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

劉國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

劉國光,1923年出生。江蘇省南京市人。經濟理論家。1946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畢業後考入北平清華大學研究院;1955年在蘇聯莫斯科經濟學院獲副博士學位。曾任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1988年被波蘭科學院選為該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授予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是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國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南京
  •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23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莫斯科經濟學院 
  • 代表作品:《社會主義再生產問題》
人物簡歷,人物貢獻,人物著述,主要文章,主要著作,合作、主編,

人物簡歷

盛年劉國光盛年劉國光
1923年11月23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46年畢業於雲南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
1946年-1948年天津南開大學經濟系任助教。
1948年9月-1951年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1951年-1955年蘇聯莫斯科經濟學院國民經濟計畫教研室研究生。
195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經濟研究》雜誌主編、所長等職務。
1975年-1980年借調到國家計畫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工作。
1981年-1982年兼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1982年-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1982年-1992年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93年11月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
1993年-1998年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8年5月27日被波蘭科學院選為外國院士。
2001年9月20日被俄羅斯科學院選為榮譽博士。
2005年3月獲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
2006年7月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推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現任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名譽理事長及其評獎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兼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會理事等職。參加和領導過中國經濟發展、巨觀經濟管理、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課題的研究、論證和諮詢,是當代中國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

人物貢獻

劉國光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以及巨觀經濟管理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精闢而深邃的理論觀點和政策建議。1979年他提出了中國經濟改革要採取計畫與市場相結合的模式。1984年,區別於單純以價格改革為中心或以所有制改革為關鍵,他主張按“企業—所有制改革與市場—價格改革”的“雙向協同,穩中求進”的改革戰略。1985年,他指出我國經濟生活的深刻變化可以歸結為兩種模式(發展模式和體制模式)的轉換,並引申出“兩個根本性轉變”的主張,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1992年黨的十四大,他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積極支持者。1997年至2002年,他深入總結了“軟著陸”和治理通貨膨脹的經驗,剖析了通貨緊縮的機理和治理思路。
劉國光教授是當代中國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對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理論作出了巨大貢獻。早在1979年,在被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圈定為“標兵文章”並在黨內傳閱學習,後來發表於《經濟研究》的《社會主義經濟中計畫與市場的關係》一文中,他就提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必須對經濟模式進行根本性變革,對舊體制的弊端進行透徹的批判,對史達林的集權主義經濟學進行有效的排除;新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必然走計畫和市場相結合的道路,計畫應是指導性計畫,主要調節巨觀層次,市場主要調節微觀層次等;這些觀點為後來中國理論界確立的“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模式作出了前瞻性貢獻。
1982年9月,在發表於《人民日報》的《堅持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方向》一文中,他率先提出,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買方市場”將逐步形成,價格趨向合理化,要逐步縮小指令性計畫的範圍,擴大指導性計畫的範圍”的觀點;這一觀點當時曾受到保守觀點的批判,但後來改革的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1984年以後,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過熱”現象和政策性通貨膨脹勢頭,他和一些經濟學家敏銳地洞察到這將妨礙經濟建設和改革的健康發展,提出了“為改革創造相對寬鬆環境”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在1987年我國理論界和巨觀決策界就1988-1995年中期改革思路的討論中,針對當時部分同志主張改革和發展都要快速推進、用“適度通貨膨脹,支持高經濟成長的論點,在他主持和倡導下,以他為主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提出了以整頓經濟秩序、治理通貨膨脹、有選擇地深化改革的著名的“穩中求進”的改革思路:這一思路的正確性已被1988年7―8月的搶購風潮和1988年9月以後實施的“治、整、改策略”從反、正兩方面予以證實。
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進入新階段後,針對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劉國光又率先提出,國民經濟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經濟必須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即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和 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體制的選擇和經濟成長方式的選擇和更新,應成為經濟工作始終關注和決策的重要內容”。劉國光在諸如國有企業改革、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國家巨觀調控、金融體制改革等幾乎每一個改革方面 都有重要的理論建樹。由於他的理論正確反映和體現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實際,使之不僅廣為經濟學界所推崇,而且成為直接影響政府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決策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他治學嚴謹求實,強調經濟學研究應與中國的具體實踐、與當代市場經濟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他的信念和目標是為富國強民而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堅持真理。雖然他在學術界上已碩果纍纍,他仍在追求經濟科學真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奮進不止,利用繁忙的公務之餘、頻繁的應邀講學之隙,研判經濟形勢、剖析經濟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堅持不懈地為推進我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而無私地奉獻其淵博的智慧。

人物著述

主要文章

不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才是死路一條
“兩個毫不動搖”的當前價值
進一步重視社會公平問題
收入分配的核心問題是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學研究的立場
深化對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向
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陣地
“國富”、“民富”問題之我見
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
共同富裕推進艱難的原因及對策
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兩個根本性區別
從新民主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關於新自由主義思潮與金融危機的對話

主要著作

(一)主要著作
1.《社會主義再生產問題》
(1980年10月生活讀書新知識三聯書店出版)
2.《南斯拉夫的計畫與市場》
(1981年4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3.《論經濟改革與經濟調整》
(1983年12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4.《蘇聯東歐幾國的經濟理論和經濟體制》
(1984年11月中國展望出版社)
5.《劉國光選集》
(1986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
6.《中國經濟大變動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
(1988年8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7.《改革、穩定、發展》
8.《劉國光經濟文選》(1991-1992)
(1993年10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9.《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
(1996年1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10.《中國經濟走向一巨觀經濟運行與微觀經濟改革》
(1998年1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11.《中國經濟運行與發展》

合作、主編

1.《匈牙利經濟體制考察報告》(劉國光等著)
(1981年8月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
2.1977--1980《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劉國光等著)
(1982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3.《蘇聯經濟管理體制考察資料》(劉國光等著)
(1983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4.《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
(1984~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劉國光等著)
(1987年1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6.《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摸式研究》
(1988年7月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
(1998年9月由廣東經濟出版社作為影響中國經濟建設的10
本經濟學著作之一出版)
7.《8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劉國光等著)
(1991年7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8.《不寬鬆的現實和寬鬆的現實--雙重體制下的巨觀經濟管理》(劉國光等著)
(1991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9.《中國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劉國光等著)
(1996年12月上海遠東出版社)
10.《國民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
(1980年5月中國社科出版社)
11.《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若干理論問題》
(1981年10月中國社科出版社)
12.《深圳特區發展戰略研究》
(1985年12月香港經濟導報社)
13.《中國經濟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
(1986年4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14.《海南經濟發展戰略》
(1988年6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15.《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1991年卷~2003年卷)
(中國社科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
16.《為什麼三蛺工程應儘快上馬》
(1992年1月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雜誌社)
17.《深圳經濟特區90年代經濟發展戰略》
(1993年4月經濟管理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