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劉家莊村隸屬萊城區牛泉鎮,距萊城9公里,地處萊城區牛泉鎮東北部,距鎮政府約一公里。北臨汶河,與方下鎮隔河相望,村西為本鎮馬家莊村,村東與杜官莊村毗鄰。人口1487人,耕地125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劉家莊村
- 電話區號:0634
《嘉靖萊蕪縣誌》載:南劉家莊,建於元朝末年,原名鐵錨村,後劉姓成為大戶,改稱劉家莊村,因重名,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易名南劉家莊村。
史載,自民國初期至1957年屬聖井區泉河鄉,期間主要有劉長春為負責人。1957年全村劃為四個生產隊,與杜官莊共同進入高級社,稱“五愛社”(杜官莊全村為一個隊)。杜芝田任書記,社長是李子長。1958年成立牛泉人民公社,南劉家莊村正式成為行政村,1960年與馬家莊村合併一個大隊,一年後又分開。1984年成立辦事處,劉家莊屬牛泉辦事處,1985年辦事處改為鎮,劉家莊村隸屬牛泉鎮至今。
最初,村中居民有劉、陳、解、肖、王等五姓,後解、肖、王三姓子孫人丁不旺,遂搬出不知所終。在清朝前期,畢、李、邢三姓居民分別由高莊鎮槲林前、牛泉鎮八里溝、雪野鄉邢家峪陸續搬入。現今全村共有:李、劉、畢、邢、馬、陳、杜、張、任、白、呂、洪等十二姓。族姓之間團結友善,和睦相處,世代相傳。
村民為了強身健體,防禦流寇的侵擾,大多尚武。最出名的是村民邢友傑的高祖邢希周,曾考中武舉,但未待上任便去世,墓地豎有龍頭碑一塊。民國後期又有村民劉克勇之祖父,武功高超,曾在當時勇奪全省第一。據村中老人敘述,他施展輕功能站在高粱秸上一動不動。其後代一直保存著他使用過的大刀等器械。1939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萊蕪,在魯西、嘶馬河、八里溝等地安設據點,修建碉堡,人民從此生活苦不堪言。勇敢的南劉家莊人,積極回響黨的號召,踴躍參軍。先後有數十人參加革命,投身於大革命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抗日戰爭時期的邢守業烈士;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仲篤、劉仲文、李同周烈士;抗美援朝時期的畢於波、李子富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他們的光輝形象將永遠留在南劉家莊村人們的心中。
解放以後,人民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勤勞的劉家莊人民辛勤地建設著自己的家園。
1964年村委組織全村青年,在村南溝植樹、養藕、建桃園,把一條臭水溝建設成了村中的花園。
1972年為防止汶河水的泛濫,村民曾三次治水,修築長2000米、高3米,寬10米的沿河大堤,肆虐的汶河變成了劉家莊人溫順的母親河。
1975年,在全國“農業學大寨”的熱潮中,為改變東南部山嶺地帶的貧瘠土地,劉家莊村民全村動員,全民參加,戰天鬥地。歷時1年,整修土地200畝,建起層層梯田。
1985年,村莊規劃,修築了5里多長的通街大道,路面全部由瀝青鋪設。這在牛泉鎮各村中是最早的。
1998年,由村民投資4萬多元,在村東埋設地下管道1500米,在全鎮率先使用上了微灌。在當時曾轟動全鎮,參觀人絡繹不絕。
南劉家村有著搞運輸的優良傳統,在1971年他們就組織了有72輛地排車的運輸隊,走南闖北。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精明的劉家莊人抓住良機,他們依託連雲建材集團、金牛鐵礦、牛泉建築公司的優勢,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建起了鐵礦、石材加工廠。這更使運輸業如虎添翼,發展到現在有大、小拖拉機30餘部,大汽車50多輛拉水泥搞貨運。又有10輛計程車、7輛中巴車賓士在城鄉之間搞客運。發達的運輸業富裕了村民,使村民走向小康生活。
南劉家莊,歷年被授予“紅旗單位”、“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村”等稱號。南劉家莊,對教育事業十分重視,捨得投入。村中國小先後曾三次擴建、改造。特別是1998年由村民集資47萬多元,修建了二層教學樓。這是牛泉鎮第一個由村民出資修建的教學樓,使全村兒童進入了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這裡正在為國家輸送著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自1977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村中共考取了各級大中專學生40多名。還有,曾任上海市水產學院黨委書記的劉仲九,擔任新疆克拉瑪依市市長的邢憲書,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院長的劉軍等老革命、老幹部,他們是劉家莊人的驕傲。
整潔的村莊,殷實的生活,南劉家莊村正以嶄新的姿態步入21世紀,南劉家莊村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