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什(shì)村,湖南省新邵縣陳家坊鎮轄的一個村。地處新邵縣陳家坊鎮南面,距陳家坊鎮直線距離約3公里。劉什村的居民以劉姓為主,約占總人口的80%,另有少數周姓、朱姓等居民。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什村
- 地理位置:地處新邵縣陳家坊鎮南面
- 著名景點:孤山岩
- 姓氏構成:以劉姓為主
地理位置,人口構成,社會發展狀況,歷史文化,自然風景,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地處新邵縣陳家坊鎮南面,距陳家坊鎮直線距離約3公里。與邵東縣城、新邵縣城及邵陽市區的直線距離均為15公里左右,與衡陽高速邵陽北出口直線距離約為7公里。距離省會長沙直線距離約為160公里。
周圍東與誠實,南與花橋坳、司門前、西與茅坪田,北與石洞沖、雙江相鄰。
劉什村位置
人口構成
劉什村的居民以劉姓為主,約占總人口的80%,另有少數周姓、朱姓等居民。均為漢族。
社會發展狀況
村內主幹道路為水泥公路通往相鄰村莊,村內有小型水庫三座,大小池塘20多處,為農業生產提供灌溉水源。另村中有自然泉水多處,其中以雙眼井最為有名,水質最好,目前仍為部分村民提供生活用水。
劉什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村民大多在湖南、貴州、雲南、江西、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經營服裝、鞋、箱包、百貨生產及貿易。當地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柑橘、花生、黃豆、玉竹、油菜、油茶等,為新邵縣商品糧基地。
歷史文化
劉什壩歷史文化悠久,外地人到劉什壩往往有個疑問,劉什壩沒看見一條河,哪有什麼壩,為何叫劉什壩。在解放前,司門前村.茅坪田村 都叫劉什壩,在茅坪田邊上有一條河,並且築了一道壩,原來這道壩叫劉什壩。劉什村漢墓群於1984年被新邵縣人民政府確定為新邵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村民的生產活動中不斷發掘出青磚、瓦罐等器物。其中青磚等物被做為建築材料搭建動物圍舍甚至房屋。 另有倒路觀涼亭一處,具體年代已無法考究,原建築被毀,現為青磚牆、預製板頂,內有石凳二十餘條,為過往村民提供休息場所,牆中有清代石碑一塊,為修建涼亭捐款名單。
涼亭旁有大型傾斜石壁,與地面成40°角,整個石壁長約50米,高10餘米,石壁光滑整齊,據說為洪橋修橋時開採石材的歷史遺址。解放前,倒路觀涼亭下面不遠處有兩座寺廟庵堂,住有許多僧人,且香火旺盛。解放後,由於破四舊拆了一座。現存的一座叫大嶺庵,大嶺庵旁邊有石階通往倒路觀涼亭(石階大概有百多梯),這座青石頭階梯,在交通不發達之前還是附近居民去陳家坊的主要通道。大嶺庵下面有口水井,水質特別好,冬熱夏涼,清澈可口。水井不遠處有座水庫,水庫周圍地下自然泉水豐富。大嶺庵周圍山清水秀,破四舊後,已做民房,可惜香火已不復存在,逝去昔日的繁華。
自然風景
村內著名自然風景一處,為孤山岩,又叫姑嫂岩,到底叫什麼岩無法考證,據說有典故,只有老一輩知曉。因其周圍全為平地,該岩拔地而起,傲然獨立。孤山岩內有溶洞,有東、南、北三個大入口,以南口最大、最為壯觀。岩洞有一個大廳,高約20餘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曾做為會議、電影放映場所。八十年代,每天至少要放映兩場電影,周邊村子,誠實,花橋坳來看的最多,洪橋都有來看的。在那個電子產品匱乏的年代,對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貢獻。另有小洞若干,走向深淺不一,怪石眾多。岩內冬暖夏涼,夏季積水漫至洞口,站在入口處涼意撲面而來,岩內滴水聲不絕於耳。至秋季即乾,可入洞探索。南面入口處有一約2米高石頭如青蛙面對洞口坐立,栩栩如生。岩內有大小鐘乳石數百,其中部分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