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紅軍老兵)

劉亞平,1919年12月出生於鎮安縣雲蓋寺鎮黑窖溝。原名劉聲東,參加紅軍後改名劉亞平。

基本介紹

  • 本名:劉亞平
  • 別稱:劉聲東
  • 出生地:鎮安縣雲蓋寺鎮
  • 出生時間:1919年12月
十五歲參加紅軍,戰鬥在鄂陝邊的歲月,向朱總司令要求上前線打仗,報效祖國的軍人世家,

十五歲參加紅軍

關於1935年2月參加紅軍,劉老說:那是一次難得的好機遇,年成大旱無雨,地方上組織起來到菩薩廟去求雨,安排我與鄰里劉伯謙的兒子打彩旗。一干人涌到廟上,有人說這裡距縣城不遠,我倆便放下旗子,朝縣城方向跑去。頭次進鎮安縣城,看見大街道和各色店鋪很新鮮,但奇怪的是街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這時碰到一個人走過來,我便問他:“這街上咋這樣冷清?”那個人說:“紅軍要來了。”我又問:“紅軍是乾什麼的?”他告訴我:“紅軍是打富濟貧救窮人的。”那時紅軍還沒有進縣城,我倆便留在前街等著看紅軍。到傍晚時分,紅軍不知從哪裡進城了。有個紅軍幹部拿著紙和筆登記著什麼,走到我們面前,他和藹地問起我們的家庭情況。我便回答說:“我家裡很窮,父親當長工,母親死了,我住在嬸娘家,上過幾天學,能認得幾個字,現在給人家當放牛娃。”
那個幹部動員道:“你願意參加紅軍嗎?”我又問:“紅軍是乾什麼的?”“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工人農民的隊伍。紅軍要推翻黑暗的舊社會,為窮人打天下。”我倆點點頭答應了,那人在紙上記下我們的姓名,領我們到陳先瑞師部參加了紅軍。那年我剛15歲,就跟著部隊下鄖西,歷任師部勤務員、五路游擊師戰士、特務連打旗兵,行軍打仗時扛著紅旗走在隊伍前面。1937年3月在陝北鄜縣加入中國共產黨。

戰鬥在鄂陝邊的歲月

劉老的紅軍生涯,同鄂豫陝蘇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工農紅二十五軍於1935年元月8日攻占長征中的第一座縣城——鎮安縣城,發布《為占領鎮安縣告民眾書》。接著,揮師向縣東南,省委在鎮(安)山(陽)邊界店埡子、二里灣設立中共鄂陝特委及鄂陝游擊總司令部,領導陝鄂邊界“鬧紅”鬥爭。2月,特委書記郭述申、鄂陝游擊總司令陳先瑞在當地黑龍廟戲樓召開大會,宣布中共鎮安縣委及鎮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下轄鄂陝第五路、第六路、第七路游擊師,在鎮、柞、山、鄖、旬5縣開展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鬥爭。劉老跟著師長孫光下到五路游擊師,在米糧川、二里灣、西溝河一帶建立蘇維埃,開展均地運動。1935年7月2日,蔣介石在給陝西當局電報中驚嘆“徐海東匪……已在袁溝口、牛耳川、米糧川、碾子河、黃土砭一帶完全匪化”。同年7月17日,中共鄂豫陝省委代書記、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在戶縣南村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稱這裡為“鎮柞蘇區”。
劉老說,堅持陝南鬥爭時,他們跟著陳先瑞同敵人轉大圈子。一次上到人跡罕至的秦嶺,國民黨軍隊還是圍上來了。雪天太冷,凍得我們拉不開槍栓,有的戰友中槍倒下了,病中的政治部主任鄭位三被戰士背著突圍。危急時,英雄的紅軍戰士一人拚命十敵難擋,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鬥,我們終於擊潰了敵人,還繳獲到一些槍枝彈藥。
當紅二十五軍北上,偶然作成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陝北的先導時,失去省委領導的鄭位三、陳先瑞等,果斷集中留在陝南的數百名紅軍傷病員及地方游擊師骨幹,組建起中共陝南特委及紅七十四師,繼續轉戰陝南各地,堅持蘇區鬥爭。“西安事變”後,紅七十四師駐防鎮安、柞水兩座縣城,部隊發展到1700多人。1937年全師翻越秦嶺,移駐長安大峪口後,部隊在駐防整訓中,又擴大到2100多人。後來,毛澤東曾表揚鄭位三、陳先端道:“你們保存了2100多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這支紅軍部隊在敵人圍剿中成長壯大的奇蹟,源於人民民眾的擁護支持,也正是劉亞平等革命志士的正確選擇。他們參加紅軍的情節雖然不同,但初心完全一樣,跟著共產黨,為人民打江山。
對紅二十五軍首長,劉老挺熟悉和敬仰陳先瑞將軍。因為在陝南、到延安、南下中原、解放後在四川,他所在部隊多歸陳先瑞領導。至今,他仍能歷數將軍任紅軍師長、北京衛戌區司令、四川軍區政委、蘭州軍區顧問的情況。
劉老還在侃侃而談,然時間已越過12點,雖然還有許多話題,而給劉老送來的飯菜己經涼了,我們便起身告辭。劉老的外甥女田玉蘭正在整理劉老的回憶錄,她說:“整理舅舅的回憶錄,不僅是親情的驅使,更是對革命前輩的敬畏和熱愛,這也是我退休後要做的第一件要事。”這些話,很令人感動。

向朱總司令要求上前線打仗

紅七十四師到延安編為留守兵團後,部隊開展學文化學軍事,時任營部通訊員的劉老因積極參加文體活動,被選為籃球運動員,參加了同國民黨馬宏奎部隊的籃球和射擊比賽。劉老自豪地說,他還與視察部隊的朱德總司令同場打籃球。在賽場休息時,他向朱德總司令提出上前線打日本鬼子的要求。
當所在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後,血氣方剛的劉老隨旅長徐海東東渡黃河,開赴晉東北前線抗日,開闢抗日敵後游擊戰爭,隨部隊多次與日軍作戰。回憶到這裡,他的外甥掀起劉老上衣,讓我看一道與日本鬼子拼刺刀留下的傷痕。這道傷痕好嚇人,從左肋向下橫過肚臍呈孤形,長約一尺左右。當我正準備探尋負傷細節時,劉老卻平談地說:“這都是輕傷,我一共負過幾次輕傷。”顯然,劉老不屑詳談這些,反映出要奮鬥就會有犧性的英雄氣概。是啊!同他參軍的夥伴,鎮安還有米糧川楊永清等數十名跟著紅軍幹革命的熱血小伙子都失蹤、犧牲在什麼地方了,自已這點傷能算得什麼!這就是革命前輩的高風亮節。
解放戰爭中,劉老先後任十五旅三支隊排長、連隊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山西晉南土改工作團分隊長、西北軍區教導團隊長、進軍大西南的營長,轉戰南北,參加了著名的平漢鐵路突圍、棗陽、駐馬店、武當山、商州、陝北瓦子街、運城等戰役戰鬥19次。解放四川時,被派去起義部隊七兵團四七二團作軍事代表。旋任四川遂寧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中校軍銜。後相繼調任蓬溪縣兵役局長、中江縣人武部長等職。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報效祖國的軍人世家

劉老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培育了良好的家風,如強調家人“少給組織添麻煩”。過去,他要求子女:“你們的就業和工作,要靠自己奮鬥努力,不要向政府提額外要求。”現在,他要求子孫“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作個好人!”在生活上,他的家人保持勤儉正派的傳統,為人低調大方樸素。對自已的後事,劉老特別叮矚,一要喪事從簡,二要留兩萬元交最後一次黨費。
劉老曾幾次回鄉探親,卻一次也沒有找過地方政府,以至縣上不知道有這么一位老革命。他母親的葬地,還是其外甥田廣後來找到的。有人說,你回來應該給政府打個招呼。劉老說:“我回來,有子女陪就行了,不要麻煩政府,他們很忙。”子女們都支持父親的想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