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名人說

創業,名人說

《創業,名人說》是2011年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優米網圖書項目組。

基本介紹

  • 書名:創業,名人說
  • 作者:優米網圖書項目組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1日
  • 頁數:252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80219777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想創業,缺資金,缺經驗,怎么辦?創業路上,遇困境,遇瓶頸,怎么辦?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在此分享創業經驗,回答幾百個創業中常遇見的難題。在這個充滿創業激情的時代,讓我們仔細聆聽他們講述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給自己的創業之路點上一盞明燈,為我們的財富夢想插上一雙翅膀。
《創業,名人說》是優米網在路上系列圖書之一。

圖書目錄

序/1
前言/1
第一章 鄧鋒: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1
第一節準備好了再去找投資人/1
1.不在乎最終結果/2
2.不跟原公司做同樣的事/3
3.能力比行業知識重要/4
4.先把自己的錢掏光/5
5.把產品賣到荷蘭/6
6.直覺有時很靠譜/8
7.邊緣性的行業容易成功/8
第二節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9
1.風投看重你的價值觀/10
2.VC討厭大忽悠/11
3.重視細節提高執行力/11
4.不把賺錢放第一位/12
5.我就喜歡做這個事/13
6.助中國民企進世界500強/14
7.殺死公司的常是自己/14
第三節風險投資者的投資理念/15
1.挑選團隊的小伎倆/15
2.該花的一定要花/16
3.忠言逆耳利於行/17
4.B2C的前景很看好/18
5.兔子就吃窩邊草/19
6.像老闆一樣思考/20
7.好東西不見得是機會/20
第二章 牛文文:人人都是創業家/22
第一節邁出創業的第一步路/22
1.沒準備好也能去創業/23
2.千年難得的中國夢/24
3.沒賺過錢的人別創業/25
4.什麼也不要了就想創業/27
5.做任何行業都要50萬/28
第二節創業就是一條不歸之路/29
1.我們都是創業教徒/30
2.失敗者要向史玉柱學習/31
3.想得少做得多/31
4.你就是你的天使/32
……
第三章 楊寧:創業,創造人生新目標
第四章 包凡:你拿到創業投資了嗎
第五章 五邁:跟對的人以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第六章 譚智:你的創業誰做主
第七章 朱新禮:什麼樣的年輕人適合創業
第八章 夏華:創業中最難的跨過的坎
第九章 杜葵:對話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10強團隊
第十章 陳宏:積累人脈締造成功
第十一章 李波: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困境

序言

“在路上”原本是《贏在中國》的主題歌的名字。當初我寫歌詞時,腦子中閃現的形象只是創業者,後來發現《贏在中國》並不只是在這個特定人群中得到了共鳴,所有那些心中有夢的人聽到“在路上”這首歌的旋律後,內心總是有所動,面容也為之改變。在我看來“在路上”這三個字是一個能讓人有所改變的字眼,為此,“優米網”把每個工作日直播的一個半小時節目取名為《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個特別好的意象。但凡旅行走在路上的人,首先要知道去哪裡,然後選擇走哪條路,決定帶什麼裝備、與誰同行。其實面對人生的路,道理也是這樣的。但是我們發現在人生這條道上,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去哪裡,當然也就不知道走哪條路、要帶什麼行李、與什麼樣的人同行。
一般來說,十幾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部分不太清楚上述幾個問題,有些人三十多歲也仍然茫然,這其實是每一個國家年輕人的共性,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社會急速變化、主流價值觀不甚明了的開發中國家,年輕人的路走起來更難選擇。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呢?圖書館和大學中其實不乏人生的經驗和智慧,但已過世的人物或偉人離年輕人的生活有著時間、空間的間隔,也存在著“不可學”的間隔。間隔越大就越難接近內心,當然也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為此我想找到這樣一些人來演播室:他們就在身邊、他們已做成一兩件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願意把帶著現實泥土和身體溫度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傳遞給年輕人,讓更多人能從他們的做人做事中找到抓手。
大家不要誤會,《在路上》並不是要教導年輕人如何如何,而是讓社會已做成事的人來演播室與年輕人面對面以及網上線上交流,交流的是人生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大家會問,難道知道了上一代人或同代人的經驗就會不犯錯誤嗎?不是的。根據我的經驗教訓,我認為人生的彎路該走的都要走,不要以為學習了很多他人的經驗和智慧後,會讓你不走彎路,該犯的錯誤還得犯。那么大家一定會問,我們學習那些能成事的人的經驗還有什麼用?
第一,尋找能成事的人的共性。據我與那些成功人士打交道的經驗,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因為每一個人所處的外在條件和內在的自己都是不同的,但是成事是有規律可尋的,這些規律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掌握了這個規律性的東西後,要與我們人生中兩個變數相結合,一個是我們的時代,一個是不斷變化的自我。這些普遍性的東西還必須與你本人生長和發展的環境相結合,在結合之後才能找出屬於你自己的路。這個“結合”二字看起來容易,實踐中卻是難之又難,結合時要對我們的大時代和自己本人有個較清晰的認識,而在與這些人交流時,認識對方的過程也是了解自己和時代的過程。如果不與那些能成事的人交流,在尋找你的人生路時,你對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就會少一些,那么,人生的變數就不止是兩個,而是三個,多出來的一個是做成事的規律性的東西。這樣,變數越多也就越難掌握,你也會犯更多的錯誤。所以,《在路上》實際上是在總結那些能做事情的人所具備的共同特徵。
第二,《在路上》的交流是人與人的交流,當看一個人在說話時,所傳達的信息量遠大於文字的內容,他的表情、手勢及其他部位的身體語言都在訴說著他的內心。所以這種獲取是最真實的。所以今天看《在路上》一書的人,如果你對某人感興趣一定要去優米網上把這個人的視頻找出來看一下,你對他的某段話的理解也就更加立體了。
第三,《在路上》的嘉賓談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大話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糾結,我們所請的嘉賓也是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的人。有思考和沒思考真的不一樣,有思考的人會對某些事情進行規律性的探索,一旦掌握規律性的東西,我們就會從容得多。即使嘉賓的認識沒有上升到規律性的層面,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對時代和自我的判斷方法也是可以借鑑的。
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國家,但凡與發展有關的東西都會變得為社會所急需,而在我看來,快速變化中對年輕人成長關注的精神產品也是社會急需品,它在實際生活中不像物質的需求那樣明顯,所以也常常會被人忽略。值得欣慰的是優米網自創辦以來已邀請了一百多位和我同樣關注這個問題並且能成事的人,他們開始是希望給我創業以支持,後來發現這是一個與年輕人交流的好平台,了解年輕人的好視窗時,他們就會多次前來。企業家馮侖就曾來過八次,他第一次來後,告訴我他在這裡講得很爽,這裡的年輕人也都很上進。
其實,了解年輕人就等於了解社會趨勢和這個國家的未來。這對於已經成事的人來說在作決策時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他們也是一種成長。在一個科技進步快如飛的年代,我越來越覺得需要成長的不只是年輕人,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優米網”的口號是“與年輕人一同成長”,成事的人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相互成長。
在《在路上》結集出版之際,我誠摯感謝走進“優米網”《在路上》直播間的每一位嘉賓和觀眾,是他們在成就這個節目和“優米網”。
王利芬
2011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