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愛

劉正愛

劉正愛,女,東京都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正愛
  • 職業: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 畢業院校: 東京都立大學
  • 性別:女
基本信息,個人經歷,課題研究,學術兼職,成果著錄,出版專著,學術論文,學術報告,會議論文,

基本信息

姓名:劉正愛
性別: 女

個人經歷

學歷
1980年9月—1982年7月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朝鮮族中學
1982年9月—1986年7月 武漢大學外文系日語專業
1990年4月—1991年3月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文化人類學專業研究生
1991年4月—1993年3月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文化人類學專業碩士課程
1993年4月——1996年3月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哲學專業旁聽生
2000年4月—2004年3月 東京都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社會人類學專業博士課程
學位
1985年 武漢大學文學學士
1994年 東京大學學術碩士
2004年 東京都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
教學科研簡歷
1996年4月—1999年3月 人類學田野調查
1999年4月—2005年1月 日本武藏大學人文學部兼任講師
2000年4月—2004年3月 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兼任講師
2003年4月—2005年1月 日本明治大學兼任講師
2004年4月—2005年1月 日本成城大學兼任講師
2004年9月—2005年1月 日本立正大學兼任講師
2005年1月—2007年6月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流動站
200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社會工作簡歷
1986年10月——1988年10月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外事局國際合作處項目管理
1988年10月——1990年3月 日本三菱金屬大手開發(株)進修

課題研究

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課題:“歷史記憶與認同——關於滿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國家級課題)

學術兼職

日中人文社會科學協會海外常任理事
日本文化人類學會會員
日本民俗文化研究所會員
中國民族學會會員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成果著錄

出版專著

(日文)《民族生成の歴史人類學》(民族生成的歷史人類學——滿洲、旗人、滿族),東京:風響社(風響社),2006年。

學術論文

1.“滿族的形成過程與族群認同”,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文化人類學專業碩士論文,1994。
2.“滿洲、旗人以及滿族——民族集團形成類型之一” 《白山人類學》第六號,
1999.12.31,白山人類學研究會,第86—107 頁。
3.(日文) “民間信仰與景觀”,《亞洲遊學》,No. 31,2001.9,勉誠出版社, 第56—67頁。
4.(日文) “從久米島的墓地風水與手抄文書看墓地祭祀”,《民俗文化研究》第三號(民俗文化研究所),2002. 9, 第71—92頁。
5.(日文) “風水傳說、歷史記憶與傳統文化”,《亞洲遊學》,No.47,2003.1, 勉誠出版社,第55—64頁。
6. (日文)“民間信仰的另一個層面—―動物信仰”,《亞洲遊學》,No.58,2003.12, 勉誠出版社, 第153-164頁。
7.(日文) 《民族在中國的創出及其認同—關於滿族的歷史人類學考察》,東京都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社會人類學專業博士論文,2004.2. 共317頁。
8. “‘恢復’赫圖阿拉城”,《讀書》,2004年第12期,三聯書店,第38-47頁。
9. (日文)“滿族的家族與祖先祭祀”,《亞洲遊學特集:亞洲的家社會》,No.74,2005.4, 勉誠出版社,第153-158頁。
10. (日文)“現代風水師評傳”, 載於聶莉莉等主編《大地生生不息》,Teraink出版社,2000, 第136-138頁。
11.(日文) “電視塔傳說與風水”,載於聶莉莉等主編《大地生生不息》,Teraink出版社,2000, 第163-175頁。
12. “東北地區的民間信仰與滿族的認同”,載於周大明 何國強主編《文化人類學理論新視野》,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4.2,第347-354頁。
13. “神化譜系的建構——滿洲起源神話與民間傳說探微”,黃華珍、張仕英編《知性與創造——日中學者的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2,第271-282頁。
14.(日文) “仮構としての観光空間――中國満族のヘトアラ城の復元をめぐって” (作為擬構的觀光空間——關於中國滿族赫圖阿拉城的恢復),載於《社會人類學年報》,第31號,弘文堂,2005.12,第93-118.。
15.(日文)“されどわれらは満族――福建省三江口水師旗営の後裔たち”(孰言吾非滿族——記福建省三江口水師旗營的後裔們),伊藤亞人先生退職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來自東亞的人類學——國家、開發、市民》,風響社,2006.2,第71-84頁。
16. “中國東北地方の地仙信仰――社會人類學的考察”( 中國東北地方的地仙信仰——社會人類學視角),載於《白山人類學:末成道男教授退任紀念號》,2006.3,第40-67頁。
17.“自我、他者與國家——琴江滿族認同”,載《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第35-44頁。
18.“觀光場域中歷史與文化的再構”,載《思想戰線》,2007年第1期,第2-9頁。
19.“東北地區地仙信仰的人類學研究”,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7年,第2期。
20. “一個‘邊緣’的傳統——人類學在荷蘭”,載《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第58-67頁。
21. “歷史人類學與人類學意義上的歷史”,載《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8年第3期,第101-107頁。

學術報告

“歷史記憶與認同——關於滿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7年1月。
書評
“淺論渡邊欣雄《風水的社會人類學》”,《地理》, Vol. 48,2003.2, 第120頁。
其他
(1)“關於久米島墓地風水的調查報告”,《Tunbara通信》,第21號,2001.12,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第3—4頁。
(2)“淺談滿族傳統遊戲—嘎拉哈”,《體育》(體育史學會會刊),第41號,1999.2, 第1—2頁。
翻譯
(1)“現代中國的農民外流”(黃平 著),載於《別冊 思想—痕跡》,No.928,2001.8, 岩波書店,第112—138頁。
(2)“新‘亞洲想像’的歷史條件”(汪暉 著),載於《岩波講座1 近代日本文化史—近代世界的形成》,2002, 岩波書店, 第155—222頁。
(3)《韓國文化象徵辭典》(伊藤亞人監譯,韓國文化象徵辭典編輯委員會,東亞出版社)2006,平凡社(即將出版)。

會議論文

(1)“中國的米食文化”,“日本家政學會飲食文化研究部會第十三次研究大會”,2000年11月19日,武藏野女子大學。
(2)“東亞的家鄉人類學——一個少數民族人類學者的調查體會”“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中期會議”,2000年7月24-28日,北京。
(3)“旅遊開發中的滿族文化重構與歷史認識—論赫圖阿拉城的復原(之一)”,“2000年度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 Poster session”,2001年2月1日,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4)“旅遊開發中的滿族文化重構與歷史認識—論赫圖阿拉城的復原(之二)”,“日本民族學會第35屆研究大會”,2001年5月19日,神戶大學。
(5) “從邊緣看民間信仰—論中國東北地區的地仙信仰”,“日本民族學會第36屆研究大會”,2002年6月2日,金澤大學
(6)“淺談東北地區的民間信仰與滿族的認同”,“慶賀黃淑聘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2002年8月25日,中山大學。
(7)“Some remarks on the changing status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as seen from Japanese perspective”, “The Problem of(Public) Intellectuals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nnual Symposiu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pril 2 –3, 2004, Berkeley, California.
(8)“東北地區地仙信仰的人類學研究”,“中國民俗學會第六屆代表大會暨‘新世紀的中國民俗學: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2006年3月31日—4月2日,北京中協賓館
(9)“祭祀與民間文化的傳承——遼寧寬甸民香考”,“人文精神與和諧亞洲——人文與科技發展論壇2008”,2008年9月7日-8日,河北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