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莊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劉家莊村)

劉家莊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劉家莊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家莊位於棲霞市蘇家店鎮,以種植蘋果為主導產業。劉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北4公里,距張家窪街道辦事處駐地3公里,東臨沙家莊,西接東、西白龍,南靠雅鹿山,向北是白龍店。現有住戶173戶,555口人,耕地面積有52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家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北4公里
  • 人口:555口人
  • 耕地面積:520畝
鄰邊村落,農產品,歷史沿革,經濟生活,人文歷史,人物事件,地圖信息,

鄰邊村落

梁家莊、吳家莊、苗家莊、西小韓家、小蔡家、繳格莊、馬家店、潘家店、趙格莊、集東溝、集後、東山院、西山院、榆林頭、蘇家莊、荊林埠

農產品

桃子、李子、杏子、葡萄、山楂、梨、西瓜、甜瓜、香瓜、草莓、石榴、櫻桃;白菜、韭菜、蔥、蒜、辣椒、蘿蔔、茄子、黃瓜、西紅柿;地瓜、玉米、小麥、大豆、花生、高粱、芋頭等農產品。(大部分自給自足)

歷史沿革

劉家莊,明洪武年間劉姓由河北棗強遷此建村,遂名劉家莊。之後,亓、耿、張等姓紛紛遷入。
劉家莊,1955年至1958年隸屬古石溝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隸屬城關和礦山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後直至1986年隸屬芹村鄉;1986年後隸屬張家窪鎮、張家窪街道辦事處至今。

經濟生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翻身做主人的劉家莊人,在歷屆黨支部和村委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生產,1977年成立了集體副業組,磨麵坊,掛麵坊,饃饃坊和鐵業加工。同時,村中還成立建築隊。1977年至1979年間,村中的經濟飛速發展。僅建築隊一項年創利潤18萬元以上。從1985年起,很多村民種桑養蠶,植桑養蠶成了本村的經濟來源。從1985年至1996年,劉家莊的養蠶技術和養蠶規模在本地都是首屈一指。1996年後,產業結構調整又開始種姜。劉家莊人堅持搞農田水利建設。學大寨時期,村民積極參與整平土地,修復溝渠,1974年,打深井一眼,並著手修建揚水站,南水北調,使北面土地得到了及時灌溉。1976年,劉家莊人又籌資修築村北通往白龍店的道路。1997年,硬化了村北的路面。

人文歷史

劉家莊人自古就有著反抗壓迫剝削,爭取獨立自由的光榮歷史。
明末清初,從曹州來一群賊寇,他們在此地燒殺虜掠,無惡不作,使百姓們受盡了苦難,村民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在神槍手亓發明的帶領下奮勇殺敵,將賊寇趕出了本地,神勇的亓發明成了村民世世代代紀念的英雄。至今,村里還流傳著“一桿土槍保家鄉”的佳話。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的侵略行徑和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全村人極大的憤慨,數十名優秀青年奔赴戰場奮勇殺敵。解放戰爭時期,他們自發組織擔架隊,走向支前第一線。劉書愛同志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已寶貴的生命。
劉家莊人歷來重視文化教育。從1950年至1961年,劉家莊並沒有自己的學校。1962年至1964年,在村民劉學少的家中建起1至4年級的複式班;1965年至1972年複式班搬至村委,1973年至1974年改為聯中;1975年至1982年國小遷村東南新校,I975年以後聯中合併于山子後。1982年下半年至1998年國小合併至沙家莊,1998年至今國小四、五年級改至山子後。劉家莊人的求學之路雖然坎坷,但他們卻意志堅強,不斷創造著佳績,1994年被鄭州工學院錄取的亓玉華成為本村第一個大學生,至今村里已送出大學生十幾名。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劉書愛
二、歷任村支書
1942年-1949年 劉學勤
1950年-1954年 劉書孟
1955年-1958年 亓善友
1958年-1959年 耿憲春
1959年-1 967年 亓善友
1967年-1973年 耿憲春
1973年-1976年 亓善友
1976年-1981年 亓心春
1981年-1988年 劉書孔
1988年 亓心春
三、歷任村主任
1958年-1966年 劉學禮
1966年-1978年 劉文光
1978年-1986年 劉紀萊
1987年-1991年 亓春萊
1991年- 耿濟榮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