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古台

劉伶古台

劉伶古台位於陳劉耀村東南約半里處,殘存面積約2200平方米,呈長方形,東西長55米,劉伶墓南北寬4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伶古台
  • 地址:嶧縣城北十八里的寨山北麓
  • 歷史文化:西晉劉伶飲酒垂釣處
  • 現狀:依然保存完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
簡介,歷史與文化,

簡介

劉伶古台在嶧縣城北十八里的寨山北麓,劉曜村旁,有一個東西長六十米,南北寬四十米的封土堆,邑人稱作“劉伶古台”,列為嶧縣八景之一。《太平寰宇記》和《齊乘》等古代權威地理著作稱,劉伶墓即在古台附近。清光緒三十年由王寶田主修的《嶧縣誌》,刻有董志顗、王德陳繪製的“嶧縣八景”線描畫。分別是:仙壇曉翠、仙洞懸雲、君山望海、青檀秋色、承水環煙、湖口觀漁、劉伶古台、許池綠波。

歷史與文化

劉伶,字伯倫,西晉時沛國(今安徽宿州市)人,官至建威參軍,為“竹林七賢”之一。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性情豁達,喜歡郊遊,有斗酒之量。文章寫得精美絕倫,有《酒德頌》傳世。晉武帝年間,劉伶在一次聚會中,力陳無為而治的主張,觸怒了當權者,不久被罷官。晚年,他乘鹿車攜酒出遊,命家人拿著鐵杴之類的工具跟隨,囑咐說:“我醉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好了。”後來,劉伶來到嶧縣,在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釣魚飲酒,自得其樂。有一次,他喝下一壇杜康酒,長醉不醒,劉曜村成了他的人生歸宿之地。
劉伶古台坐落在青翠的峰巒之中。古時候,這裡山光嵐影,松濤陣陣,流水淙淙,紫煙如織。附近有大小山泉數十眼,四季噴珠吐玉,飛濺的泉流,順著蜿蜒的山溪注入承河。縣城中的文人雅士,經常攜酒簞食,到泉水邊紀念這位偉大的酒仙。
明代文學家賈三近曾為劉伶撰寫過碑記,讚嘆劉伶的《酒德頌》“氣排山河,襟麾宇宙”,稱劉伶是“達人而非酒人”。對他“吞吐煙霞,沉酣風月,掀髯長嘯,雲吞應聲”的瀟灑充滿著由衷的嚮往。賈三近寫道:“乃今埋骨空山,糟醑誰薦?頹牆蕪莽,斷碣不存。一棄鹿車,竟成千古……公之英風爽氣,諒日游十洲三島間,此時化鶴歸來,俯瞻舊隴,必將囅然發笑,謂千載之後,何幸有此會心人也。”
千百年來,劉伶的豪放性格一直為世人稱道。邑人在他依然保存完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的地方築台,紀念這位清醒的豪飲酒星,使這裡成為嶧縣境內的一處勝景。現在,劉伶古台依然保存完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