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鵬,男,1963年10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藥物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教研室。研究方向:新型結構的高活性小分子藥物的設計合成研究;天然產物的結構修飾構與作用分離的研究;小分子環肽誘導的定向多靶點作用型抗腫瘤藥物研究;有機合成新反應、新試劑的開發。與其同名的還有歷史人物劉兆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兆鵬
- 別名:大鵬、朝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出生
- 職業:教授,碩士生導師
- 字號:凌漢
學術簡介,發表論文,研究領域,
學術簡介
藥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在日本帝京大學藥學部藥化學研究室 (1994,4—1998,3; 客員研究員)從事活性維生素D3類藥物的全合成研究;在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合成化學研究室(1998,4—2001,3),從事手性氟化試劑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得博士學位;在日本中外製藥公司富士御殿場化學研究所,從事醫藥化學品庫的合成研究(2001,11—2004,3); 在名古屋大學有機化學研究室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博士後研究員), 從事生物受體多價結合環肽類抗腫瘤藥物的設計與合成研究。2005年4月回國至今。
發表論文
⒈ Liu,Z.; Meng,Z.; Wang,D. (2006): Synthesis of novel nucleoside analogues based on the 1,3-dihydrobenzo[c]furan cor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4⑷,504-508.
⒉ Liu,Z.; Toyosi,T.; Takeuchi,Y. (2004): A novel synthetic approach to benzo[d]isothiazole-1,1-diones having a secondary alkyl substituent at the 3-position.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34⑶,471-477.
⒊ Liu,Z.; Takeuchi,Y. (2002): Benzosultam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Heteocycles. 56,693-709.
⒋ Liu,Z.; Shibata,N.; Takeuchi,Y. (2002): Facile synthesis of disubstituted and spiro five-membered benzosultams mediated by TMSCl-NaI-MeCN reagent. J. Chem. Soc.,Perkin Trans. 1,302-303.
⒌ Konno,K.; Fujishima,T.; Liu,Z.-P.; Takayama,H. (2002): Determination of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1,3-diols by the modified Mosher's method using their di-MTPA esters. Chirality,14⑴,72-80.
研究領域
(一)新型結構的高活性小分子藥物的設計合成研究
探索高效低毒的新型結構的藥物分子或先導化合物,一直是藥物化學研究的主題之一。磺醯胺基作為生物活性基團或生物活性補助基團,廣泛存在於藥物和生理活性物質的分子結構中。劉兆鵬教授開發了由TMSCl/NaI/MeCN試劑誘導的新型環合反應(Liu,Z.:J. Org. Chem. 2000,65,7583-7587),合成了一系列結構新穎的五員環,六員環和手性苯並磺內醯胺衍生物。以這些磺內醯胺衍生物為模板,針對病毒,腫瘤細胞的生物學靶點,在結構中導入其它生物活性相關功能基團,進行有選擇性地抗病毒、抗腫瘤、抗血栓、抗菌等藥物研究。這方面的工作正在全面展開,並發現了具有較高抗腫瘤活性的先導化合物。
(二)生理活性天然化合物的結構修飾與作用分離研究
大多數生理活性天然產物,如生物鹼,多酚,香豆素,查爾酮,黃酮,維生素D等,多具有豐富多彩的生物活性與生理作用。像活性維生素D3,不但能夠調節生體內鈣代謝平衡,用於補鈣和治療骨質疏鬆,還可抑制甲狀旁腺素分泌,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分化等。但作為一個理想的藥物,應是單一療效,而不是包治百病。因此,根據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藥物設計的最新理念和有機合成的先進技術,對生理活性天然化合物的結構進行修飾,強化其某一項功能,消除和抑制其它生理作用,使各種作用分離,可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增強藥物選擇性。中國豐富的中草藥及活性天然化合物資源,將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廣闊的天地。
(三)小分子環肽誘導的定向多靶點作用型抗腫瘤藥物研究
近10年來,細胞毒性抗腫瘤藥物的研究和開發有了顯著的進展。但細胞毒性抗腫瘤化療藥物不能特異地識別腫瘤細胞,在治療過程中伴隨著明顯的毒副作用。目前開發的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只是對腫瘤分子單靶點攻擊,效果並不理想。本研究利用RGD環肽分子對腫瘤細胞的特異識別作用,結合目前臨床有效的抗腫瘤藥物,設計開發新型腫瘤細胞分子定向識別多靶點抗腫瘤藥物,在對腫瘤細胞定向識別的同時,對腫瘤細胞同時實施多靶點攻擊,提高抗腫瘤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和抗腫瘤藥物的毒副作用。
(四)有機合成新反應、新試劑的開發
在藥物研究過程中,不斷探討、開發有機合成新反應、新型手性試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