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亮,男,大冶市殷祖鎮人,1967年出生,農民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元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大冶市殷祖鎮
- 出生日期:1967年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人物專訪,工作情況,創作情況,優缺點,座右銘,愛好,最大遺憾,最大心愿,
人物簡介
人物簡歷
父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生下他們兄弟姐妹十個,但只養大了五個,他排行老九。因為父親忙於鄉村工作,忙碌了三十五載,獲得了“焦裕祿式”好乾部的榮譽,父親終於退休了。此時家裡一貧如洗,而且負債累累,於是他和弟弟輟學了,他們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長大。。
從1995年開始,他一邊做農活,一邊乾建築,忙裡偷閒,自學園林古建工程的設計和預算。雖然很苦,但很充實。做過小工,當過工頭,和別人合夥包過工程。
2001年春,任湖北殷祖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承接園林古建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以山西省夏縣為重點,業務遍及運城地區和太原。自2004年起,夏縣縣委領導聘請他兼負責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設計和施工技術指導工作。
人物專訪
劉元亮:寫農民工命運,為農民工感動
東楚網訊息(東楚晚報)(記者 肖婷)
1月27日,農曆小年,住在大冶市殷祖鎮大山裡的一位農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感動命運之歌》出版發行,這位農民就是劉元亮。他內心是高興的,因為終於可以看到自己的創作變成了鉛字;同時也是平靜的,正如他在書中的自序里說的那樣:“我的內心沒有激動,沒有成功的快樂,卻有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踏實。” 長篇小說,反映農民工命運
《感動命運之歌》一書最早寫於2004年,當時只是劉元亮一時興起而寫下的,他從沒想到會 有出版發行的一天。這部22萬餘字的作品共分十二章,以一位普通農民工李明的故事為主線,以老馬、李本生、郭雲龍、王濤等其他農民工的故事為副線,多方面講述了一群樸實的農民工,憑著雙手和智慧,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園林古建藝術。他們在悲苦、希望、絕望中掙扎著,以堅韌的意志戰勝一切困難,最終以優良的工程作品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尊重,實現了農民工的人生價值。
2008年冬天,劉元亮得知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共同開展“情系農家,共創文明”系列公益徵文文化活動的訊息,這才把四年前創作的《感動命運之歌》翻出來。通過兩年的多次修改和潤色,最終成型並出版發行。反映我國傳統古建行業的此書引起了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羅哲文先生的關注,並由他題寫書名。
湖北省作協會員、黃石市作協副主席劉幼春看過此書後,曾評價:“這是一首帶淚帶血的歌,也是一篇現實主義的勵志作品。一群樸實的農民工,憑著雙手和智慧,弘揚我國傳統園林古建藝術。他們在悲苦、希望、絕望中掙扎,以堅韌的意志,戰勝一切困難,最終以優良的工程作品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尊重,實現了農民工的人生價值。掩卷深思,驚嘆不已!”
這本書是劉元亮把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想到的打工故事,結合自己10多年打工的經歷而創作出來的。在小說中主人公李明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很多劉元亮的影子。
家境貧困,無奈輟學打工
1967年劉元亮出生在大冶市殷祖鎮大山裡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個“焦裕祿式”的好乾部,從1949年開始一直從事鄉村工作,直到1984年退休時家裡仍是一貧如洗。因為家裡窮,父母生下他們十個孩子,劉元亮曾有五個兄弟姐妹先後夭折,他與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長大成人。
父親退休後,家裡的環境更差了。劉元亮和弟弟常常沒錢交學費,他的生活費也是經常找同學東拼西湊,然後再想辦法慢慢還給他們,這樣勉強維持學業。他每個月的開銷只能控制在15元錢以內,就這錢還是他靠著挑稻穀去鄰村賣才換來的。劉元亮十分清楚家裡無力承擔他與弟弟兩人讀書,又由於自己緊張的學習導致身體極度虛弱。思前想後,他毅然辦理了休學手續。
1994年下半年,劉元亮的身體經過多年調理已經很有好轉,此時村裡有些叔伯兄弟趁著農閒季節去武漢建築工地做泥工和木工,劉元亮考慮到能掙些錢貼補家用就跟著去做小工。
在建築工地的日子很苦,他們住的是彩條布圍起來的大棚子,睡的是通鋪。夏天熱得人根本睡不著,而冬天裡的冷風無時無刻不往棚子裡灌。遇到雨雪天氣,所有的工人就要抱著被子到處躲,否則被子淋濕了更沒法睡覺。早餐吃的饅頭經常是生硬冰冷的,而稀飯又清得連飯盒底部的劃痕都看得一清二楚;中晚飯也是沒有什麼油水的。劉元亮曾經有過連續加12個夜班的記錄,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自小他的身體就不好,工作時又要背著七八十斤重的鋼筋,行走在高樓腳手架上,身體自然吃不消。有一次他背著鋼筋往前走的時候,沒注意到後面的鋼筋被其他東西鉤住了,害得他摔了一跤,鋼筋重重地壓在了他身上,讓他傷痕累累。
自學知識,努力改變命運
身體上的辛苦,劉元亮可以承受,而他最不能承受的是心理上的困苦。自從輟學後,劉元亮不甘心一輩子當個普通的農民,他總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上,改變自己的命運。
每天工作之後,只要精神不錯,他就會找來建築圖紙,買一些建築書籍,自學一些建築知識。有時別人笑話他,認為一個打工的農民好好乾活,多賺點錢就行了,看什麼圖紙呀?但劉元亮不去在意這些,依然自學。
1996年鎮裡有位老鄉在安徽接了一樁修建古廟大門的工程,劉元亮跟著去做小工。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古建築,當他看到天王殿的工程圖紙時,驚奇地發現並不是很難。工程結束後,他自己摸索著也畫了一張,居然還像模像樣。於是劉元亮開始自學園林古建築施工的知識。
1997年村裡有一位老闆突然找到了劉元亮,拿出一些圖紙給他看。原來這是一些不鏽鋼燈塔的施工圖紙,比較難懂,而且這個塔是建在一棟四十多米高的辦公樓的樓頂,施工難度非常大。村裡的其他人都看不懂,無奈之下他聽說劉元亮懂得一些,就拿來試試看。沒想到劉元亮還真看得懂,於是他將這項工程交給劉元亮負責。雖然劉元亮從沒有做過工地的負責人,但他憑著自學來的過硬知識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次圓滿地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讓同行刮目相看,因此聲名遠播。
憑著這一答卷,劉元亮的命運就要改變了。
工作之餘,重拾寫作愛好
2001年春,劉元亮任湖北殷祖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實際上是一個包工頭,承接園林古建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以山西省夏縣為重點,業務遍及運城地區和太原。自2004年起,夏縣縣委領導聘請他兼職負責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設計和施工技術指導工作。
多年來,做工程要工程款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從每年的冬月開始,工程基本就停了。但是,真要到工程款,經常一直等到臘月二十八九才成。這個時候是學習的大好時光,劉元亮就充分地利用了這些時間,一邊討要工程款,一邊重拾起他讀書時的興趣愛好——寫作。他常常將自己的見聞、感悟隨手寫下來,有時也創作一些詩歌、散文。但由於常年在不同的城市奔波,他的很多作品都沒有保留下來,這是他如今最感遺憾的一件事。
而唯一保留下來的作品就是他寫的長篇小說《感動命運之歌》。自2009年他參加“情系農家,共創文明”活動以來,他又以一位村主任帶領全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題材,創作了中篇小說《責任》。興趣使然,他一發不可收拾,一連創作了反映農村題材的小品《候車廳》、《告狀》、散文《家鄉的紅花草》和多篇詩歌。這些作品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然而在《感動命運之歌》出版之前,劉元亮身邊的所有人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會寫作,包括他至親的人都被蒙在鼓裡。當《感動命運之歌》出版後拿回家,平日裡跟他一起吃飯、一起上工地的工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堅持寫作,為農民工正名
劉元亮表示,其實他是刻意隱瞞自己寫作的事情。“怕別人笑話,也怕別人說我不務正業。”他這樣解釋。但他也表示,寫作是他一生的興趣愛好,即使不能出版發行,也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他也是會堅持的。目前,他計畫再寫三個中篇小說,而《感動命運之歌》也有被搬上電視螢屏的初步意向。
然而劉元亮表示,無論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如何發展,園林古建才是他從事的行業,也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農民工的事實。
對於“農民工”這個稱呼,劉元亮認為很對,就像稱呼工人、農民或者老師一樣,作為農民工的他能接受。不管在什麼場合,他都能以自己是一位農民工而感到自豪。“雖然現在農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不如城裡人,但就如我的作品反映的主題一樣,我相信農民工也會自強不息求上進。我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民工也會在商場上或者在高科技上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劉元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外多年,他把自己的精力分成三份:一份是嚴格施工,辛苦賺錢;一份是自學園林古建知識;一份是繼續走文學之路。我們看到:他成功了,他的工程得到了相關單位的讚揚和獎賞;他成功了,一張張漂亮的圖紙變成了實物,他還被聘為山西夏縣新農村建設的設計師;他成功了,現在出版了這部長篇小說《感動命運之歌》,還有新作《責任》也計畫在今年內出版。文如其人,他的行為就是一首感動命運之歌。
(原載《東楚晚報》2010年2月22日25版人物周刊)
工作情況
1、他刻苦鑽研園林古建知識,對祖國的園林古建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有幸結識了中國國寶級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和馬瑞田先生,所以他做的工程得到有關單位的一次次讚揚,聲名遠播,這些工程均包含設計和施工。
比如:①運城市夏縣的安平山莊大門。(見圖1)
②運城市鹽湖區的舜帝陵牌樓。(見圖2)
③太原市開發區的南黑窯村祈福寺。(見圖3)④太原市小店區的西吳村北極宮,包括文物修復。(見圖四)
2、他買來了大量的園林古建書籍,從中汲取養分,所以他為夏縣的新農村建設設計過許多圖紙,並且經常親臨現場指導施工,得到縣委書記和全縣上上下下幹部的認可和讚揚。
比如:
①夏縣物質局教育局前綠化。(見圖5)②尉郭村小廣場。(見圖6)
③郭道和諧廣場。(見圖7)
④橋頭小公園。(見圖8)
3、對待工程從來是盡心盡力,嚴格施工。“以質量求生存,以誠信求發展”這句話對他來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曾經多次因為工程做的好,甲方除了給完工程款外,還給付了獎金。比如:上面提到的安平山莊大門和西吳村北極宮。
4、對待設計堅持一絲不苟,細心入微。在夏縣新農村建設圖紙的設計方面,不管工程大小,他都投入十分精力,力求一村一品。有時候圖紙送上去,領導不滿意,他都不厭其煩地修改,一次,兩次,三次,直到通過。夏縣縣委書記多次在大會上表揚他的工作。有時候,村里建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都親臨現場,講解指導施工。因為夏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劉元亮的積極配合,因此,夏縣獲得山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有無數的考察團來夏縣考察學習,引起省、市甚至中央、國務院的部分領導注意前來調研。
5、對待農民工他就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在工作上,他把自己學會的建築知識傳授給他們,他把自己買來的建築書籍送給民工學習,鼓勵民工做一個有文化有技術的人;他設身處地地為民工著想,從來不安排民工乾特別繁重的活,從來沒有打罵過民工;對待犯錯誤的民工,他從來是說服教育;對待表現優秀的民工,不管工程賺不賺錢,他都會給一定數額的獎金;為了讓民工生活好,他親自負責廚房一伙食的採購;冬天寒冷,他經常把自己穿舊的衣服送給民工,讓民工節約一些;民工生病,他經常親自去買藥,或者陪民工去醫院,工資和醫藥費都是他來負擔。有一次,一個民工得了闌尾炎,需要動手術,這個民工非常害怕,想回湖北老家做手術。在他的堅持下,終於在夏縣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後來醫生說,闌尾腸快爛穿了,幸虧及時做了這個手術,否則他千里回家,在路上真不敢說會不會發生意外。他很慶幸一個不大的決定挽救了一條生命。在這個民工住院期間,他不但負擔了工資,而且還給付了陪護民工的工資。象這樣感人的事還有許許多多。他在努力踐行胡錦濤總書記的“讓廣大勞動民眾實現體面勞動”的精神。多年來,他從不拖欠民工的工資,就算甲方不給他款,就算工程賠本,他都想方設法甚至借高利貸也要及時地給民工發工資。因此,民工特別地敬重他。
創作情況
多年來,做工程要工程款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每年的十一月份開始,工程基本停了。但是,要工程款會一直等到臘月的二十八九才回去。這個時候是學習的大好時光,劉元亮就充分地利用了這些時間,一邊討要工程款,一邊學習園林古建知識,一邊學習文學知識,走創作之路。
2008年冬天,他獲知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共同開展“情系農家,共創文明”系列公益徵文的文化活動,於是他拿起筆,一路寫來。他根據自己和朋友以及民工的經歷為素材,創作了長篇小說《感動命運之歌》。接著,他又以一位村主任帶領全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題材,創作了中篇小說《責任》。興趣使然,他一發不可收拾,一連創作了反映農村題材的小品《候車廳》、《告狀》、散文《家鄉的紅花草》和多篇詩歌。他將這些作品一一寄往了北京,得到了表揚。
如今在社會各界領導的關懷下,在民政部有關領導的幫助下,《感動命運之歌》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發行。下一步,中篇小說《責任》也將決定出版。據可靠訊息:《感動命運之歌》已經被有的影視公司看好,春節後即將洽談。和哪一家合作,將這個故事搬上電視螢屏,那將是一件何等的大喜事。它將填補了國內電視劇反映園林古建題材的空白。
優缺點
優點是與人為善,對工作執著堅強。
缺點是太過善良,往往容易受到傷害。
座右銘
細節決定命運。
愛好
看書,寫作,唱歌,下棋。
最大遺憾
雖然他盡心盡力地努力工作,與人為善,以誠信打天下,但在運城和太原還是有一些單位拖欠他的工程款,有的達多年之久至今未能解決。
最大心愿
把每一個園林古建工程都設計和建造成精品,而且能賺點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