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主講導師、教授。應邀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高研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國立台灣台中教育大學藝術學院講學。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獎。入編《中國書法百家作品集》、《中國山水畫百家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凹齋課稿》,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劉懷勇課稿》,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劉懷勇花鳥課稿》、《劉懷勇書法課稿》,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匠之門——劉懷勇花鳥課稿》。
作品
就花鳥畫而言,劉懷勇大體上經歷了學習傳統、師法造化和道法自然三個階段。因此,他的寫意花鳥畫具有學養、筆墨、氣韻之大境,得傳統文人畫之神髓。他的畫有
徐渭之恣肆,但不空泛;有八大之清逸,但不冷寂;有吳昌碩之蒼辣,但不枯野;有白石之神韻,但不板結。概言之,其得筆墨處,源在
徐渭,流在缶翁,而又左右採擷,兼收並蓄,那種“正大、圓融、深邃、自然”的美學追求,那種出入於歷代大師語言世界的創造,是筆墨的“現代思維”對“傳統思維”的超越,是“膽”的可貴,是“魂”的追求。劉懷勇當代中國畫家,精於花鳥,長於山水,兼擅書法、篆刻,並重視和積極參與
美術理論研究。自1995年以來,他在進行中國畫花鳥、山水創作研究的同時,則把繪畫教學放在第一位,著書立說,研發課稿,曾為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級研修班、清華大學數屆中國畫高級研修班主講導師,教授中國畫的“理”與“法”、“技”與“道”,以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科學教學方法,把自己在創作中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們。那是開闊的視野、敏銳的思維、先覺的意識、紮實的基本訓練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宗旨就是一個,把握時代和民族的精神,在更高的層面上認識和理解中國畫的真諦,為中國畫的繼承與發揚奠定理論基礎,確立實踐的方向。
他一直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應物象形、以形寫神”的創作方法,努力從寫生中獲取創造形象的源泉和能力。但他認為:“寫生,不只是‘採風’,而是靈與肉的親和。”因此,他不主張以寫實主義替代寫意傳統,主張融會貫通古今諸家之法、吸收百家之長,以自己提煉的簡潔概括的語言寫物象之神,由“師法造化”的“必然王國”,升華到“道法自然”的“自由王國”,逐步達到得心應手、意到筆隨、自然天成的成熟階段。
他的大寫意花鳥立意奇巧,章法如大將布局,錯落狂舞,野戰無序;用筆如劍戟鏗鏘,筆走龍蛇,氣韻飛動,具有強烈“寫”的意味;運墨奮激奔涌,隨機生髮,尤其是破墨、撞水、積漬、潑繪等種種乾濕濃淡墨法的妙用,於有意無意之間,在可控失控之中,注入了功力與創造、內涵與想像;沒有修飾雕琢之弊,沒有因襲他人之風,沒有世俗的媚俗之氣,來自真情、純樸、自然,坦蕩而富有生機。觀整幅畫作,滿紙墨色,滿紙生動,呈現出的是筆線之美、墨韻之美、陽剛之美、天趣之美。達到如此境界,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積澱,沒有豐厚的生活積累,沒有嚴格的造型訓練,沒有純熟的筆墨功力,沒有廣博的文化修養,沒有高深的藝術造詣,沒有觸類旁通的聰明才智是難以做到的。
審美情趣
劉懷勇教授課堂講錄
● 天分高,後天勤,學養厚,人格正。是我評判一個畫家的四項基本條件。
● 正大、圓融、深邃、自然。是我的美學追求,亦是我漸趨成熟的美學體系。
● 揚長補短,“技”與“道”雙修。是我的教學方法,亦是我的學習方法。
● 中國畫的教學,最忌停滯在單一“技”的層面,尤其單打一的小狗、小貓,梅花、牡丹、大蝦之類,束人思想與手腳,誤人子弟。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啟發式的“開智慧之門”,並不拘於
某家某派,以大的藝術規律為導向,著重於語言與形式的分析,著重於“技”與“道”的雙修,著重於觀念與時代的同步。一以貫之,觸類旁通,從真正意義上進入中國畫玄冥而幽深的堂奧之境。
● 中國畫比功夫,不論天、不論年,比課時、比“費紙三千”的韌性。悟性再好,沒有一千張畫作底,很難登堂入室。
● 我們搞局部臨摹,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物象的結構關係;二是筆墨的結構關係。這兩種關係,就是中國畫的語言。
● 用墨之道,要先洗淨毛筆,然後在筆尖蘸濃墨。落筆之後,要一筆用盡,畫完。要學會在紙上調鋒,在紙上調色,在紙上調墨。
● “技進乎道”,“書寫”永遠是中國畫的生命。
● 寫生,不只是“採風”,而是靈與肉的親和。
● 毛筆不能當拖把用。用筆一定要有輕重提按,要一波三折,要表現圓融。不要畫“徒手線”。只要毛筆落在紙上,就得落筆成形、落墨成趣,筆墨成章。無此三者,“下筆有神”是達不到的。
● 中國畫講究書寫性,即上一筆與下一筆之間是有“聯覺”的。筆墨的提按轉折與結構有關係。
● 大寫意同樣需要細膩,在點線的形質上要求更高。大膽,果決,到位。
● 險絕的筆墨氣象可以營造一個相對獨立的視覺空間。
● 中國畫的用筆像老牛耕地,把底土翻出來,沉著有力。點、線要力透紙背,斬釘截鐵,做到入木三分,筆能扛鼎。要注意點、線的形質。
● 用筆之道,要乾而不燥,濕而不滯,宜快中求慢,所謂書法用筆,莫不如此。輕重徐疾,提按頓挫, 乾濕燥潤,融千筆萬筆於一筆,此中國畫“一筆畫”是也。
● 不管用色用墨,只要是寫意畫,一定要有“濃淡乾濕”四個字。
● 既分又合的八種筆墨關係是:皴擦點染,乾濕濃淡。
● 用筆一定要有提按。光滑的東西帥氣,但漂浮;毛的東西則氣古而味厚。只毛不爽也不行,要有對比。
● 沒有對比,就沒有畫面。
● 用筆要做到:毛而不散,乾而不燥,濕而不爛,快而不滑,慢而不滯。
● 中國畫每一筆都要留白。它不講究立體感,不講究光,講究心裡空間的“厚”。
● 尖、圓、齊、健,是毛筆的四德亦是毛筆的四大功用。只取其一,身單力薄。合而用之,其妙無窮。
● 筆落在紙上,哪怕是一橫,一點,都有一個起、承、轉、合的關係,都是一個生命的“完成式”。
● 雖用枯筆,力是要送到底的。做到有形、有性。
● 單線是輪廓,複線是結構。輪廓是為結構服務的。輪廓線不宜畫的太長,不要先把輪廓畫好了,再往裡面填東西。要從內里向外畫,“先填餡,後包皮”,從裡面畫起,最後勾線。
● 中國畫的線是有生命的線,是鮮活的。把它畫出生命意味來了,才是高級的。
●
石濤講的“一筆畫”,從濃到淡,從乾到濕,其氣息是相連的。
● 纖細是種毛病。纖細會弱。再細,也要綿勁有力。再細也要有提按。
● 曲線才能產生美。曲中求直,是中國畫的辯證美學。
● 山水畫的上色至少三遍,即厚又透明是為得法。用色之妙,宜隨調隨用。
● 借鑑。 我只借你的鏡子,但反照自我。借鑑可以,但不要丟失自我。
● 你自己要儘早設定一個“核”(主功專業),以核為圓心,以認知為半徑,圈定自己的學習範圍,努力使這個核不斷壯大。
● 你自己要儘早設定一個“點”(生活),以點為支撐,以專業為槓桿,努力使這個點不斷牢固、增高,同時延伸你的專業槓桿。
● 你自己要儘早設訂一個“風格”(審美取向),以“風格”為燈塔,以借鑑與思辨為途徑,漸習漸深,不斷修正,努力使這個“風格”走向成熟。
● 中國畫家靠的是修為。文人畫是“養”出來的,“玩”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
● “形”有兩個概念,一是物象之“形”,二是點線之“形”。
● “筆墨”只有在“跳”的過程中才會有節奏感。相近則“平”,去遠則“花”。妙在隔步之間也。
● 渾不能厚則髒。筆墨之道妙在一個“揉”字,皴、擦、點、染,濃、淡、乾、濕,如同巧婦圈面,非“揉”不能“細勁”,故又有“和面”之謂。
● 有意味,有形式,有虛實,有濃淡,有人意想不到的意蘊,堪稱畫意。
● 融不進畫面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有多么好,都是多餘的。
● 焦墨是救畫的,不得已而為之。
● 老湯是“通氣”的,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創作,最難能可貴的是個性的張揚。個性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之上。
● 創作,是一種不可重複的藝術勞動。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大家,必須具備天縱的才情和後天持之以恆的努力學習,而且是“技”與“道”全方位的修為,二者合一,得天獨厚,方可能進入一種理想的高境地。
獲獎情況
1989年獲慶祝建國四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聯展一等獎,2000年至2005年全國中國畫大展、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入選、獲優秀獎,特邀參加中國美協第五屆“
秦皇島之夏”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花鳥畫作品曾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2005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2006年全國中國畫百家作品展、入選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協“全國第八屆中青展”、“首屆青年展”、“全國六屆篆刻展”。
1989年創作《英魂舞》摘得慶祝建國四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聯展金獎後,一發不可收,先後獲得中國美協“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銀獎;“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2000年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2001、2002、2004全國中國畫提名獎。其書作更是異軍突起,讓書壇畫界刮目:2001年入選中國書協“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作品展”;2004年入選“全國首屆青年展”;入選“第二屆中韓書法交流展”;獲“第三回中韓書藝家協會交流展”銀獎。劉懷勇,其理論文章更以獨到的視角,虛實結合,得到全國各專業報刊的青睞。其創作的幾十幅書畫作品得到了著名評論家、中央美院副院長范迪安教授,著名評論家
邵大箴教授等名師大家的眾口讚譽。
邵大箴教授還以《在“悟”中前進》為題,為畫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