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生(陝西師範大學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九生副教授,1948年出生於陝西岐山縣;1962年在家鄉岐山上了國中;1965年,考入西安東方工業學校;1970年進了工廠,成為一名正式工人;1975年,經孫達人教授引薦,被聘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工人講師”,1979年正式調入;1984年,由工人轉為助教;1986年,被評為講師;1991年,被評為副教授。中國農民戰爭史學會和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的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九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岐山
  • 出生日期:1948年
  • 職業:副教授
  • 畢業院校:西安東方工業學校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劉九生簡介,劉九生副教授對於“兵馬俑”的質疑,

劉九生簡介

主要研究農民戰爭史、道教史。1984年,劉老師發表《黃巾口號之謎》,一時在學術界引起很大震動。劉先生對於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及其陪葬俑的研究達二十年之久,積累材料達兩千五百萬字以上。劉老師長期積累和慎重思索的結果,使得這篇文章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為秦俑正名,而且對於秦漢文明乃至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都能給學界以啟發。

劉九生副教授對於“兵馬俑”的質疑

劉九生老師在《唐都學刊》刊出《秦始皇帝陵近臣侍衛郎官俑與中國古代文明》一文,認為所謂“兵馬俑”應該是秦近臣侍衛郎官俑而非傳統認識所稱的兵馬俑。4月9日《唐都學刊》為此召開了陝西省史學界、考古學界和新聞媒體界共同參與的學術討論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劉老師的新說,對於秦俑以及秦文化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4月9日,與會記者在《西安晚報》、《三秦都市報》和《華商報》等地方媒體上報導了劉老師的主要觀點和會議概況。這一訊息迅速引起了關注,當天,有關報導被中新網、中國網、搜狐網等近百家網站轉載。接下來幾天,相關報導又被香港大公網、中國台灣網、美國八闕網、加拿大環球華網、澳大利亞的澳洲中文報業集團等海內外有影響的華文網站轉載。到目前為止,報導這一訊息的各類媒體達三百多家。一篇學術論文引起社會如此關注,在近年來的學術界實屬罕見。
4月10日,新華社記者馮國對尚在美國探親的劉老師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越洋電話採訪。馮記者的報導被新華網、《國際日報》等海內外媒體刊發、轉引。馮記者的進一步採訪還在進行中。
關注這一新觀點的不止媒體,在學術界也引起反響。發表在天涯社區學術版塊、往復論壇等學術類網站的論文,被點擊將近兩萬次,並引起熱烈討論。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也轉載了記者的報導。四月十三日,《北京科技報》記者陳永傑就這個問題還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前所長劉慶柱研究員、秦陵考古隊隊長劉占成研究員和陝西師大先秦秦漢史專家趙世超教授,幾位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王家范先生就論文發表了意見,他說:
最近陝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劉九生在《唐都學刊》2009年第 2 期發表近3萬字的長文,將現今已被海內外婦孺皆知的秦始陵陪葬坑定性為“兵馬俑”的說法給予推翻。作者通過嚴肅考辨,證明群俑不是由秦國軍隊士兵組成的“軍陣”,而是由秦始皇的皇帝侍衛人員系統組成的“郞官俑”陣營。長文從中國古老的喪葬傳統、秦部族的歷史溯源以及始皇帝時代職官、都城、宮殿、陵墓系統等多方面,對文獻與考古材料作了細緻的對勘辯證,將“兵馬俑”說的種種失誤逐一批駁推倒。特別在陵墓喪葬的象徵意義上,作者認為“兵馬俑軍陣”說渲染“窮兵黷武”,有悖於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使後無戰攻之患”的方針,繼續張揚秦國的軍事暴力,不合始皇帝生前原意。據說此文發表前已在一定範圍內傳播,考古和秦史方面的有些專家表示難以接受。估計長文正式發表後,或會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