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名由來
明永樂年間(公元1424~1424年),劉、賈、莊三姓人家遷來此地立村,後來劉姓人日繁,就以“劉家莊”命村,鎮名源於村名。
柳腔歷史
柳腔在清代中葉產生於即墨西部,形成後流行於膠東一帶。《中國地方戲曲集成》載:柳腔是由民間說唱“本肘鼓”演變形成的,又稱“老拐調”、“喔嗬”。它和蘇北的淮海小戲、山東的五音戲、柳琴戲等有近緣關係。據1953年12月即墨縣文化館對柳腔形成過程所做過的調查報告: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受水旱蟲災侵襲,即墨以西各縣的民眾背井離鄉,來即墨乞討者甚多。他們乞討時演唱的家鄉小調,被當地民眾稱“周姑子”,也稱“肘鼓子”。“本肘鼓”傳到即墨後,許多當地民眾學唱,學唱最多的地區是即墨西部沽河一帶的劉家莊、呂戈莊、挪城、豐享莊等村莊。後來“本肘鼓”與即墨當地的民間小曲、秧歌相互融合,聲腔發生了變化,由說唱體逐步演變為演唱體。初期演唱形式比較簡單,三五個演員,配樂為一隻手鼓、一隻手鑼或一副呱噠板,化妝的服飾和臉譜也沒有嚴格規定。演唱主要利用農閒時節在集市村鎮的街頭巷尾,劃地為台。這種形式持續了100多年。19世紀後期,受萊陽縣“四弦小調”的影響,伴奏採用四弦胡琴配嗩吶幫腔。初時因沒有樂譜,琴師和演員不能完全協調,演奏之間就只好互相配合往上“溜”,因而被人戲稱為“溜腔”。後因“溜”字不雅,定名為“柳腔”。由於柳腔在即墨境內廣泛流傳,因而人們稱即墨為“柳腔之鄉”,也稱柳腔為“即墨柳腔”。
柳腔作為地方劇種大體形成後,便開始走上舞台,每逢年節廟會,藝人們便臨時搭班登台演出。伴奏樂器逐步完善,角色分工越來越細,服飾和臉譜也有了嚴格要求,流傳地區也劉家莊即墨柳腔趨廣泛。1900年,即墨西部的劉家莊、七級、移風店、南泉等地,藝人們組織起5個初具規模的柳腔班社,到平度、掖縣、萊陽等地巡迴演出。20世紀初,藝人們相繼去青島,在台東、四方、滄口等處小戲院里搭班演出。這期間,柳腔演員經過與其他劇種演員同台演出,廣泛吸收其它劇種的精華,使柳腔在藝術上日臻成熟。以著名柳腔演員劉森(作廉)、劉嫚(德昌)、劉小(洪石)和劉伶(邦君)搭成的柳腔戲班,被譽為“四喜班”。這時期是柳腔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
1954年,以劉作廉為首聯合即墨西部的柳腔藝人組成了“即墨民藝柳腔劇團”,於藍村大眾劇院和縣城新藝劇院演出。1956年轉為集體所有制的專業劇團,改名為“即墨縣柳腔劇團”。1950
年藝人張秀雲等在青島成立“金星柳腔劇團”,1959年6月改為“青島市柳腔劇團”。1954年8月,在山東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柳腔傳統劇目《尋工夫》獲優秀劇本獎,柳腔演員張秀雲獲優秀演員獎。1959年11月,青島市柳腔劇團晉京演出,三進中南海匯報演出了《趙美蓉觀燈》《割袍》等傳統劇目。柳腔發展成為知名全國的劇種,進入了全盛期。1966年“文革”開始
後,專業柳腔劇團被撤銷,業餘柳腔劇團也隨之解散。1976年10月,即墨柳腔劇團重新組建,成為柳腔僅有的專業演出團體,被文化部列入“天下第一團”。 1984年,青島電視台錄製柳腔電視
戲曲片《王三賣魚》,獲1985年首屆中國戲曲電視片“鷹象獎”二等獎。1989年1月,即墨柳腔劇團再度進京,演出了大型現代戲《恩愛之間》,深受首都觀眾歡迎。2002年,即墨市文化局編印
了《即墨柳腔選粹》,收錄了20餘個柳腔劇目,同時出版了VCD光碟,錄製了部分柳腔傳統劇目。
20世紀20年代開始,柳腔受其他劇種影響,與當地民間武術結合,也開始演武戲,出現了刀馬旦、武生等行當,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柳腔劇目相當豐富,現共有傳統劇目120餘個,移植劇目80餘個,現代劇目40餘個。主要傳統劇目有四大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記(《羅衫記》《繡鞋記》《玉杯記》《金簪記》《風箏記》《鑰匙記》《絲蘭記》《火龍記》)等;移植劇目有《逼婚記》《秦香蓮》《打金枝》《寶蓮燈》《鳳還巢》等。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轄28個行政村,總人口29894人,其中男15090人、女14804人。總面積7000公頃,耕地面積3867公頃。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27億元,同比增長28%;固定資產投資2.62億元,同比增長43%;農民人均純收入5640元,同比增長8%。
農業
農業生產優勢明顯,潛力很大,被譽為“西北糧倉”。主要生產小麥、玉米、
花生、大豆、
禽畜、瓜菜、蠶繭等農副產品,是國家確定的“農業綜合開展工程”和“商品糧基地市”的重點鄉鎮,畜禽存養量大,林果桑蠶產量高。糧食種植面積4.2萬畝,總產量2.4萬噸,
糧油作物種植面積2.3萬畝,產量5082噸,大田菜2萬畝,總產量3000噸,大棚種植2000畝,總產量1000萬噸,果品種植面積1200畝,總產量3600噸,
畜牧業主要以飼養食草為主的牛、羊和肉食雞、蛋雞、豬等,肉食產量4267噸,
蛋類產量2310噸,農產品出口創匯主要是蘿蔔、辣椒、大蒜出口及肉食雞出口。
2006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1億元,其中農業1.3億元、林業390萬元、牧業7747萬元、漁業160萬元。糧食總產8.6萬噸,增長 20%;花生總產2萬噸,增長16%;蔬菜、瓜類總產2000噸,增長18%;水果總產358噸,增長6%;大牲畜年末存欄2418頭,豬年末存欄 3552頭、年內出欄1.5萬頭,羊年末存欄3391隻,家禽年末存欄58.89萬隻、年內出欄253.82萬隻。淡水產品產量87噸。農業機械總動力 4.82萬千瓦,增長6%。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240公頃,增長12%。
工業
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46億元,增長32%。全鎮實際利用內資1.48億元,同比增長78%,商務部登記實際利用外資331萬美元,同比增長26%,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40%;總用電量達2505萬千瓦時,同比增長了26%,工業用電量達186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 28%。
社會事業
2015年全鎮有國中1所,國小4所,共有在校學生2871名;幼稚園13所,入園幼兒640名。有衛生院2所,醫療室(站)24個。人口自然增長率-0.789‰,計畫生育率100%。百戶擁有電話60部(較之前有所下降,原因是專用行動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92%。
項目建設
2006年,該鎮抓好青島市高產優質高效糧食示範區的完善配套。總投資600餘萬元,實施了麥戈莊乾渠拓寬治理工程和麥七河拓寬治理工程,擴大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項目區內土地畝均年增收200餘元,年可為民眾人均增收600~1000元。二是抓好大呂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建設。沿沽河大呂片規劃建設了 1萬畝的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區。實施了水、電、路、林配套,成立了大呂無公害西瓜種植協會和天宮院無公害大蒜種植協會,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該鎮生產的西瓜、黃瓜、蘿蔔、芋頭、菠菜、胡蘿蔔、白菜、西紅柿等9個瓜菜品種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新建冬暖棚30個,面積60畝,大拱棚200 畝。
新農村建設
一、全鎮參合率達到100%。
二、籌資600餘萬元,對全鎮自來水實施改造,有效地解決沿沽河13個村莊12000餘人的吃水難問題。
三、籌資108萬元,實施了農民健康工程,完成24個村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四、籌資45萬元,建成600平方米的鎮文化中心,配備文化娛樂器材和圖書。
五、籌資21萬元,為光彩育英國小擴建教室30間,將泉莊國小和起戈莊國小撤併到光彩育英國小。建立了鎮貧困學生救助基金,確保全鎮無一貧困生輟學。國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階,劉家莊中學連續2年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列全市鄉鎮第一。
六、根據引進企業的需求,及時為他們招收勞動力並進行技能培訓,2006年共為企業培訓工人400餘人,農業科技培訓827人,勞動技能培訓 298人,社會培訓610人,勞動力轉移1150人。
基礎設施
該土地肥沃,勞力充足。鎮政府駐地劉家莊,劃為五個行政村,居民逾千戶;鎮農貿
市場是方圓百里的四大集市之一,年交易額1.8億元。蘭煙鐵路、即劉
公路穿鎮而過,鎮內建站設點,姜家坡鐵路聯營貨場占地130畝,儲存能力極強;聯村道路寬闊平坦,已全部鋪設柏油路面,交通十分便利。2000門程控自撥電話於九一年接通,
信息傳遞四通八達。鎮供電站採用10千伏線路專線供電,電力充足。鎮域內大沽河、五沽河環繞西北,泉莊河、麥七河穿插東南,
袁家莊灌區主幹渠縱貫中間,平塘、機井、引水渠、揚水站星羅棋布,水資源豐富。
工業發展
青島即發華欣針織有限公司
青島即發華欣針織有限公司,2005年籌建,廠區面積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規劃布局得當,庭院設定合理,假山、
魚池、花草、樹木相映生輝,美觀大方,被青島市授予“花園式單位”。設漂染、成衣、印花、機修五個車間。安裝200千伏安變壓器一台,自備120千瓦發電機組一台,水塔一座,2噸鍋爐2台,水、電、汽充足。主要生產棉針織──32S純棉精漂男女背心、汗衣等系列產品,年產能力400萬件。規格齊全,質量優異,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日本、
丹麥等國。先後被授予青島市先進企業和省系統級先進企業,譽滿城鄉。
即墨市建築五金廠
即墨市建築
五金廠廠區面積2.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地理位置極佳,規劃布局合理,是一個環境優美,設備齊全,水電充足,區域寬敞的生產廠家。
建築公司
建築公司建於1986年,現有職工800人,年承建能力3萬平方米,產值1千萬元。公司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手
固定資產達359萬元。建築機械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分10個施工隊,橫跨青島、即墨、
萊西三大建築市場,承建工程優質率高,在
建築行業中享有較高聲譽。
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廠: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150萬元,主要經營
農副產品收購、加工、組織出口業務。
招商引資
投資1000萬元的青島大地長青
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產;投資3000萬元的德克電子有限公司已投產;投資3000萬元的京華飾品項目正式奠基;總投資3000萬元的通盛達休閒園已完成一期投資1000多萬元的基礎工程建設,投資2000萬美元的服飾加工企業和投資2000萬元的通盛達
木業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年底即可投產。鎮內工業變壓器總容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劉家莊鎮實際利用
內資6000萬元,同比增長500%;實際利用外資120萬
美元,首次實現了零的突破,即墨區劉家莊鎮招商引資紅紅火火。
轉換思路找出路
素有“西北大窪”之稱的劉家莊鎮與萊西、
平度市接壤,位置偏遠,屬於典型的農業鎮。原有的幾家市屬企業改制後舉步維艱,新發展的民營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工業基礎十分薄弱。2003年全鎮人均儲蓄1670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鎮財政收入也一直徘徊在六七百萬元左右。要實現
財政增加、農民增收
目標,出路在哪裡?
為統一全鎮黨員幹部思想,該鎮選取了膠州市杜村鎮作為學習典型。杜村鎮的區位、人口、經濟結構等都與劉家莊鎮相似,近年來先後引進了青島一木、金羽木業等20多個項目,從膠州市的落後鎮一躍發展成為先進鎮。鎮黨委、政府組織
機關幹部、村莊黨支部書記、駐鎮市直部門先後三赴杜村學習考察。每去一次,鎮村幹部都受到很大的觸動:杜村鎮能夠成功招商,劉家莊鎮一樣可以辦到。
2007年春天,劉家莊鎮一舉引進了部分產品屬省內空白的德克電子和國內鑽石加工的龍頭企業-京華飾品這兩個高附加值、高稅收、高就業項目。已開工建設的投資2000萬美元的服飾企業年底即可投產,投產後用工將達到5000人。京華飾品有限公司還準備將分散在省內其他地區的加工點全部搬遷到該鎮,實行組團式發展。大企業的帶動效益也將逐步突現出來。
自畫臉譜找定位
劉家莊鎮獨一無二的五大招商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5萬多畝土地肥沃無污染,農產品豐富;大沽河、五沽河穿鎮而過,水資源條件優越;有全市唯一的水泥廠,沙、石、水泥等資源豐富;兩條省道橫穿全鎮,有全市三處鐵路貨運站之一的姜家坡貨運站,運輸條件優越。圍繞五大優勢,該鎮把招商重點定在四個方面,即在引進勞動密集型,新型建材、鑄造、鍛造、機械製造等重工業和農字號項目上下功夫。
依託優勢找定位,圍繞定位抓招商,使該鎮招商成功率大為提高。青島大地長青食品公司,主要從事脫水蔬菜加工,產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可加工1.2萬噸
蔬菜。因為看好了劉家莊鎮已成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和優質充足的水資源優勢,該公司毫不猶豫地選擇這裡落戶,公司還計畫在當地再建設一個5000畝的蔬菜基地,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土地緊張的情況下,該鎮協調相關部門,利用原農副產品加工廠,引進了投資2000多萬元的金羽木業;利用迪爾牧業征而未用的土地,引進了青島德克電子有限公司;利用原青島針織八廠的閒置廠房,引進了投資1000多萬元的青島多源發精密
鍛造有限公司;利用原草點廠
閒置土地,引進了投資500多萬元的一個鑄造項目……一宗宗“死地”活了起來,閒置土地資源找到了新"婆家"。
“軟硬兼施”造平台
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準確的定位以後,劉家莊鎮“軟硬兼施”下大力氣打造招商平台。多方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重新修訂了小城鎮發展規劃,設計出項目區、生活區,修建了4.6公里長的鎮內
道路,完善了
供水、供電和污水管道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使項目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城鎮形象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緊密結合起來,小城鎮建設打造出優良的投資環境,外來資金也為城鎮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兩者互動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在改善招商硬體的同時,該鎮領導抓住“軟條件”不放:無論客商有什麼需求,黨委、政府都會提供全方位服務,並制定辦事時限自我加壓,竭力提高辦事效率。企業安全生產、招募員工、技能培訓等本與政府無關的事情,該鎮領導也放在心上,西北窪人淳樸真摯的
感情感動了客商,許多外地客商紛紛慕名前來考察洽談。德克電器公司用電需求高,在全市電力緊張的情況下,該鎮黨委書記和分管領導先後兩次到省
電力集團公司幫助爭取用電指標,保證
企業不停電。目前,該項目進展非常順利,一期工程1.1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已全部建成,並於5月份已正式開工投產,第一年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為當地提供300個就業崗位,明年產值可達2個多億。
信訪工作
劉家莊鎮堅持一手抓穩定不放鬆,一手抓經濟發展不動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解決信訪問題的有效途徑,連續三年達到了信訪“三無”鄉鎮標準。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
長效機制。工作中,該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解決信訪問題,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路子。一是領導重視,常抓不懈。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真正把信訪工作提到議事日程,建立了信訪工作七項制度,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靠上抓,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領導體制。主要領導公開接訪、包案處理信訪問題。二是鎮級領導和部門站所負責人在抓好業務工作的同時,必須處理好
工作線上的
信訪問題。三是分片管理,落實責任。全鎮劃分為3個工作片,明確分工,每片有一名包片書記,配備2-4名包村幹部,實行片長負責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難事不出鎮,把矛盾消除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建立健全防範
網路,超前介入促穩定。該鎮先後制定了《關於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意見》,健全了鎮、片、村、組四級調處網路,並對排查調處責任進行了具體規定,堅持召開好三個會議:一是每月的10日、20日、27日召開三次鎮調委會和矛盾
糾紛排查協調會。二是鎮信訪辦每月28、29日分片召開各村信調主任例會。三是每雙周召開一次包村幹部、單位負責人會議,對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民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及可能導致上訪的問題逐一排查登記,建立台賬,並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將責任層層分解,逐一落實到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由信訪辦立案督辦,限期解決。在健全網路的基礎上,又組織了6個工作組,深入村莊農戶,進行排查摸底,共排查發現30多個問題,對每一問題都進行了認真梳理,落實了責任,限期解決,為下半年全鎮28個村莊“兩委”換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抓“源頭”理順關係,化解
矛盾。
加強農村財務制度建設,健全了《農村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制度》、《農村集體財務收支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並成立了“兩公開、一監督”工作領導小組,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通過紮實抓好以上四項措施,2007年以來,該鎮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實現
國民生產總值3.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55%;人均純收入3193元,完成全年計畫的51%;實現財政收入658萬元,完成年計畫的5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012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51%;實際利用內資3350萬元人民幣,完成全年任務55%;出口創匯1156萬美元,完成年計畫的52.6%。
歷史名人
神醫喬范
喬范是劉家莊鎮埠東村人,因醫術高明而揚名鄉里。大約在明末年間,登州府總鎮的母親得了重病,久醫不愈。後來,聽說喬范醫術高超便派役人來請。喬范前往,評脈確診是肺內長瘤,便對總鎮說,病瘤要除掉,必須取用她平日最喜用之物。總鎮想了一會,母親最喜歡的一件東西就是一個
玉碗,於是商量,老母用藥時,即以此玉碗盛水喝。主意定後,喬范便出藥方、煎藥,忙活得汗流滿面,總鎮即用玉碗盛上水端給喬范
喝茶,喬范一再推讓,總鎮端碗不放,喬范作出生氣的樣子,將
玉碗打翻在地,摔得粉碎。老母見此情,竟認為喬范無理,不識抬舉,又將心愛之物打碎,便火冒三丈,起身大罵喬范。這時候,喬范立即讓總鎮端藥讓母親服用,結果藥到病除。喬范說:老母病在肺內,如不用此法激之便用藥不到,病不能除。總鎮老母病癒,非常感謝喬范。住了幾日,喬范要回鄉,總鎮立即備了車轎送喬范。走了一程路,遇見一美女在灣岸洗衣裳,便對差役說:你想喝酒,現在有人設宴。便叫差役過去把這洗衣女子抱起轉三圈扔下。差役照此做了,女子哭著跑回家去,叫出二十多人圍住車轎要動手打人。喬范便向來人說明,因這女子身患黑豆病,久隱不發,不用此法激之將死在旦夕,來人立即回到家裡,見女子果然出了一身黑豆,便宴謝喬范、差役救命之恩。從此,喬范被人們稱為“神醫”。
行政區劃
劉家莊五村 西喬戈莊村 東喬戈莊村 程戈莊村
程家莊村 孫家屯村 張官莊村 西尖莊村
東尖莊村大呂戈莊一村村委 大呂戈莊二村村委 大呂戈莊三村村委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9191
|
男
| 14791
|
女
| 14400
|
家庭戶戶數
| 987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8770
|
家庭戶男
| 14522
|
家庭戶女
| 14248
|
0-14歲(總)
| 5534
|
0-14歲男
| 2855
|
0-14歲女
| 2679
|
15-64歲(總)
| 20624
|
15-64歲男
| 10560
|
15-64歲女
| 10064
|
65歲及以上(總)
| 3033
|
65歲及以上男
| 1376
|
65歲及以上女
| 165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8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