在大院附近住的李師傅告訴記者,劉家大院以前比如今大多了,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當前就只剩下一個南門了,裡面的房子蓋的都是四合院,也沒人管,時間長了,現存的幾個四合院如今也已成了危房,那么好的建築到了今天這一步真是太可惜了。
在老人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劉青霞故居唯一現存的南門。站在南門前,看著房頂上來回搖擺著的野草,還有緊鎖著的銹跡斑駁的大門,以及破敗不堪的磚瓦,不由得讓人感到陣陣蒼涼。老人告訴記者,想進去看的話必須從紅旗幼稚園門口才可以進去。記者敲了許久,幼稚園的門終於打開了。走進劉青霞故居,看到的全是已經翻新的幼稚園教室,充滿了現代氣息。

個人生活

在這個布滿現代建築的幼稚園的院子裡,記者轉了一圈,在一條偏僻狹窄的小胡同里,才找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黑色的柱子,綠色的門窗,紅色的過道瓦。從裝修上看,院中建築裝飾皆較為精緻,梁頭飾以麻葉雲頭,檐枋與上檻間裝木雕花板,上有垂花柱和花牙子雀替。各建築均為龜背錦六抹格扇門,絛環板及裙板有木雕花芯;明間門外有罩門;次間、稍間皆為檻窗、檻牆,檻窗分兩部,上為支摘窗外有紗窗,下為玻璃屜子。建築雕飾素雅、門敞窗明、相配得彰,雖無雕樑畫棟,卻也碧玉素裝、光彩照人、雅而不俗。建築群總體來說顯得古樸大方、端莊、漂亮,壯觀極了。
站在四合院的中央,記者仿佛回到了歷史中那個古老的年代。但讓人感到不協調的是,在古樸典雅的四合院門口,卻掛著“小一”、“托一”、“托二”班寢室的牌子,透過窗戶,記者看到房子裡擺滿了一張挨著一張的幼兒床!
主管部門 無可奈何
就劉青霞故居現今之破敗,而又不能得到及時完好的保護等問題,記者採訪了開封市文物局的馬主任。“在保護方面的確存在非常大的困難,經費不足,財力有限,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去維修管理,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文物局作為管理部門之一,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向市財政、省財政爭取資金,現在也只能爭來一點用一點。”馬主任無奈地對記者說,“在體制方面也給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開始劉家大院被開封市供銷社購買,後由紅旗幼稚園及順河區房管所占用,現由開封市文物管理局進行保護管理。國家政府如今無租把劉家大院的一部分劃給順河區房屋管理所與紅旗幼稚園使用,實際上這些都不利於文物部門的整體管理。”

故居

“國保”——劉青霞故居
開封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長張武軍告訴記者:“劉青霞故居為典型的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長76米,東西寬27米,其建築布局是以上房中軸為主,整個院落左右對稱,布局嚴謹。現存的4個四合院是開封市保護比較完整的四合院故居,皆是清末民國中原地區四合院民居建築的活標本。另外,劉家胡同基本保持了當時的街道、民居格局,如對劉家宅院稍加整修,就可形成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街區,使遊人既可領略到民俗民風,又可遊覽清幽古巷、追憶古城風貌。劉青霞故居與國內名聲顯赫的山西省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及鞏義市的康百萬莊園等文物古蹟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且具有更大的開發前景和優勢。故居保存了大量劉青霞女士的遺物,包括鳳冠、文房四寶、家具等,不僅能反映劉青霞的生平,而且對於研究地方民俗、民風、傳統習俗等,也具有極高的價值及欣賞價值。電影《好漢馬龍》《李師師》《黃河東流去》《完美女人》都曾在這裡拍攝。和一般四合院稍有差異的是它的所有房屋都有前廊,遇有陰雨天氣,可以不用雨具互相走動,這有點兒像南方的建築風格,在北方並不多見。”
“對於一個古城來說,一個四合院、一條老胡同,甚至一個景台都能反映出古城的一道風景,如果我們再不及時地對其加以保護的話,這裡僅存的一點古文化將會流失得更快。”張科長擔心地說。
回想這位曾經致力於辦義學、興善舉和婦女解放及教育事業,積極參加並出巨資支持革命事業,與當時的“鑑湖女俠”秋瑾齊名,被譽為“南秋北劉”的劉青霞,以及其故居如今卻沒有人知道,這的確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我們該做的工作做了嗎?入選“國保”,難道就萬事大吉了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