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好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從劉好榮開始他的藝術生涯,一直以來他都覺著雖然傳統的水墨畫作品已經是自成一套系統,但是他總覺的有創新的空間在其中,有一次他看到了著名油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時,畫面中不同人物的面部顏色由於光線的作用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因此表現中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天空中顏色的變化也是十分的柔和和舒適,遠處的帆船和大海在光與影的不同當配中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畫面感。一幅充滿思想和時代內涵的作品在光線的交織里被體現的的盡善盡美。這時候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突然讓他靈感一閃。具有影響畫壇意義的劉氏中國水墨畫由此開始誕生。
他發現運用西方油畫的明暗表現手法,以及畫面構圖技巧,結合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潑墨技法,完全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回去之後他不斷地嘗試,創新。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劉好榮離開了北京來到了山西運城。為了生計他一邊繼續做他熟悉的毛筆生意,一邊繼續他的藝術創作,他常常是早晨天不亮就出去推銷毛筆,晚上回來點上油燈繼續他的藝術研究。
這期間,他又結識了數位在藝術界有巨大影響力的藝術家。例如前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著名書法大師啟功、賈啟家、張海等。著名工筆畫大師何家英、喻繼高等。幾十年的時間裡他都致力於全新的中國水墨畫創作中。功夫不負有心人,漫長的等待與煎熬過後。他終於創作出了讓世人震驚,讓藝壇震撼的美術作品。從此劉氏水墨畫自成一派。
在北京期間,劉好榮每天堅持繪畫超過16個小時,孜孜不倦,廢寢忘食。因為條件有限每到冬天是他最難挨的時候,屋裡的的溫度時常都維持在零下,但這些都沒有阻止他創作的熱情與激情。就在寒冷中還有無數個漫長的黑夜裡,他在執著的追求著他對藝術的夢想和憧憬。
當時的中國美術館經常會舉辦一些大型展覽。因此,只要一有展覽,他都要去參觀學習,汲取營養知識。而且每次都不忘了拿上畫夾,鉛筆和素描紙。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美術館的常客。常常是美術館就要閉關了,場館裡的遊客都走光了,只有他還坐在地上旁若無人的在那構圖,畫畫和研究。總是在工作人員三番五次的催促之後才戀戀不捨的背起畫夾離開。回去之後趕緊把沒有畫完的作品憑藉印象完成,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改。直到滿意為止。
個人作品
擅山水、重寫生,將西方繪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傳統的潑墨畫技法中,將西方油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藝術成就。曾被李可染先生讚譽“好榮之山水潑墨,取西方藝術之特點,融國畫藝術之成就,揚蕩氣于山間林宇、號五嶽於筆墨之間。其情、乃藝術之集大成者。其藝、乃吾輩中之傑出人才。”
個人生活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李可染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政務繁忙的他能夠用於藝術創作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少。那個時候,為了能讓李老更好的做好政協和美協的工作。李可染身邊的一些學生也都很自覺的開始研究型的藝術創作,努力自我學習和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特點的藝術之路。這其中就包括劉好榮,那年他年僅22歲。在所有的學生中。劉好榮是一個會做毛筆的。這一點要和他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劉好榮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家族世代都從事毛筆工藝的生產。其家族生產的手工毛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文人墨客如王羲之、范仲淹、朱熹等都和其家族生產的毛筆有著諸多的情緣。這個地方就是河南的汝陽劉。劉好榮所處的大家族式的生活環境。而且“崇文尚藝”的“仕家風氣”。為其日後的藝術氣質和才華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正如李可染的座右銘中所提到的“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那樣。劉好榮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堅持著創新,超越。用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在繼承老師所傳授的繪畫特色的基礎之上。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水墨畫特點的表現形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畫作就像一匹黑馬一樣。一經展出就引來一片沸騰的最主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