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劉希必金釵記》
- 創作年代:明代宣德
- 文學體裁:戲曲寫本
- 作者:不詳
明徐渭《南詞敘錄》的“宋元舊篇”中列有《劉文龍菱花鏡》一目,劇本已佚。在《彙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中,遺存“元傳奇”《劉文龍》殘曲,內容與《劉希必金釵記...
此抄本全稱為《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是藝人手抄演出本,是宋元舊篇《劉文龍、菱花鏡》的存世演出本,也是迄今見到的最古老演出劇本。抄本於1975...
明宣德七年(1432年),有手抄劇本《劉希必金釵記》,因該本卷末題“ 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卷終下”一行字中有“正字”二字。《劉希必金釵記...
33.《劉文龍故事述考—以潮州出土<劉希必金釵記>為中心》,《汕頭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34.《劉文龍故事及其戲曲的流變》,《現代社會與民俗文化傳統》(哈爾濱:...
《劉文龍》根據古劇本《劉希必金釵記》整編。1975年,在潮安縣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年)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原名《劉文龍菱花鏡》)就是當時正字戲的演出本...
有過繁榮的南戲演出活動,一些在史籍上記載已佚的宋元南戲早期劇本,如《顏臣》(即《陳顏臣》,演陳顏臣與連靜娘的故事)、《劉希必金釵記》,就是早期南戲曾在...
潮州戲歷史悠久,風采獨具。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潮劇演出本。潮劇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當地民間藝術精華,使其音樂,唱腔,表演形式日...
宋元戲文中有個重要劇目叫《劉文龍菱花鏡》,又叫《劉希必金釵記》。這個劇本原已失傳,但這個故事在溫州曾經廣為流傳,溫州人習慣叫它《洗馬橋》。洗馬橋是劇中...
其餘有完整留本的南戲:《東窗記》、《破窯記》、《劉希必金釵記》。《張協狀元》寫書生張協遇盜落難,得到王貧女的幫助,結為夫妻,後來赴京考中狀元,忘恩負...
但在1975年,潮屬潮安縣出土了《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從而確定了潮劇的上溯源頭直至宋元南戲,明確了潮劇的起源為“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
7、《論明本潮州戲文<劉希必金釵記>》1997年刊《中山大學學報》第5期;8、《20世紀上半葉的元雜劇研究》2001年刊《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
明墓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潮劇演出本,受到戲劇界的重視,已出版發行。明清時期獨具風格的"潮州木雕",因其雕細鏤、沐...
5、潮州出土《劉希必金釵記》考述 《文獻》,1992年第3期。6、《唐書》未必抄《外傳》 貴妃何曾到東瀛——讀《考證楊貴妃兩項新發現》 日本九州大學《文學研究...
如果說在宣德年間演唱的《劉希必金釵記》,是以正音為主進行唱白的話,那么,越到明代中後期,劇本中的潮州方言土語則越來越多,甚至倒過來以方言進行演唱了。因而《...
明本潮州戲文《劉希必金釵記》、《蔡伯皆中的異構字 隴右方言本字考例 東漢實物文字的字集字頻調查 聯綿字定量定性分析 淺談秦文字改革對漢字的影響 試...
唐憲宗時,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擊管鼓的記述,說明那時已有鼓吹樂的存在。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演出劇本《劉希必金釵記》中有“三棒鼓”...
2)現存早期潮劇劇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出生阿方索五世 1432年1月15日-1481年8月28日),阿維什王朝的葡萄牙國王(1438年-1481年...
《明代前本〈荔枝記〉戲文探微》、《粵東閩南服飾“文公帕(兜)之歷史考察》、《現存最早的戲曲寫本——宣德寫本〈劉希必金釵記〉述評》等論文共20篇。[1] ...
正字戲有傳統劇口2600多個,分文戲和武戲文戲劇目,明代有宣德七年《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嘉靖年間《蔡伯皆》出土抄本。與外,今仍保存著一批較完整的清代、...
《劉希必金釵記》,即宋元南戲《劉文龍菱花鏡》在廣東潮州流傳的藝人演出本,此劇早已失傳,這本罕見孤本的發現,為宋元南戲填補了一處空白,1975年出土於廣東省潮安...
孤兒記》、《東窗記》、《破窯記》、《蘇秦衣錦還鄉》、《黃孝子尋親記》、《馮京三元記》、《牧羊記》、《周羽教子尋親記》、《胭脂記》、《劉希必金釵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