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恆

劉元恆

劉元恆(1936年8月25日—),祖籍河南南陽,漢族,寧夏銀川市西夏區人,中共黨員,現居寧夏銀川。枸杞種植專家,寧杞5號良種枸杞的發現者,枸杞葉茶之父。育新生態枸杞農場的主人,育新枸杞種業公司董事長。又被人稱為枸杞行業的“袁隆平”。

歷時10年培育的寧杞5號是我國首例雄性不育枸杞新品種。發明專利枸杞葉茶填補了寧夏茶葉史上的空白。與鐘元、秦墾並稱為“枸杞之父”,為寧夏枸杞在全國範圍種植推廣做出了重大貢獻。如今這種枸杞乾果每公斤已賣到160元-200元。由於種植收益顯著提高,寧杞5號已在在寧夏、青海、甘肅、新疆推廣種植,截止2010年全國累計種植面積已達幾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元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南陽
人物生平,獲得榮譽,科研歷程,

人物生平

1936年8月25日 出生於河南南陽
1949年7月-1952年7月在南陽市獅子莊國小就讀
1952年9月-1955年7月南陽市唐河縣二中就讀
1955年9月-1958年7月銀川農業機械化學校就讀(現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校)
1958年9月-1968年9月留銀川農業機械化學校當會計
1968年12月-1972年12月下五七幹校,在幹校農場任生產科科長
1972年12月-1982年8月在寧夏幹部學校做後勤,期間開始種植枸杞
1982年9月-1995年9月在寧夏農業機械化學校任總務主任副校長
1995年9月-2011年8月退休後開荒100畝荒漠地開始種植枸杞在1998年間在自己家枸杞田裡發現了2株枸杞苗很特別,結的枸杞果實比其他枸杞大得多,口感也甜,這個就是著名的寧杞5號種苗。2000年起,他通過剪枝培育種了40畝,連續3年顆粒無收,投入20萬元打了水漂。
2001年查閱眾多古代文獻,得知古代人有把枸杞葉茶作為茶飲的習慣,並稱之謂“天精草”,開始關注枸杞芽茶的培育。
2004年,劉元恆結識了寧夏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鐘勝元、秦墾,三人一同在研究培育中發現,這種枸杞的雄性花蕊不產花粉,是雄性不育的枸杞新品種。
2009國家及自治區林木良種專家委員會審定,將這一新品認定為繼寧杞1號到4號後的“寧杞5號”

獲得榮譽

獲得上海世博會“傑出貢獻獎”
劉元恆
劉元恆
育新生態公司成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合作機構
談起這些榮譽,老人家淡淡的一笑,說,我在自己枸杞田裡發現的2株枸杞,我認為是老天給人類的的賞賜。只不過是被我幸運的發現了,我需要做的就是把老天賜予人類的寶貝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受益。

科研歷程

劉元恆-育新枸杞種業公司董事長、枸杞種植專家、枸杞芽茶的研製者.43開始與枸杞結緣,現年79歲。。1994年,退休的他在銀川市西夏區文昌北街新小線附近開荒100畝土地,種了70畝枸杞。1999年,他發現有兩株變異的枸杞樹開花早、結果早。而且,結的枸杞最長3.2厘米,超出普通寧杞1號枸杞1-2厘米近1倍,鮮食口感甘甜,果形極為美觀耐儲運,於是,他決心繁育這種特殊的枸杞。到2003年,他已種植了30畝變異後的枸杞苗
然而,令他沮喪的是,這些枸杞樹只開花不結果。30畝地2003年-2004年僅生產乾果100餘公斤,基本相當於絕收。
2005年,寧夏農科院枸杞工程中心的秦墾主動找上門來,通過3個月的細心觀察和研究發現,這些枸杞樹開出的花朵雌蕊可正常受孕,但雄蕊花葯形態外觀正常但內無花粉粒,原來這一變異單株的無性繁殖群體大面積連片種植不結果的原因由於雄性不育,並將其編號為“YX-1”(2009年審定後定名為寧杞5號),基於這一發現秦墾的建議育新公司2006年在這些變異植株生產園裡按1:2-3的比例種上能自交授粉的“寧杞1號”,在劉元恆先生的協助下,通過2005-2006年兩年的系統研究掌握了寧杞5號的生物學特性,根據其生物學特性秦墾、劉元恆、唐慧鋒(寧夏枸杞協會副秘書長)確定了寧杞5號與寧杞1號1—2:1株間混植、輔以放養蜜蜂輔助傳粉為核心的配套栽培技術,在配套栽培技術的支撐下,雜交產出的枸杞(雄性不育枸杞-寧杞5號),像小西紅柿一般大小。如今這種枸杞乾果每公斤已賣到160元-200元。由於種植收益顯著提高,寧杞5號已在在寧夏、青海、甘肅、新疆推廣種植,截止現在年全國累計種植面積已達幾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